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况差!杀熟!网约车出行的这些痛点你遭遇过吗?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出行,但是急剧增加的汽车数量和发展落后的城市路网形成激烈的矛盾,稀缺的停车位也是很多司机朋友的一大心病。公共交通就更不用提了,中国目前拥有地铁的城市还不到40座,且大多里程数很有限,于是网约车出行就成了便捷出行的首选。

网约车刚出现的时候曾受到过很多批评和抵制,因为对出租车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如果说刚开始的批评是利益冲突群体的主观评价,那么后续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则深刻地揭露了网约车各种弊端。司机审核机制和行程安全监管的缺失,为悲剧事件埋下了伏笔,连续的几起刑事案件,让人们对于网约车充满了不信任。网约车平台紧急上线“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预防功能,完善安全功能。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小概率事件,今天咱们的重点是探讨网约车出行最常见的痛点,分为平台端和司机端两大部分。

平台端
网约车平台在早期抢夺市场时,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开展各种补贴大战,在市场基本稳定之后就开始集体“反噬”用户,变相涨价成了基本操作。过度索取手机系统权限是很多网约车出行平台APP的通病,这势必造成了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这些APP获取这些隐私信息的出发点,是为了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目标用户,为后续其它营销打下基础。本质上已经构成了对于普通用户权利的侵害,我已经对铺天盖地的营销短信麻木了。除此之外,利用大数据杀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为了正常价打车,还得要准备几个不同的手机和手机号?最后就是责任意识淡薄,无论遭遇什么样的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怎么规避责任而不是杜绝问题的根源。

司机端
网约车司机起初是一大批私家车司机,现在大部分已经变成了彻底的“打工人”,开上了平台提供的新能源车型,但作为网约车的使用者,司机仍然对出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车辆卫生、车辆安全是司机应尽的基本义务,有好几次打车碰到车辆卫生差的,有一种再也不想使用该平台的冲动。还有就是司机抽烟嚼槟榔,毫不顾忌顾客的感受,而且在驾驶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一线城市有严格的交通违法抓拍,可能这类情况较少,在其他城市恐怕已是司空见惯了。危害驾驶安全远不止抽烟一种行为,一边开车一边刷短视频是我见过最夸张的行为,好心提醒司机,被反驳不用担心,真是无言以对。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碰上态度不好的司机,真是瞬间毁掉一天的好心情。

以上盘点的各种情形,相信大多数朋友在打车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我们要时刻谨记出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遭遇问题时,避免独自与司机发生冲突,保留证据便于后续处理。该沟通的时候好好沟通,该投诉的时候绝不心软,敢于维护自身的权益。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定是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国家相关部门的介入,一定会加快网约车行业规范化的进程。(文/驭风)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