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自身-辩证法(3-2-3-4)——早期黑格尔vs晚期谢林,来看...

2023-01-27 13:59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2-3-4 自身性-辩证法 Self-Dialectics(以自身性作为辩证法推动力)早期黑格尔vs晚期谢林,来看看黑格尔辩证法未成熟时是怎样的

代表人物:耶拿时期黑格尔《黑格尔耶拿体系》

●黑格尔:【主体性】=【世界之夜】=谢林【收缩力量、泰然处之】;【范畴】=【先验框架、视域框架、符号学框架】①;【客观事物本质】=【其内容】

○①这个框架可以包含无数【先天的、范畴化的表象形式】,【范畴】也是思维形式,它要对世界进行观察,去认识它自身,挖掘【意识底层结构、认识形式(知识学)】。直接判断什么是什么只是一种粗浅的分类学,未抵达认识本身,真正的认识需要【定义】、【分类】,然后将其统一才有【认识】。当【认识】在【范畴(自身)】中存在时(意识完全存在于意识结构、意识和意识结构同一的时候),就是【绝对精神】(意识就会完全理解所有事情、目的论,成为一种妥协、和解①)。

⊙①通过【客观形而上学(本源、类)①】到达【主体性形而上学】,再从【理论思维】进入【实践理性(道德、伦理、自己设立规定性)】,最后达到【绝对精神】,和世界、异质性他者达成统一(主体化的识大体主体,一种人的生存方式)

▪①谢林:【灵魂】是一种【收缩的实体】,认识到本身,成为【根据】(自己作为自己的根据存在,客观性的东西),把前面的【范畴】缩回自身,完全作为自己存在。

⊙【范畴(意识框架,形式性的意向活动,本身是空无的)】要以【认识本身】来作为它的【内容(相关项)①】,这个过程中需要【自身】作为中介。

▪①胡塞尔:【认识内容】是【绝对自给予性的】、【先验澄明的】;但黑格尔:【认识活动】要通过不停的【辩证运动(其中环节会成为不同的【范畴】显现出来)】切近、领会自身,最后【认识活动】就会成为其【自身】,变成【绝对精神】。

场域论 3

自身性(理性【合】的统一姿态,意识到【思维】所扬弃的东西就是它自身,自身通过扬弃成为它自己,意识到【普遍性】所否定的【特殊性】本身也是一种【普遍性】①)调和

感性的、直接的自我肯定、特殊(对于事物形而下的把握,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VS

知性思维的扬弃、普遍(扬弃事物直接自我等同,符号性、概念性地把握事物(定义、分类))

●①是这种东西自己在向人显现,是特殊的、偶然的东西自己把自己注册到符号系统中,作为普遍的东西。【扬弃】根本没有发生,不是有一个【思维、认识】在面对一个【他者】在扬弃【他者】;而是这个【他者】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认识到【对立面就是他自己】(绝对精神的运动)。

本体论 2

范畴(形式) VS 存在(认识本身、内容)

●【范畴】会【主观化、主体化】

●这个二分是演绎【辩证法】、【逻辑学】的必要二分

认识论 3

形式逻辑 调和 逻辑学② VS 形而上学(推翻同一律、矛盾律、根据律→过渡到【客体形而上学】①)

●①客观化把握到【自身存在是有根据的:灵魂】

●②逻辑学中的逻辑是【先验逻辑】中的【范畴演绎】,从纯到不纯、异质性被包容的过程。要有同一律、矛盾律、根据律,前提是【先验逻辑】中要【演绎】出一个【逻辑演算体系、思维规则学(推理、演绎)】

