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何要学习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认知行为学

2021-06-17 20:31 作者:奥易精医  | 我要投稿

最近,我发了很多学者之间辩论的帖子。刚刚,我还转发了另外一个,说出了我心中话的一段评论,我复制过来:

其实我个人觉得,现阶段很多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不仅仅限于经济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经典力学统治了多少年?但后边还是发现经典力学在高速、微观条件下并不适用。或许在其他各个领域也一样,都要在具体的问题上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要被理论所框住了。但遗憾的是,从我的观察来看,在学术界,很多人进入、接受了一个理论,就很难从那里面走出来了。尤其是在经济学领域,辩论中林老师提到,很多经济学理论都是根据现象总结出来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对于新的国家是不是一定适用呢?具体而言,我觉得两位老师都有些道理,但是我跟倾向于林老师,感觉他是立足本国国情进行分析,相比较而言张老师对林老师理论的批评多一些,鉴于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成绩,我认为张老师这样通过另一个理论对林老师的理论进行一味地批评是不太合适的。

 

在全面阐述这段前,我给大家说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现在,年轻人都抱怨房价,一辈子工作都搞不定房子。其实,在我读大学和毕业的时候,我就关注房价了,但是,作为一个愤青,你们可能想不到,我关注的不是“任志强任大炮”。我当时关注的,是一个天天鼓吹房子要崩的人,叫做牛刀。

 

请注意,在我读大学的那个阶段,是房子起涨的第二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地产开放。而第三个时期是2015到现在。换句话说,唱衰地产的,说地产绑架论的,绝对不止你们现在知道的,十多年前,你们估计都是小学生,不关心房子时,就有了。

 

讨论问题,是不能脱离大局和时间观念的。换句话说,某些学者,说房子绑架,或者房地产迟早要崩,是极其不负责的。同时,我们反过来看,事后看,作为某个地产公司的老总,任志强当初的分析和建议,是说了实话的。起码,作为一个搞企业搞房子,靠这个赚钱的人,他能够看到的数据和政策,是超过一般学者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我当时非常喜欢牛刀?答,因为,你的屁股是买不起房子的那波人。你的情绪,早就战胜了理智,于是,有人一旦煽动:房子要崩。你就高潮了。你认为,这个人才是学者。而某个人竟然敢说一句:赶紧买吧,房子还会涨,你就自动把他化为敌人了。你不会理性分析,他们说这个,是为了什么,依据什么。

 

懂了吧,有的人说话,不论对错,不论事实,就是为了煽动力。现在,尤其如此,因为,煽动力和点击率流量,就是他们的财富密码。他们提出的论点论据或者解决办法,压根是不切实际的。

 

简而言之,老百姓,需要的是对自己有利的分析和对策,告诉老百姓如何做。而学者,或者靠媒体吃饭的学者,他们的目的,不是对策。对策是咨询公司的。而他们是为了宣传,于是,鼓动性或者煽动性,是必须的。他们只会对自己负责的。

 

所以,当你知道了上面的故事和“行为模式、收割方法”,你就知道,我的一个结论,是对所有人负责的:

认真学习:逻辑学,人类认知学。批判性思考。这些课程,是受益终生的。

 

年轻人,都是一帮没有任何资源,被社会碾压,社会或者个人欲望又开始增加的群体。于是,年轻人会积累很多的抱怨和不满。这个弱点和事实,就是容易被某些学者攻击的地方。

 

而年轻人,有多少,是认真学习过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学习过批判性思维,人类认知学的?

 

很少,对吧,或者按照比例,大部分人,是不会接触这部分内容的。于是,在讨论国内国际话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财经区,就是收割人的一个区域。

 

你不懂,你心里还不爽,于是,学者就抓住了你的命门,可以直击要害。

 

举个例子,你觉得被美元收割了,要国际化。可是,你会发现,这个策略,任何学者,说出来,都是利国利民的,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做不到啊。对不对?你不能把做不到的事,大肆鼓吹啊。同时,有的人建议,我们在贸易中赚钱了,就不要买美债,而去买黄金。然后,他说,黄金现在1500,以后起码5000.

 

这里是不是非常有鼓动性。但是,但凡了解美债循环体系,和黄金本质的,你就发现,靠,这个建议是有逻辑硬伤,知识点硬伤的啊。

 

如果说黄金重要的话,那么问一个问题,黄金地下最多的南非和俄罗斯,还有部分中亚的斯坦国家,他们为何不是国际化的货币,他们的货币和经济为何不行啊?

