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文史话丨文天祥与泗阳

2021-10-19 14:23 作者:独活氏  | 我要投稿

【转载】江苏学习平台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发布时间:2020.5.28

作者:张卫如 张涵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履善,号文山,是南宋大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月,元军逼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时,中过状元的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这时,正是国家危难之时。


文天祥上任后,力主抗元,恢复宋室江山。他曾到今扬州、南通一带组织兵力,起用能人,南北夹击元军。因势力太单薄,只有数千人,恢复江山未能如愿。


宋景炎三年(1278年)11月,文天祥在广东丰县北五坡岭兵败被俘,自杀未成。景炎四年,文天祥被元军押厓山。


厓山,在今广东南40公里处的大海中,由南宋名将张世杰把守。元军统帅张弘范久攻不下,叫文天祥致书劝张世杰归降。文天祥断然拒绝。他说:“吾不能捍卫父母,还能教人背叛父母吗?”

张弘范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往元朝大都(今北京)。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农历九月初三文天祥被押路过小清口(今淮阴码头附近)进入桃源县(今江苏泗阳县)。


文天祥做右丞相时,泗阳这个地方已被元朝改为桃源县。文天祥忙于恢复宋室江山,未必了解此情。今天到了桃源县,此情此景,勾起他国破家亡的悲愤、伤感之情,写下这样一首诗:


乍见惊胡妇,相嗟遇楚兵。

北来鸿雁密,南去骆驼轻。

芳草中原路,斜阳故国情。

明朝五十里,错认武陵行。


武陵,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宁静、优美,令世人向往。湖南建有桃源县,设有武陵郡。湖南是南宋的天下,文天祥当然熟悉此事,所以有“错认武陵行”之句。


桃源县本来是很美的,夭桃千顷,翠柳万行,满眼繁华,盛景遍布。但是,几经战乱,田荒花落,满目萧条,毫无生机。面对眼前的桃源,文天祥内心凄楚不已。他在《桃源县》诗中写道:


清野百年久,中原千里赊。

火烟新聚落,山水旧生涯。

种麦十余亩,诛茅千百家。

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


过了桃源县城,文天祥于农历九月初四来到崔镇驿站。


正是深秋季节,秋风萧瑟,鸿雁南飞,离人惆怅,游子思归。这对文天祥来说,山河破碎,有家难归,心中更加伤感。他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写下一首发自肺腑的伤感诗《题崔镇驿》:


万里中原役,北风天正凉。

黄沙漫道路,苍耳满衣裳。

野阔人声小,日斜驹影长。

解鞍身似梦,游子意茫茫。


九月初五清晨,文天祥将要离开崔镇,他诗兴未尽,又提笔写下一首《发崔镇》:


高雁空秋兴,寒蟹破晓眠。

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

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

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


文天祥一路凄凉一路歌,其意本在抒发内心的悲痛,无意中倒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高贵精神。


文天祥被押到元的首都,在狱中写下了《过零丁洋》一首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被历代仁人志士所传诵,称为“正气歌”。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被杀害,年仅47岁。

文天祥被害,桃源人民十分悲痛。为纪念这位忠贞不屈、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他们在崔镇建立了“文丞相祠”,以寄托桃源人民的哀思和赞颂之情。

来源:中共泗阳县委宣传部

作者单位:泗阳县党史办

责任编辑:王勇 朱贺 蒋志初

人文史话丨文天祥与泗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