○形式逻辑注定失败,它一定需要铺设形而上学基础,认识一定会走向【灵魂】,作为实体性的存在

目的论 4

世界之夜:根据律③(海德格尔) 调和 同一律、排中律①(谢林)VS 反排中律②(齐泽克)都会【失败】

●①二元对立中永远有一个不会现身的存在基础,它可以引导两个对立项相互同一、达成符号学一致。

●②然而这个第三项(剩余)永远不可避免,排中律必然失效(使得二元对立永远是失衡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无法被协调),就像谢林【Seyn、根据、压缩的原始力量、意志】,这个东西是【异质性他者】,永不消失。

●③凡是必有因,一个事物认识其本身没有意义,要知道它的【成因】,以及整个【符号学发生机制、链条】,才叫把握到它了①;所以【事物】本身不重要,而它的因果性锁链是重要的,只要把握其【根据(Seyn 存在)】就行了,最终导向【形而上学】。

○①如果用符号系统把握单一的事物,那么它会被其符号学系统消解掉,就不再有根据,根据律失败。

●不能用【符号系统】设立一个目的论,这是违背【绝对精神】的运动的,因为最终要达成【异质性他者】和自己的和解。

❤️❤️❤️

我今天来讲主义的3-2-3-4

我觉得这个可以看成是谢林主义的最后一个

代表人物是耶拿时期的黑格尔,180x年的

这个体系,我把它叫做自身性辩证法

但是实际上它是……

就是主体性、世界之夜其实就对应着谢林的那个收缩

就在那个客观形而上学里面根据的第一个:灵魂,它就对应的那个收缩性的力量

而且泰然处之也有

就是完全冷漠indifferent 也有

就是在耶拿时期的一个黑格尔

你们可以去看那个谁翻译的……黑格尔《耶拿体系1804-1805年》

黑格尔《耶拿体系》这本书

这里面的这个逻辑和形而上学基本上就是……它是和谢林的关系是很紧密的

就是和晚期谢林的东西很像

就是我的意思就是说晚期谢林达到的是这么一个耶拿时期黑格尔的水准

就是说在这里黑格尔还束缚于一种……他还不敢跨越、还有点蛇

所以我把这个叫做selfness 自身性的(Selbstheit)……

叫什么好……辩证法,自身辩证法

我不想把它叫一个什么主义

你可以把它叫做Self-Dialectics.

它是一个以自身性作为它的重要的推动力、辩证法的重要推动力的一个辩证法

就是范畴辩证法

范畴要不停的寻觅它的自身性、寻觅它自己

它是谢林主义的最后一个

就是黑格尔主义那边范畴……直接客观事物的本质就是它的内容

在黑格尔那边,范畴就是思维形式

你可以把……先验框架或者范畴的话

你就可以看成视域的框架、思维形式,就是符号学框架

符号学框架有它的形式,就是思维的形式

所谓的思维形式the form of cognition用康德的话说

前面不能加什么subjective、也不能加objective

就是the form of cognition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这个视域它的符号学框架

