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臻藏天下:惊蛰万物复苏.不付春光.

2022-03-04 17:00 作者:臻藏天下艺术网  | 我要投稿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冬天已经过去,冰雪已经消融,雷声时常响起,草木开始生长,天气逐渐温暖,惊蛰时节来了。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牛恒哲老师作品欣赏

“春雷响 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惊蛰三候

一候 · 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 · 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 · 鹰化为鸠

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仲春之时,天空尚不见飞翔的雄鹰,只看到鸣叫的布谷鸟。在古人看来,就好像是鹰变成了布谷鸟一样。

牛恒哲老师作品欣赏

惊蛰习俗

01

1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02

        2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

03

3 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04

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牛恒哲老师作品欣赏

惊蛰春意萌动,万物生机盎然。

春风吹暖心田,祝愿播撒心间。

辛劳灌溉智慧花,真情开满幸福家,

真意铺开成功路,真爱灿烂如云霞。

早春气温变化大,随时常把衣服加。

惊蛰愉快,开心常在

画院推荐艺术家


注:文章和图片有些来源于网络,不存在侵权行为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处理!


臻藏天下:惊蛰万物复苏.不付春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