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非洲那些被母亲卖掉的孩子,小的才3岁,他们一定很想妈妈
现在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湖---沃尔特水库。
它位于西非的加纳,面积足有8482平方公里,完全称得上一望无际。

然而就在这片平静的湖水上,却正在发生一件不平静的事情,咋一看各位是不是觉得这是拐卖儿童的现场,然而现实却跟我们看到的完全相反。
这群大人非但不是人贩子,反而是来拯救被拐儿童的志愿者,但尽管如此他们又为何要亲自跑来这湖上抓人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孩子都是被卖到这里来当苦力的。

在沃尔特水库有一种特有的现象,许多贫穷的家庭都会将自己的孩子卖给水库养鱼人充做苦力,他们最小的只有三岁最大的也不过七岁。
但就算是这样幼小的孩子,他们的亲人也能狠心将他们卖给他人,而你或许会觉得那是因为小孩卖的价钱比较高,但现实是只要你肯出40美元你就能买到一个孩子。
因此这样的孩子在当地足足有两万多个,而志愿者的发起人科菲就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科菲在三岁时就被自己的叔叔卖给了养鱼人,从此他便失去了作为人的所有尊严,没有报酬 没有关爱,吃不饱饭 睡不好觉。
对于那段时间的他来说生活的全部几乎就有捕鱼,除此之外就只剩下浑浑噩噩的活着,而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到了他17岁的时候。

那天他终于趁人不备逃了出来,从此他便踏上了救助被拐儿童的征程,于是就有了之前那一幕抓人的场面。
而那个被“抓”的小男孩名叫埃德姆,他是在七岁时被亲生母亲卖给了养鱼人,而如今他已经十二岁了。
与他一起被解救的男孩叫彼得,他在三岁时被母亲卖给了养鱼人,如今他已经十七岁了。
或许刚刚发生的事对他们而言充满着未知的恐惧,但他们绝对想不到这将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而很快他们就乘车来到了一处庇护所内,这是一群志愿者们在森林里秘密搭建的,它的位置并不对外公开,并有专人在此把守,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快各位就会明白了。

是的这里可不止几个人,而是一大群孩子,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被科菲和其他志愿者们解救回来的,而按照规定他们至少将在此度过一年的时间,至于之后该怎么办就是后话了。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放到彼得身上,此刻他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进行一个小小的心理测验,介绍完规则马上第一个问题就来了。

紧接着是第二个问题
然后是第三个问题
最后是第四个问题

你恨不恨自己的亲生母亲?
面对这个问题彼得没有回答,只是怅然若失的看着前方,而他之所以会这样,根据之前几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那便是前面他遭受的所有不幸,都来源于母亲将他卖给他人的行为,他这么多年来过着跟牲畜一样的生活,每天不仅要拼命干活,还要忍受主人的打骂和侮辱。
要知道他再坚强也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在其他国家跟他同龄的孩子哪个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然而现实到他这里却变得跟桌上的石头一样既冰冷又坚硬。
我们很难想象在以往无数个饥寒交迫的夜晚,他到底在心里呼喊过多少次母亲。

或许当时的他并不清楚什么叫买卖,他或许只是觉得自己被坏人给抓住了而已。
但直到如今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然而对彼得而言那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因此面对最后的提问他尽管心知肚明却始终不愿意承认这一切。
而另一边埃德姆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工作人员在于他的交流中得知了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与埃德姆一起被卖掉的还有一个叫史蒂文的男孩。
因此他们向从埃德姆口中得知更多关于史蒂文的信息,以方便他们日后去解救他,但是当埃德姆被问到史蒂文的下落时,他却表示他不知道史蒂文去哪了。
然而他不知道不代表别人不知道,因为他无意之间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史蒂文既没有逃跑也没有被解救,仿佛一夜之间就失踪了。