这个视域是时空化的

这个视域是一个整全的,然后又是可以切碎的

这个视域里面是可以容纳边界的

可以容纳……

比如说可以容纳质、可以容纳它的量

可以容纳它的有限量、无限量

可以容纳它的一些相互关系

容纳里面的因果关系

容纳里面的……

就是我们这个视域可以包含很多先天的、范畴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表象形式

就是范畴,这个东西就是范畴

说穿了就是,如果用存在主义的话来说

就Ontological horizon里面那些范畴的话就可以看成是……

这个东西在存在主义还真找不到对应物

我水平比较蛇

范畴就是你的符号学框架,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个范畴的话会不停的变化了

范畴要找到它自己

范畴相当于你的这个意识结构

但是你这个意识结构要认识它自己

也就是说范畴要去认识它自身

就是范畴是相当于是思维形式

它要对于世界进行观察、进行认识

其实还是费希特的知识学

费希特知识学的目的就是它要去挖掘意识底层结构

我们平时普通人在把握这个世界、认识万事万物的时候

就会忽略里面的这些意识结构、忽略里面的这些形式、认识的形式、思维的形式

忽略……直接就这是个东西

那是个人

那是个音乐,好听

那是他讲了一个观念、一个想法

就是我们只是会用这种很粗浅的分类学、非常粗浅的一个分类

连认识本身都没有抵达

因为你如果只是分类的话

那还有就是说要……

在黑格尔那里面,你要抵达认识

你要先有定义,然后再有分类,然后把这两个再统一起来才有认识cognition

但是普通人他没有意识到

他就是下意识的不去思考、去干这些事情,就去这样去生活

而哲学家他要……范畴要通过辨证法的这种运动

你要能够说出这种辩证的运动、能够认识到自身

当认识最终抵达自身的时候

它就变成……

在自身中存在的时候……认识在自身中存在啥意思?

就是你的意识完全存在于你的意识结构里面

意识和你的意识结构变成同一回事儿,赖皮了

就绝对精神就是那种……

就是你知道这个就很野的一个事儿

但是你还是改……

就是你不要以为这个时候还会有一些那种任性的自由,没有的

就是说有的人就觉得我的意识……假如说有的人就会认为……举个例子

有的鸟人就会想

我的意识如果和我的意识结构变成同一个东西

如果等同了、在它自身中存在

那岂不是我吃一个坏葡萄的时候

我说:让我感觉我在吃一个甜葡萄

我在吃那个拼多多五块钱一盒鱼子酱的时候…鲤鱼子,反正很便宜的

让我感觉在吃俄罗斯是高级鱼子酱

我在照镜子的时候让我看上去就像这个吴彦祖一样

意识如果等同于意识结构

有的普通庸俗人……

这种情况就是变成绝对精神了

哎呀,我这上天了,完全放飞自我了

不是,反而不是的

那意识和意识结构它通过这种辨证法的认识

最终意识彻底的……认识彻底的和它自身相同一

在它自身之中存在的时候

It will understand all of these

就相当于一个小孩儿等他成长大成人变成爹的时候

他就(会意识到)是有必要管教他的

吃到烂葡萄,不让他觉得吃到好葡萄,是因为要让他吐掉

吃拼多多鱼籽不让他吃出是俄罗斯鱼籽

让他继续去努力

它这个时候它就有能领会它里面的目的论

那这个绝对精神实际上是变成是一种妥协、调和了、reconciliation和解了

我终于知道你其实不容易

意识变成意识结构完全领会了意识结构的每一个环节

我终于知道你不容易

要通过这个客观形而上学

说错了,应该是出通过这个主体性形而上学

通过客观形而上学抵达这个主体性的形而上学

再主体性形而上学……然后再从理论思维进一步变成实践的一种理性思维

最后再变成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就是一种识大体

它不是无所……绝对精神是主体化的

它是主体和……

就是你的生存和这个世界的存在已经融为一体了、同一了

所以在耶拿时期,他还是……这绝对精神已经告诉你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你的主体的生存、你的……无论是一种理论性的思维,还是实践性的思维、实践理性

