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强国」备考的Q&A(二):「限电」为什么不是对美输出通胀的「大棋」
Q:怎样在「学习强国」中找到公考真题可能出现的考点?
A:根据之前的分析可知,「学习强国」对「常识判断」板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段落概括」板块和申论作文板块最有帮助,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这里首先说一下「常识判断」板块中的「时政热点要闻」。

一、建党100周年讲话的可能考点
众所周知,每年公考中都会从近一两年的热点事件中出几道题,各位小伙伴觉得此类题目难度如何呢?事实上,它们就是「不太简单,也不太难」。
「不太简单」,指的这些题不会从众人皆知的的热门事件知识点中选;「不太难」,指的是选题角度不能过于生僻、冷门。
这里以「建党100周年」举例。虽然没有发生在近期,不太方便用「学习强国」直接分析,但可以先找一下规律。
「建党100周年」是2021年最大的事件之一,因此2022年国考和省考时,出题者可能会从领导人「建党100周年讲话」中找出重点来考查,但:
一般不会考诸如「100年前,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召开」这种人人皆知的知识点;也不会考「建党100年来共进行过几次整风教育活动」这种相对冷门的考点。
「建党100周年讲话」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围绕它出题至少能出20道,这里挑了几个:
1.实现目标
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2.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本质特征与最大优势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4.走自己的路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5.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瓜认为,上面的考点相对来说需要一定的基础积累,不是特别热门,但每个考生或多或少有所耳闻,难度适宜。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在看完「建党100周年」讲话后觉得其中哪些可能会在公考中出现呢?
上面以「建党100周年讲话」为例大致分析了一下,接下来谈谈从此类文章中总结考点的关键要素。

二、为什么说「大棋党」的说法有问题
总的来说,可能出现在「公考真题」的时政要闻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事件较为热门,至少有一定知名度
第二:有一定的出题价值,要么涉及国计民生,要么涉及公考常见法律类型的新增/修订,要么和金融政策有关
现在是2021年10月1日,在9月20日至今发生了很多事情,请各位小伙伴想一想最热门的一两个时间,然后思考有哪些关键知识点。

要说近期最热门的两个事件,那肯定是孟晚舟回国和东北等地区限电,以下逐一分析:
孟晚舟回国其实本质上是中国对美国霸权主义外交的一次胜利,但近年来的外交事件一般不会单独拿来出题,不过可能会在其他板块稍微提一下美国的「长臂管辖」这个情况。
东北等地区限电在最近特别热门,之前有些人将其解读为「国家的一步大棋」,认为这是对美国输出通胀的高招,这种说法已经被央媒严厉批评了。
「大棋党」的解读很有趣,央媒的批评也鞭辟入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公考,所以最重要的是了解其根本原因,以及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我们可以直接从「学习强国」上了解官方管理部门的说法。进入「学习强国」,在搜索栏输入「限电」,结果如下:
最下面的「二级平台相关内容」比较间接,不需要考虑。而在上面的几篇文章中,「互联网辟谣平台」的日期太早,与近期热点无关;其他几个媒体中,最重要的是下面两家:
最权威:「能源中国」报道的「国家发改委」消息,这是官方主管部门直接发声。
最重要:「新华社」报道的「多地为何拉闸限电」,这是最权威的央媒,从题目可以看出这就是针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做出的直接解答。
其他两篇报道中,「经济日报」不够权威,「央视网」不如「新华社」权威,所以那两篇文章可看可不看,这样就能帮助我们节约时间,直接获取最准确的资料。

三、国家发改委对「限电」采取的措施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国家发改委」怎么说:

可以发现里面反复强调了几个重要点:
一是7天。7天是底线,说明有些地区压力很大,难以做到7天以上,甚至守住7天都比较难,但命令是死的,必须无条件执行。最后一句话也说了,只要能守住这个底线,发改委将「启动重点供保机制」,优先把其他地方的煤运过去,确保发电——通过这句话也可知这次出现电力短缺的主要是火电厂(煤源),有心的小伙伴此时会查询「中国电力分布图」等关键词,一个关键知识点get√
二是12天。「用煤高峰期」存煤上限不超过12天,有小伙伴可以立即发现一个问题——7天和12天相隔太短了!为什么要求不低于7天还不能高于12天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缺煤太厉害了,国家发改委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正常用电,全国一盘棋。所以,如果某地不缺煤,就不要留太多余量,优先支援其他缺煤的地区。
三是「中长期合同等稳定煤炭供应和价格长效机制逐渐完善」。这里强调的是「中长期」和「机制」,「逐渐完善」说明「目前还不是那么完善」,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
四是文中没有提到的事情。不难看到,文中根本不涉及什么「关停中小企业」,「限制产能」「维持正常通胀水平」等表述,说明在国家监管层面根本没有「对美国输出通胀」这种大棋党,至少不体现在这个地方,据此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事件的本质。

四、新华社对「限电」的解释
接下来再看一下「新华社」的文章:

本文内容很长,这里截取了前面1/3的部分,但已经足够了。
不难看出,一开始介绍了多个省份的限电政策,接下来就明确给出了两个原因:疫后复苏、煤价上涨。这八个字已经能够概括全文的重点了。
把「新华社」的文章和「国家发改委」的表态结合在一起看,不难发现「疫后复苏、煤价上涨导致被迫限电,国家发改委通过7~12日存煤要求和稳步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困难」这一核心逻辑,据此可以清晰了解事件真相。

今天西瓜以近期「限电」这个热门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了如何通过「学习强国」获取关键信息并通过解析快速理清「限电」的真相,接下来还将借助其他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应用「学习强国」这一神级公考备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