而尽管这个答案显得自相矛盾,但如果我们稍稍推理一下就会得知一个恐怖的事实,那就是一个被卖给别人当奴隶使用的孩子,既没有逃跑也没有被他人带走就失踪了,那他究竟去哪了呢?
话说到这相信各位心里多少已经发现了端倪,没错答案就是埃德姆其实在撒谎,他其实比谁都清楚史蒂文的去向,因为史蒂文已经死了。
而得知这个消息后科菲一行人加快了解救孩子的速度,他们开始逐个询问庇护所内所有的孩子,想从他们口中得知其他孩子的信息。
而经过一番询问下来他们锁定了一个目标,他的名字叫泰伊,是彼得在捕鱼期间认识的朋友,于是就这样科菲一行人来到了泰伊所在的村子里。
在这他见到了那位孩子们口中的奴隶主,从科菲的表情我们就能知道他心里其实也很紧张,毕竟曾经身为奴隶的他比谁都清楚奴隶主的蛮横与残暴,而事实也的确如他预想的那样。
奴隶主这番话明显是在威胁科菲,他的意思是自己花钱购买那些孩子是在做好事,因为现在世道很艰难,如果他不收留孩子们的话他们就会饿死。
这番话乍一听好像还有点道理,但这可骗不了科菲,他马上就展开了反击。
紧接着面对奴隶主的狡辩他更是用事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
此话一出周围所有人都倒向了科菲那头,甚至原本支持奴隶主的人也开始为科菲说话,而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奴隶主也没办法再嘴硬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让泰伊离开。
与此同时其他几组人也将被解救的孩子们带到了车上,于是科菲向他们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一段时间后大巴驶入了庇护所,孩子们都显得很高兴,但要说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彼得,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了 。
而这边他们刚刚说完另一边也开始了欢迎仪式,至此彼得的心结算是彻底揭开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埃德姆了。
一天埃德姆被科菲带到了海边,他们去那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埃德姆为史蒂文祷告,同时也是为了让他走出失去挚友的悲伤重新面对生活 ,这一番话彻底让埃德姆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但故事到这其实才讲了一半,彼得和埃德姆还要面对最后的考验,那就是亲身面对将自己贩卖的亲人们,而这次会面将决定他们今后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首先来的是埃德姆的母亲,此时此刻所有人都为他感动高兴,但他自己却怎么都笑不出来,面对多年未见的母亲,埃德姆只是呆呆的走了过去。
虽然他母亲第一时间将他搂了过去,但母子二人却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接下来志愿者开始了最后的询问 :把儿子买掉过后你是怎么做的?。
“我很伤心,因为他是我唯一的儿子,我姐姐的儿子知道他在哪,我向她求助,可是她不帮忙。”
从埃德姆母亲的回答里我们不难看出她虽然后悔,却依旧觉得错不在自己,于是志愿者开始用法律威胁他们,最终他们表示再也不会将埃德姆卖给其他人,尽管这样的承诺显得并不牢靠,但比起彼得那边这样的结果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你应该是我母亲,这句话在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显得是那么悲凉,而彼得接下来的选择更能说明这一点。当工作人员问:我可以负责你的教育和生活,你愿意和我在一起,还是和你妈妈在一起,决定权在你?
他想都没想:我想和你(工作人员)在一起生活!
哀莫大于心死,彼得最终还是不愿原谅母亲,但对他而言我想这并没有错,而既然他们俩都作出了选择,那就该到分别的时候了。
为此科菲特意找到彼得谈话,而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谈话了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道理。
然而不管怎样这都不能成为贩卖亲生骨肉的理由,况且这两个孩子的家庭环境远没有到那个地步。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越贫穷落后的地方就越发明显,而知识尽管不能吃也不能消费,但它却能催生出伟大的人格促使人去完成理想的动力,而如果没有这些就不会有科菲,进而也不会有庇护所。
最后更不会有那千千万万个孩子被解救的那一天,但或许有人会说这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价,然而科菲已然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便是你尽可以卑微如尘埃,但不可扭曲如蛆虫,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