实践理性就是你的道德伦理这种方式去就是自己去设立自己的规定性

让你的意识被你自己的规定性所充溢、充满

然后去行动、去改变改造世界

最终到最后,你和这个世界达成同一

你的生存方式……

这个世界就是和那些异质性的他者就达成和解

那就变成绝对精神

具体是怎么样,你自个儿去看

但是在这个阶段里面

它还必须要有一个自身性做中介

所谓的认识就是the self of cognition

就是说范畴、思维形式、category, 范畴有一个……

它要去……它要以这个认识自身或者说认识本身来作为它的内容

范畴作为这个意识框架、意识结构它本身是空的

它必须获得内容

它要有相关项

就范畴你甚至可以理解成就是意向活动

形式性的就是那个意识的方式、切入世界的方式

那它要有一个相关项

这个相关项在那个时期的黑格尔里面

这个相关项还不直接是本质的

如果直接是本质的话,那跟现象学其实蛮接近的

但是这个本质的话是有辩证法

在胡塞尔这边

就是你意识直接……你的内容是自给予性的、是他者

但是也是先验澄明的

但是在黑格尔这里这个内容是要通过认识的辩证运动,把它的自身给它不停的弄……

它不停的去领会自己的自身、不停的去把握

这个认识活动不停的去把握自己自身

然后又发现不对、不是这样的

又再去认识、不是这样的

又再去认识、不对、不是这样的

通过各个环节

它越来越确信自己的自身、越来越明白自己自身

认识活动本身越来越成为、存在为自己的自身

最后它就是在自己自身当中存在

那就变成绝对精神

这些不同的环节就会产生不同的范畴……就显现出来了不同的思维结构

这个范畴同时……因为它从前面的逻辑学进入到形而上学的话

后面就是它认为形而上学那边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结构

逻辑学那边走向根据

根据的话

最后走到客观形而上学这边

认识直接认识到它自己存在的根据

它自身的……把自己视为一个自身、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的话

那就是灵魂、主观的灵魂

自己的根据、自己存在的根据,灵魂

然后再到世界

世界就是外部事物它的那个同一性和它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类呀,它对这个它的对于世界的把握就是一个类的把握

