【零基础学经济Ep148】《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327:外部影响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外部影响
a.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外部影响:
定义: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后果;
分类:
“外部经济”: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即所谓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全部利益(即所谓的“社会利益”,包括这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所得的利益);
“外部不经济”: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即所谓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全部成本(即所谓的“社会成本”,包括这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所付出的成本。
外部经济的分类:
生产的外部经济:当一个生产中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 消费的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的分类: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中采取的经济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b.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后果: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原因:
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c.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如何纠正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理论建议:
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分别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d.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
特例:规定财产权的政策,可以被看成是更加一般化的所谓科斯定理的特例,甚至连税收和津贴这种方法也可以被看成是科斯定理的一个具体运用;
含义:未有明确的说法,流行的说法——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解释:
将财产权明确赋予某人,并假定该权利可以自由买卖,则财产权对所有者来说就是一件有价值特殊“商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理想均衡状态中,可以期望加入使用财产权成本之后所得到的总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一致,从而私人最优产量与社会最优产量相一致;
难题(失效情境):
资产的财产权是否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特殊资源,如空气?公平问题,难以分配?
已经明确地财产权是否总是能够转让?谈判情况的复杂性;
明确的财产权的转让是否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