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6 对立统一规律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6、对立统一规律
也叫矛盾法则、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1]教员第一次明确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2]这是因为,它揭示了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辩证性质,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例如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它像一条红线贯串于唯物辩证法的一切方面。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凡是对立统一,都是说不同性质的内容、对立的东西来统一。矛盾双方一方面互相作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具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又互相联结、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具有统一性。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矛盾双方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使一事物变为他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3]在自然界中,机械运动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运动中的阳电和阴电、化学运动中的化合和分解、生物运动中的同化和异化,以及大至天体运动中的吸引和排斥、小至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在人类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先进和落后、新和旧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在人们思想中,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正确和错误等等,也是对立的统一。教员曾经用很通俗的例子深刻地阐明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他说:“五个指头,四个指头向一边,大拇指向另一边,这才捏得拢。”这四个指头和大拇指也是对立的统一。又说世界上“不纯是绝对的,纯是相对的,这就是对立的统一。”总之,“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先是由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加以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和科学新成就,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这一学说,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等光辉著作中对这一规律进一步提出了许多论述。教员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研究了中国社会复杂的矛盾,总结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在《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学说,特别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重大贡献。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有阶级的社会。有阶级就有阶级斗争,有政党就有党内路线斗争。[-]。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指导工作,推动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就能使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清方向,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去夺取革命的新胜利。
一切机会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由于他们代表反动阶级的利益,总是竭力攻击、否认和歪曲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苏修的御用学者,胡说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统一规律“已经过时了”,鼓吹“对立向差别转化而以差别的融合结束”,宣称“统一”、“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叫嚷苏联现在“已经没有阶级对立”、“没有阶级矛盾”等等。他们否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宣扬“矛盾融合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是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法西斯专政制造理论根据。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也玩弄诡辩术,否认辩证法,宣扬“希望没有矛盾”,[-],[-]等等。其罪恶目的,就是妄图改变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CN复辟资本主义。
注:
[1] 《列宁选集》第二卷608页。
[2] 《矛盾论》。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