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个名字引发的血案,晋国就这么埋下分裂的祸根

2019-09-30 15:07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今天山西简称为“晋”,那是由于春秋时代晋国的存在。晋国在春秋可是个变态一样的存在,国土面积几乎覆盖整个山西省还占了河南河北一部分。这就相当于校园里的校霸啊!膀大腰圆,还根正苗红。坐在他前面的你,时不时就感觉脊背冒寒气。能跟这个变态一较高下就只有一样膀大腰圆的楚国了。可是楚国地处南方开发较晚,跟晋国开发千年的耕地是没法比的。不过我们翻翻历史,发现在晋文公之前晋国并没有称霸,而是不知道在琢磨什么。那晋国如此低调,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这件事对晋国影响很深远,预示分裂的必然。

这个事还得从倔强的晋穆侯说起。因为晋国处在北部边疆地区,所以为了生存就要没事去外面跟胡人对砍。毕竟,你不砍人家,人家就抢你。有一次晋穆侯讨伐条地时候失败了,这个时候夫人齐姜生了个孩子。为了铭记失败,就给儿子取名叫仇,就是公子仇。因为是老大就是将来的储君。这里插个广告,话说这个齐国的女儿还是很受各大诸侯国欢迎的。可能因为不是姬姓的原因吧(自己揣测)。后来,晋穆侯又去外面砍人,这次在千亩大败胡人。齐姜也是很应景,又生了个儿子。为了纪念胜利,晋穆侯就给儿子取名叫成师。名字是取完了,但是大臣发现问题所在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呀!谁给孩子取名字都喜欢好听的,都有美好的寓意。不会有人叫自己儿子大名是狗蛋的。这就不经意间喜欢小儿子,疏远大儿子了。大臣是看出来了,就跟晋穆侯说:“主公呀,我觉得你给大儿子和小儿子的名字好像取反了,祸乱可能就是名字引起的。”但是晋穆侯很倔强,我给儿子取名字你也管?我叫姬狗蛋也是我儿子。


任性的晋穆侯是这么就去世了,但是儿子的问题还是显示出来了。由于对储君公子仇关爱和教育过少,大量的资源都倾斜给了公子成师。所以,晋穆侯一撒手人寰,他弟弟殇叔就把大位给抢了。没办法的公子仇就只能跑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年后,公子仇就带着祖国人民把殇叔给赶跑,自己登了大位,这就是晋文侯。晋文侯还是可以的,在位期间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出了大力。晋国政治地位陡然提升。晋国得的好处,我们这里不提。接下来,伟大的晋文侯死了。晋昭侯封他叔叔公子成师到了曲沃。曲沃是个好地方,好到比都城翼都大!首先,这个有违礼制就不说了。这个时候晋国的政治地位很高,再加上已经是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了。再者,这对统治是个很大的威胁。我们说说大宗小宗的问题。

西周的大宗小宗

插段广告,说说这个大宗小宗。大宗就是嫡长子继承,小宗就是其他血脉。一般大宗就是将来的诸侯,小宗由于不能继承就变成了卿大夫或者分封出去。这样,就维系了诸侯的传承在自己的族群内。虽然,可能发生像郑国或者卫国那样的内乱,但是还是在公室内部的事情。这个制度也是万恶的旧社会西周的统治基础之一。

现在好了,把自己叔叔分封出去了,但是分封到了大城曲沃。我们想想为什么晋昭侯会这么做,原因只有两个:第一,公子成师在朝野势力太大,还是封出去眼不见心不烦;第二,公子成师在晋文侯一朝两个大事,赶走殇叔和“平王东迁”出力最多。其实,想想也就知道了。拥有更多资源的公子成师肯定是帮里公子仇所以才夺回大位的。不然,当初公子仇就不会把诸侯位置给丢了。无论是公子成师主动要求还是晋昭侯不想看到他叔叔在眼前乱晃,反正就是封到了曲沃。晋昭侯真是太对得起他的“昭”字了,我真怀疑这是公子成师给他取的。这件事将彻底葬送了晋昭侯这一脉。

我们看看接下来的事,用晋昭侯手下说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前两代晋昭侯和晋孝侯都被曲沃小宗“斩首行动”干掉,但是实力没有那么强的曲沃小宗没有成功窃国。到了后来的曲沃武公时候,终于成功了。虽然受到了周桓王和虢国的干涉,但是曲沃武公凭借自己的英明和曲沃越来越强的实力,篡夺晋国大位。然后大量贿赂周釐王,周王室自周桓王权威扫地一直过得就不是很好。这一次见钱眼开的周釐王就同意了曲沃武公的请求,这就是晋武公。这个曲沃几代人的努力影响对晋国相当大。我们看看,他的影响是些啥?

得位不正的恐惧

这个得位不正的恐惧,历代帝王都是有的。这个晋国也不能例外。毕竟自己的位子,是通过在曲沃种地打拼,耗时几代人才得来的。所以,到了晋武公儿子晋献公时候,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就把几个儿子都派(流放)出去了。在都城就留了自己宠幸的骊姬的儿子准备继承诸侯位。非但如此,晋献公大量清除公室成员。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晋国出现了无公族的局面。在后来晋文公也就是公子重耳的时候,只能用自己流亡的老兄弟,也就是后来的晋国六卿。这六个人都是外姓,他们不仅在朝堂有很大话语权,还在晋国有自己庞大的封地。在郡县制还没有横空出世的春秋时代,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管理,也就是传说中的“家国天下”的划分。在晋文公时候,大家都是兄弟。但是,后来就出现了六卿与公室争权的局面。才有了“赵穿弑君”“赵氏孤儿”这样事情的发生,最终晋国只能走向两个方向,一个就是“三家分晋”或者另一条路“田氏代齐”。

下克上的恶性循环

曲沃小宗取代大宗,也给了晋国君臣另一个启示就是下是可以克上的。尤其是周天子王权从衰微到最后忽略不计的东周时代。没有的外力的束缚,大家都是自由发挥。自由发挥怕的就是始作俑者,这会给大家开个先例。而曲沃小宗取代大宗给出的先例就是,只要实力强大就是可以取代国君的。后来的“三家分晋”难道就不是另一个小宗取代大宗的例子吗?只是曲沃换成了韩赵魏,换句话说如果是智家胜利了那就是“田氏代齐”的另一个版本而已。


两个名字引发的血案,晋国就这么埋下分裂的祸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