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铜上春暖花开:“中国最后的诗人”——海子

1964年的3月24日。
一个叫查海生的孩子,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
1968年在公社参加“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4岁
1969年在查湾村读小学,5岁
1974年在高河中学读中学,10岁
1979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15岁
1981年结识骆一禾;骆一禾时年21岁,查海生17岁
1982年开始创作诗歌
至
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

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准确说,是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
《亚洲铜》(节选)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
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铜 这个意象,一般理解是在视觉形象上,容易让人联想起北方贫瘠广袤的黄土地,而海子本人又常常把北方当成心目中的祖国;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命名与概括。
1989年3月24日,海子25岁生日;3月25日,去往山海关,之后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地方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
海子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同时,他陆陆续续地写了五加一六封遗书,分别是1989.3.24、1989.3.24夜5点、1989.3.25(爸爸、妈妈、弟弟)、1989.3.25(一禾兄,即诗人骆一禾)、1989.3.25(校领导)和“遗言”: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的死亡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诗评家李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诗歌转折点的标志,海子死后,中国诗歌的先锋性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结束,泛娱乐和诗歌娱乐化时代到来。
我查了一下,这个 李震 应该是现任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现在,电视、手机、网络,垄断了人所有的阅读时间,这个环境变化非常之大,市场化、媒介化,让理想主义停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代替了美好单纯的理想主义。
“从环境角度来讲,现在不适合诗歌生存。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以诗歌的方式去生存,比怎么样写诗、写什么样的诗还重要。进一步说,如果没有一个诗的方式生存,写出的诗都不真实。”李震说。
海子自杀的同年,1989年5月31日,骆一禾死于脑血管大面积出血(脑溢血),年仅28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1989年3月海子之死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现代 诗歌 史计69岁,比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只差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