类统一到一块儿,一切就是类呀

就是你可以看成是这普遍的东西、某种普遍的

比如说所有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是个类

就是声音,全是声音弥散在这个世界里面

全是声音,听到这个声音都是声音

这都是类

那么世界本身就算是时间和空间就比较宽泛的一个类

都是在时间、都在空间里面的

最后一切类的类、所有这些就是普遍的实体、普遍类的类

最……就至高存在、至高本源,就是华子

一切类的类

存在它是个类

那个理念是个类

然后什么物质是个类、声音是个类什么、气味是个类什么

就是指个体都是易朽的,类是长存的

那么类归根结底就是个体的一个关系

但是它具有本体性,它是形而上学

那么一切类的类,最终极的一个那就是华子

他是至高本源、一切的类的类

这是他的客观性形而上学

在这里竟然还有客观形而上学

还会讨论本源这种东西

也挺有意思,我也觉得挺醉的

他跟谢林的关系

我认为就是在客观形而上学里面

这个灵魂,这里它是一个indifferent 

然后是一种收缩性

灵魂这个实体它是indifference to……就是灵魂是认识本身

但是他把……这个认识到自身是一个根据、是一个自己的根据、是一个客观性的东西

这又是根据,跟谢林用的那个差不多

谢林也要用根据这种东西

然后这个它也是收缩性的

它要就是把自己外面的东西都给它清空掉

不要这个东西

然后它自己要收缩到自己内部去

这么一种收缩就是所谓的世界之夜

把前面的那些范畴都缩到它这里面来

完全作为自己而存在

自己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

我觉得就世界之夜的那个过程

就是可以看在黑格尔对主体性的这个……

如果说黑格尔有还有某种客观形而上学

就是他还有这种形而上学残余

我指的不是他体系里面客观形而上学

我指的是那种意义上的,那种正儿八经的一个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一个残余的话

那就是在耶拿时期,他还有

因为他还要去设立有一个认识自身

有个the self of……或者叫cognition itself 它的自身性

把它看成是一个辩证法中间项,一直要回到自身、成为了它自身

它是一个推动辨证法这样去运动的

这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范畴和认识的一个二分


我们来看他的格

在场域论上3

就是一个是形而下的,一个形而上的

老实说黑格尔这边不太好搞这个东西

肯定的和扬弃的

就是有一个直接的、自我肯定的

我写成一个特殊的东西

扬弃的话则是一个普遍的

我跟这样可以去用黑格尔术语来理解

就是普通人的那种特殊的:见到一个是一个

他对于这些事物的把握……

形而下的那个维度……

就是沉浸在特殊性内部,没有进行扬弃

你通过扬弃的话

把事物的普遍性、把事物直接的自我等同给它扬弃掉

你就发现这个东西它要概念化的把握的,要符号学去定义它、分类它

我才能认识它

就普遍那个维度,它(扬弃)代表着一个知性思维

这个(肯定&特殊)代表是感性、直接性的一个维度

但是就是在《精神现象学》里面他才……就因为那个时期……

我还是要把这个放上去

因为后面就讲黑格尔本人了

那么调和的话是由它们这两者之间的一个统一

就是说普遍性、知性的姿态它画了一个资产

这里是一个理性的姿态,统一是由一种理性

合的这么一个正反合

它是如何抵达这个合的呢?就是你要意识到你普遍性本身所否定的那个特殊性

它本身也是一种普遍性

你和它是一种东西、平等的东西

换句话说是它自己在向你显现

如果说要说后面的黑格尔的话

他基本上就会说你的知性思维抽象出来的普遍性不是普遍性,也是一个特殊的东西

是那个东西它自己在向你显现

自己在进行它自己的符号学注册

它自己在把自己特异化一种特殊的、偶然的东西

自己把自己注册进行符号学系统里面去、把自己变成普遍性的东西

扬弃根本没有发生

这个合了

但是这个就是说你不是有一个思维、有一个认识在面对一个他者,在去扬弃它

而是那个他者就是你这个思维

你的思维就是你认识到你那个对立面,就是你自个儿

这种运动就是绝对精神的一个运动

在这个时候这里(调和部分)还只能叫自身

他还是用自身作为一个枢纽

自身性,就认识到那个和它对立的那个东西

被它扬弃的东西就是它自身

那个被它扬弃的东西实际上不是被它扬弃的

而是它的自身在成为它自己

就是比较粗俗的一种说法


本体论上的话必须……

就是这个本体论,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黑格尔那边

这个东西我觉得很诡异

黑格尔形而上学即逻辑学

它是观念论

它本体的对立是由它的观念论地位所决定的

我们还是要写范畴本身和存在本质

这个对范畴本质的一个对立的

还是可以在本理论上还是可以划分的

就是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基本差异还是有的、还是存在的

只不过在辨证法的话比较好去描述它们的一个运动

范畴会主观化、主体化

它基本上还是一个就是说一个东西是……

范畴是比较形式方面

而本质它是一个内容方面的,本体论上

但这种一种初始的二分它是……

这种二分是演绎整个辩证法过程逻辑学的一个必要的二分

在这里的话

它就是还不叫本质

那边还是叫认识本身


在认识论上

