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文明体验》自序--文明的召唤

2020-04-30 10:28 作者:一阎九鼎  | 我要投稿



       翻看一张张照片,每一个画面都如此熟悉,五大洲六十余国的考察,几十万里的行程,每一个城堡,每一片废墟,每一处遗址,每一座城市,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大海,我都看到了,见证了,记录了。


     走过的每一处都有故事,似乎太多,却个个精彩,又怕忘记,就想着分享给朋友。是时候该为自己的行走做一个小结了,让大家知道这些文明的历史,文明的内涵以及我的思考,这就是这本书出版的缘起。


      这部书是我为《世界文明比较研究》所作考察的笔记和即时思想碎片,很多都是在废墟之上,在文化现场的片段式随思随想,所以我很担心想读历史的朋友会有所失望,因为故事性并不强;另外一些想以学术待之的朋友,可能也会有所失落,因为本书是在探讨文明演进的思想激荡,而非学术专著;想作为文学来读的朋友可能也不太适应文中语言风格不一,主题过于松散的四不像文风,主要是因为本书是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心境的所见所想的记录,只能算作《世界文明比较研究》的花絮而已,看后一笑了之即可。

 

     另外,由于书写时仓促,书中还有很多文献备注未必全面,可能还有很多遗漏,特别是参考的一些网络资料,出处不明,或未能查到出处,如有疏漏、谬误,敬请谅解,我一定及时更正和补遗。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决定其飞跃的关键节点却寥寥可数,比如自然科学近百年的发展是神速的,其中就得益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使物理学及相关学科一下子海阔天空。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却由于学科特质,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可以通过实验来辨别真伪,只能通过对社会实践进行检测,这样量化的标准必然模糊,标准答案的缺失也造成这类学科百家争鸣,莫衷一是。

 

     时下的学者们迫于机制问题或是考评压力,甚至利用学科特点进行“弯道超车”,所以对研究方法和结论总是遮遮掩掩。更有甚者自欺欺人,玩弄概念,堆砌文献,不知所云,竟以此结题完工,敷衍塞责。

 

    我们应该做些实事,做有真正价值的事,探寻人类社会科学广义相对论,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使命。

 

     我一直从事于管理哲学的研究,但我目前所从事的研究严格地说尚不能划归其中,因为我的研究远远突破了管理哲学的边界。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因为深入研究管理学必然延展到管理思想,思想自然归为哲学。研究哲学,就得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根源,要获得最贴近真实的答案,那么,尽力身处现场,还原历史真相,或许是不二之选。到实地去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人这么思考,而另一些人却那么思考。看了很多文化故地,体验、发现文化间相异的特质,恰是这种差异决定了文化的生命力,甚至决定这个地区的个人、民族乃至国家的命运。文化的集合凝结就是文明,文明不仅是废墟、遗址、游览胜地、文化产业,更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命途,皆隐含其中。

 

     这个事儿一下子就大了,值得做一辈子。

 

      我时常为所研究的这门学问该如何取名而发愁,它不是任何一门独立的学问,如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而是以上的综合,所以有的高校为我排课时就很苦恼,无法分门别类。我则把它命名为文明发展学,归属到我的专业管理哲学之内,但似乎也不妥帖,只能暂且如此吧!

 


《世界文明体验》自序--文明的召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