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比较优势和原理的多重证实

2022-02-07 22:17 作者:邓如山  | 我要投稿

不同城市的网友经常为某些相互攀比的问题“争来争去”,这些争议的问题都与科学哲学的对应性原理和对应性破缺原理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比如:南京的GDP略低于杭州,苏州的GDP明显高于杭州,南京和苏州的人均GDP在杭州之上,而杭州的个税总额是南京、苏州的2倍,网友对此感到疑惑不解,南京和苏州似乎赢得了GDP和人均GDP,丢失了个税和人均收入,杭州似乎赢在了个税和人均收入,丢失了GDP和人均GDP,网友对共同富裕的“苏南模式”和“杭宁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

2020年,杭州的个税缴纳总额为499.76亿,苏州个税总额为268.97亿,南京个税总额为235.71亿。苏南两城的个税收入明显低于杭宁两城,网友有些“想不开”的一个问题:苏南两城的GDP和人均GDP分别高于杭宁两城,在个税收入上却“不尽人意”。苏南和杭宁在GDP和个税总额之间产生了对应性破缺现象,网友给出了多方面的解释,经济学家热衷于分析苏南模式和杭宁模式,经济模式的差异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它的原因包括杭州的互联网经济更为活跃,孕育了很多高收入的网红和直播带货员。

经济强大的国家不一定在所有的方面都强,反之,经济弱小的国家不一定在所有的方面都弱。经济和科技实力强的国家可能在某些领域较弱,反之,经济和科技弱的国家可能在某些领域较强。社会哲学的对应性破缺原理揭示了社会事物的反差现象,比如:美国的GDP目前排在世界第一,但美国足球表现平平,在美洲国家排在中间的位置,中国的GDP排在世界第二,但中国足球表现欠佳,在亚洲国家处于中游的水平。

美国球迷把蓝球看成是国球,对足球比赛的输赢持无所谓的态度,国人把乒乓球看成是国球,但很多球迷对足球比赛的输赢看得比生命和荣誉还重要。GDP“第一世界”的美国和GDP“第二世界”的中国在足球比赛的成绩上都无法与GDP“第三世界”的其它国家相比,提高足球水平像提升芯片技术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仅靠不停地“砸钱”、表决心和喊口号难以“打翻身仗”,足球文化和芯片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个长时期的积淀和积累过程。


国内球迷的心情在节日期间经历了大翻转,5天前,中国男足在越南河内的预选赛中以1比3的比分惨败越南男足,无缘参加在阿联酋首都卡塔尔举办的世界杯决赛,网民的讽刺和批评声“不绝于耳”。昨天(2月6日)晚,在印度的孟买市进行的第20届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上演了惊心动魄的逆转大戏,以3比2的比分战胜了韩国女足,第9次捧得亚洲杯冠军的奖杯。中国足协将为女足球员发放巨额奖金,有媒体人士说奖额1000万,有媒体报道奖额2300万,千万级的奖励已是“铁板丁丁”。男足不仅得不到奖金,有些网友还建议将男足的年薪减少30%。战绩与年薪和奖金挂钩,“铿锵玫瑰”女足的名利双收适合体育哲学的对应性原理。

可以简单地把科学哲学或哲学的等效原理解释为物理学的等效原理在科学哲学或哲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但科学哲学的等效原理在学说史概念上首先来源于“暗物理学”和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科学家不能区别物质引力和暗物质引力的性质,两类物质的引力作用是等价的;科学家不能区别物理定律在不同惯性系的表现,物理定律在两个或多个惯性系的表现是无差异的或等价的。除了科学事实的证明以外,科学哲学的等效原理也来源于社会文化和历史事实,举例说来,汉字的“鲜”由“鱼”字和“羊”字组合而成,中国古人很早就在食物烹制过程中发现了鱼肉和羊内的鲜美,鱼肉和羊肉的鲜美符合烹饪哲学味觉论的等效原理。

为了得到鲜上加鲜的味觉效果,中国古人最早将鱼肉和羊肉放在一个大鼎或“大锅”中烹制,鱼肉鲜味和羊肉鲜味的组合符合饮食哲学叠加性的互补原理或互补性的叠加原理。根据科学哲学的相互作用原理,等效原理之间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互补原理,等效原理之间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原理。从科学哲学的等效原理导出了科学哲学的互补原理或叠加原理,新科学哲学的使命之一就是证明等效原理“第一性原理”的属性。

在“推导的原理和原理的推导”一文中论证了以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推导科学哲学等效原理的情形。观众在科幻电影中看到过角色人物穿越时空的场景,在功夫电影中看到过角色人物飞檐走壁的场面,影片摄影师采用了两种摄影手法,一是人物移动,背景不动,二是人物不动,背景移动。利用道具和数字媒体的移动达到了角色人物移动的特效。除了以物理原理、历史和文化的事实、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来论证或推导等效原理以外,还可以从科学哲学的转换原理推导科学哲学的等效原理。

适合转换关系的事物也适合事物的等效关系,举例说来,物理学的核裂变反应和核聚变反应理论、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既证实了能量转换为物质的正向过程,损失的能量等于物质的增量;也证实了物质转换为能量的反向过程,损失的物质等于能量的增量。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性适合科学哲学对应性的转换原理或转换性的对应原理。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关系推论了两者的等效关系,物质和能量遵循科学哲学存在论的等效原理。物质和能量的融合性和渗透性、转换性和等效性带来了“物能体”的整体性和多样性,能量有热能、电能和磁能、动能和势能等形态,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形体。


比较优势和原理的多重证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