逻辑学和这个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意味着客观化、发现自身是有根据的

就是从逻辑学的那个充足根据律

当然这个逻辑学应该是已经进入到形而上学这边

前面过度有同一律、矛盾律,还有那个根据律

然后这三个直接过渡到那个客体形而上学

因为在根据律这边,认识就把握到自己的存在之根据

它自己有一个存在之根据——灵魂

逻辑学的话则是一个……

我所以我觉得它如果说中间有调和这两个对立的

实际上它是把握到最重要的形式……

其实是形式逻辑

这个逻辑学是先验逻辑学,如果用康德术语说

这里面逻辑其实就是先验逻辑的范畴演绎

从纯到不纯的一个过程

从越纯也到的越杂一个过程

越纯到不纯的一个过程

异质性被包容到这个体系里面去了

那种一开始是很简单的、很纯粹的东西

就这么质、量,这些东西

越到后面越杂了

但是它演绎出来的不是越来越杂,是下降的一个过程

我觉得它中间在认识论上做调和

就是黑格尔对于非常轻轻拿轻放的,什么兔起鹘落还是什么

我不知道是怎么说的

就是对于这个形式逻辑学的三大定律的……道出它内在的缺陷

同一律

矛盾律

同一律不行一定要走向矛盾律

矛盾律不行就走向根据律

根据律不行一定要走向形而上学

他其实是把这个(三大定理)放在形而上学这边的

但是实际上一般来说他放在逻辑学里面

因为你要有这些东西出来,得前面逻辑学里面先演绎出来一个逻辑演算体系

一个思维规则学

就是你说前面要有一堆什么推论这种东西、推论演绎这种东西

然后再走向逻辑学的三大定理

就是黑格尔那个耶拿时期,一肚子坏水

他的认识是作为诸原理的一个体系

先认识本身作为原理

认识借用它在先验逻辑学里面演绎出来一些范畴

跑过来先提出三大原理,搞一个体系出来想要搭建形式逻辑

但是黑格尔直接跟你说:形式逻辑注定失败

它一定会走向形而上学

一定要铺设形而上学的基础

根据律一定会走向灵魂的存在

就是认识本身作为一个实体性的东西,它的存在

就是说很有意思


最后在目的论上是4

这个4大致可以说一下

就是几个都不行

就直接说他对形式逻辑这个三大定律

其实就代表同一律,还有这个排中律,还有是根据律

其实就是前面那个三元关系

这个(同一律)谢林

这个(排中律)齐泽克

这排中律的话一定会有剩余,要反其道而用着

这里排中律就是反排中律

因为按道理说同一律和排中律要放到一块去

谢林要有同一律的话,他要搞个排中律过来帮忙

就二元对立里面得有一个隐匿的、永远不会现身的一种存在基础

它可以引导着两个对立项相互同一

但是问题就是说……或者相互达成符号学上的一个一致

符号学、符号系统的一个一致

但是问题这个第三项它是不可能的

或者说不叫不可能

就是第三项是不能够把自己消除掉的

就是那个谢林的《世界时代》里面的存在或者是根据

那个异质性他者、压缩的原始的本能、原始意志

这个东西(Seyn)是个异质性他者

你创世之后它不会消失的

它也不会说什么在past,然后要通过回忆去把握它

它是一个世界时代的一个过去时代、前符号学的一个时代

我们要通过神圣的、神秘的一种回忆而泰然处之

然后再和绝对者达成同一

那么这个东西(Seyn)它不会那么干净的

就躲在这个背景里面等着你去回忆

等着你通过一种理智直观的方式去重新再把握它

齐泽克直接表明这个东西在二元对立之外

第三项剩余、第三者这个剩余是不可避免的

排中律要失效的

它永远会作为一个剩余、作为一个使得二元对立永远是失衡的

不对称的一个对立

它们不能够完美的达成统一

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本身无法被协调

到海德格尔这边要根据律

根据律其实你可以理解……

根据律两部分

一部分就是凡事必有因

我把它那个成因

就是我把它符号学锁链捆出来

一个事物我不要去认识它本身

认识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我知道它的成因

知道它的整个发生学机制

知道它的整个在符号学链条里面那些链条

把这些链条都找出来,我就认识它了

另外一方面反过来就表明这个事物本身不重要

而是它的那个因果性锁链是重要的

所以只要去认把握它的根据就行了

那么海德格尔就这样子的

我只要去找到存在就可以了

那个存在者的历史、存在被遗忘之后

人们把存在者当然存在

那个是把事物当成它的根据用

因为所有人都着眼于存在者

然后就把存在给遗忘了

这海德格尔有点根据律兮兮的那种感觉怪怪的

反正但是他想这样用根据律调和同一律和排中律,失败

这个我已经在海德格尔里面说过了

这个剩余不是剩余、不是结构性的矛盾

是一个迹象,显露它又来了

我们要泰然任之、要等待转折

等待是什么它的献礼或者倾心这种东西

在黑格尔这边

这三玩意全通通失败

具体怎么失败?我不想跟你讲,你自己去看,因为12点了

基本上你看《小逻辑》就能看到,很精简的

同一律为什么失败?同一律肯定已经预设的差异

排中律为什么失败?多多一关系既不是多,也不是一呀

多本身是个一,什么这种东西

然后怎么又进一步任何的单一性都是注定失败的、都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走向根据律

单一性注定失败

因为它一定要消解成多、一定要消解成它的这个成因、一个原因

就是一个单一的事物一定会被它的符号学锁链给消解掉

根据律……

那不能在符号系统里面找它的那个根据

符号系统找根据把它瓦解掉了,那怎么办?