同理,如果黄金可以买,但是运不回来,你不是买了个寂寞?黄金价格暴涨暴跌,国家财富更加容易被人收割啊。

 

那么,请大家再次认真分析这个“建议”:是对国家好,还是为了鼓动啊?有没有可操作性?

 

现在有几个话题,是一旦讨论,就会引爆的,比如,对金融资本的批判。说,很多人才,都去搞金融了。因为金融收益高。

 

这不是一句废话么?难道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不是逐利的么?不是那个地方收益高,我就去么?

 

凭啥,要求所有人都去没有收益的地方?你还给人活命么?

 

同时,如果有人知道马未都,就一定知道,在八十年代,我们的经济没有起来的时候,也没有搞金融,你知道,你们痛恨的那群人,他们去哪么?答:去cctv。马未都说的,录节目,不要对不认识的“工作人员”不客气,不要得罪他们。原因很简单,他们是特殊人群。

 

后来,我们发展经济,是不是有人进入了很多其他“高收益”的区域,比如银行、地产。

 

那么,现在我们各个方面都饱和的前提下,他们去金融机构,搞一个“工作人员”,请问,跟以前有啥区别?这个事,在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期间,都是必然的,都是不好解决的。

 

所以,你看,很多话题,他们讨论的本身,就是为了引发你的注意力,而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的。因为,这个问题,压根就是“接近无解”的。

 

所以,当你有了批判性思维和思考,对社会有了全面的认知,你就知道,靠,这个人的建议有问题啊。你就不会被鼓动,不会上当受骗。

 

关于货币的国际化。在某个视频中,有一个弹幕说的非常好:当初有当初的局面,现在有现在的条件。

 

用现在的民粹想法,去反推当初的策略和应对,是有问题的。起码,作为一个学者,研究这个问题,逻辑上就是不合格的。这个水平,连弹幕都超过他啊。

 

上面的话题,我们讨论的是:

你没有学习过,见识过的内容,容易被人收割。除非你可以对比研究,有逻辑性批判性的看待问题。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

你学习的内容,但是,可能是错误的,偏驳的。是不是也容易被人收割。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迈克尔赫德森的《金融霸权》,也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沈逸老师在B站的付费课程。

 

我可以负责的说,美国当初的策略,就是,他们用的玩的,都是不教给你的那些内容。他们在大学教授的,都是扯淡的,容易出问题的经济学。

 

同时,因为美帝一直称霸,各个国家,和学者,对他们是有崇拜的,无脑崇拜,于是,学科上,几乎就是照搬照抄。

 

而美国人玩的真实的内容,压根不会告诉你的。当你以为他们是自由主义,你压根不知道美国人的贸易保护和美国优先,才是核心。

 

当你的学科是这样搞的,你一个普通学生和学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学习和清除能力,你就被固化了。

 

举例,陈平老师,把古典经济学,新古典,新自由等等,全部批评了一个遍,而且是有理有据的,举出来逻辑问题。那么,你看看,你的大学课程和教科书,你学习的都是啥?

 

陈平老师说,他在美国接收到的最牛的建议就是:不要听美国人说了什么,要看他们干了什么。

 

所以,当你看到了迈尔克赫德森的书中,写到了,很多经济学和大学,是美国故意扭曲的。当你知道了,很多学科和学者,在90年代,对一超独霸的美国,是盲目崇拜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这个学科,在根上,就偏了。

 

我的文首引用的评论,来自林毅夫的产业政策的大辩论。如果大家认真研究工业革命的历史,你就发现,产业政策,尤其是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开始变化后,大部分国家都在玩着这个。而且玩的越来越好。那么,当有人说,兔子,你不许玩。请问,他是从经济学考虑,还是为了害你的角度,考虑的?

 

林毅夫,作为一个对国家建言献策的学者,他提出的建议,同时其他人也有提出建议,为何他的建议被采纳,这个本身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然后,如果你知道学术界是崇美的,考核是按照美国来的,按照温老师的话说,他们的工资奖金和职称,是为了满足外国学术的话,你就知道,为何有的人的经济认知和建议,完全不符合国情,却可以在大学里头混的风生水起。

 

原因很简单,他的建议是有人‘安排’来害我们的。

 

他们自己占据了一个学科,有了自己的收益,他们建议或者不建议,都是旱涝保收的,请问,她们有啥动力,改变自己的认知?