就是有实存

有实实在在的形而上的东西

由根据律导向形而上学

因为否则的话

因为你单一的这个物,单一的这个东西、这个对象、这个意识内容

它到符号系统里面就被你瓦解掉了

靠根据律,把你田都给铲了

你如果要用根据律去把握一个事物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用符号系统把它消解掉

就反而没有根据了

根据律也注定失败的

这形式逻辑三大定律

它如果停留在一个主观的就是前面逻辑学阶段的话、先验逻辑阶段的话

它是就是先验观念论阶段的话

就是这三个东西如果是停留在费希特的知识学那个层面的话、先验主体性这个层面的话

它注定失败的

它这三个东西

一个都没办法支撑它自己

那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只能靠形而上学,要架构形而上学

所以这个都是传统路线

黑格尔其实是前面的东西都是在salute Fichte

后面他自己的一个直接跳过早中期谢林,直接跳到晚期谢林

然后其实两板斧……就是其实黑格尔是一个扫地僧

他看到那些症结了

然后他把先验观念论主体性坚持到底

坚持到底的话这整个体系的目的论也没有了

就是不能够人为的用符号系统去设立一个目的论

不能这样子you can't do that这是违背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是要和解

异质性他者你自己来设立目的论和解

或者至少这个目的论它是不能够怎么样?不能够认识论化的

所以成熟的黑格尔他退了一步

因为这边的话就导致他的绝对精神早熟了

我甚至觉得齐泽克的这个3-2-3-2

我觉得齐泽克对于黑格尔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圈起目的论和认识论)

是个谢林化的黑格尔

但是其实黑格尔在认识论上是4

我觉得在认识论上其实是这彻底的辩证法

就说逻辑学等于本体论

逻辑学既然等于本体论、等于形而上学的话

认识论是没有地位,就是不存在认识自身

认识本身这个东西描述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没有认识自身

认识自身就是现象phenomenology 的那个phenomena现象学里面的现象

就是你体验到的thisness

那黑格尔是把它解掉了

好,那就讲到这边

我就这个东西你可以去看

我觉得挺好的

这本书叫做中文版的《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有中译本

中译可以的

但你要理解的话

你要不停的翻译它的术语

你要把它术语对照到

这是符号系统

这是主体性

但是他自己也会后面就讨论主体性

要知道他干什么?要把这东西映射到现象学术语里面去

把它映射到这个知识学术语、映射到谢林的体系里面去

你就知道他在做什么了

否则你看得一头懵逼

为什么根据律就没了?

为什么根据律要走向形而上学?

也想不通这些东西

其实黑格尔……你稍微就……这个东西、这个运动是很自然而然的

就是你破除掉一些成见的时候

你会发现他这里面的运动都是很自然而然的

非常容易去理解的东西

当然也多读点齐泽克会帮你理解这个玩意3-2-3-4

他会帮你理解3-2-3-4这么一个作为谢林主义者的黑格尔

最后这个世界之夜

这边冒一个东西,那边冒一个东西

在哲学体系内部的话

如果你沉浸到一个先验哲学框架里面去了

那只能得到一个世界之夜

你要向他者敞开

你要无聊……你就让他者异化你,才能有目的论

否则不会有目的论的

绝对精神和异质性他者,向他敞开

让他来主导

就是你自己在主导

这个大部分人不敢这样去

谢林都不敢

那就像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自身-辩证法(3-2-3-4)——早期黑格尔vs晚期谢林,来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