 

我们有个天真的期望:如果学术有了统一的认知,不应该是更加省事省力么?虽然我们也提倡自由,百花齐放。

 

但是,这个百花齐放中,如果有的花,已经败了,有的花,已经腐化甚至叛变了,该如何是好?同时,他们占据了话语权,你又怎么办?

 

让人说话的前提,是说话的这个人要负责,对不?要对自己对国家负责,不能妖言惑众吧。

 

方方,她不仅说话了,还出书了,可是,她说的内容,都是未经证实,自己胡乱编造的内容啊。这样的话和书,配合宣传,可是带偏了很多人的啊。

 

于是,学者可以说话,但是要求就是;

1.说实话。不能搞虚假的。

2.允许辩论,即,同级别的学者和媒体平台,要进行论点论据的辩论。

 

你要知道,有的大学者,是不想不喜欢吵架辩论的,他们的核心就是为了建设祖国建言献策,然后上面的采纳了,他们的工作就完了。

 

然后,下面的一群垃圾学者,开始胡说八道,对吧。在媒体上,他们有了优势。造谣的很爽,辟谣的懒得理。于是,就形成了不对称的局面。

 

同时,大部分人的人,是谁说的早,说得多,鼓动性强,就听谁的。

 

至于后面,是否改变自己的想法,完全是看天赋和秉性的。能够纠正的人,极少。

 

举个例子把,我当初学习看到了陈平对经济学的批评,我的第一想法就是,靠,我也想过,原来如此。然后,有很多人推荐温老师,我就把温老师的东西都学了。然后我就发现,以前学习的经济学都是啥玩意啊。现实世界压根不是这么玩的。

 

当我这一套内容,在我自己大脑,完成了清理清洗,和结构化后。我后来买了一本畅销书《债务危机》。但是,看完了以后,我就觉得,达里奥这个人的书和逻辑,有问题啊。按照工业化和国家的不同,债务危机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后来,有一个叫做翟东升的老师,在发布视频的时候说,债务问题,你要分为本币债务,和外币债务啊。你看,有本事有逻辑的导师,会一语中的。

 

换句话说,《债务危机》这本书的逻辑,在某个方面,是存在的,就是在引爆了债务危机的国家,就是这样的。但是,没有引爆债务的国家,究竟是啥,他没有说。而这些国家的债务,又是啥呢?

 

现在的问题就是,达里奥可是著名的投资人和学者啊,你能反驳他?他们的粉丝不把你喷死。对吧。

 

认知行为学,著名的书籍,《决策与判断》《思考,快与慢》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有一个锚定现象的:跟鸭鸭的那个应随很像。他们第一次接触的学术、理论、见解,会在大脑从深深的固化和锚定,以后,但凡有“挑战”的逻辑和见解出现,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靠,难道我打错了。而是:你错了,你别说了,老子不接受。

 

所以,我们综合看,如果,有的人(国家),当初依靠自己的实力,完成了某些方面的布局,又依靠人性的弱点,对某些学科进行扭曲,你就发现,这个被攻击的国家,很可能,大部人,就是被扭曲了。想要强行改变,除非一锅端。否则,你要辩论,理,越辨越明,是不可能的。

 

因为,利益和人类的认知固化,导致了上面的不可能。

 

于是,我们再看,温铁军老师的视频,是不是经常说,我从来不希望改变你们什么,你们就当一家之言。同理,不要以为林毅夫搞辩论,是为了说服某些教授,不,林毅夫大佬,是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可以说的,说给有心人听的。

 

我们都知道“虚心纳谏”,是优秀的品质,可是,这个落实下来,是很难很难的。

 

所以,从上面的现象中,我自己发现:对比研究,按照逻辑和现实去研究,去检验,才是最佳的策略。任何学者,任何人说的任何话,都要这样。

 

可是,B站的很多学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在20岁以前,是无法接触到: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人类认知行为学的。

 

所以,我才会接着这几天的现象,和林毅夫讨论辩论的视频,把这个现象和建议,提出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心人。

 

必须说明: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没有时间精力和那个乐趣是改变别人,我只发出来我认为对有心人有帮助的内容。不喜欢的人,可以取关或者拉黑我。


为何要学习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认知行为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