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千万别在症状上纠缠
现在患各种各样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等,而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结论,只是笼统地说心理疾病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治疗上,西医心理科的做法就是通过化学药片,影响神经递质来缓解和控制症状,因此很多人被要求长期服药。 而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对心理并不了解,只知道各种症状非常困扰自己,因此就非常急切地想消除自己的症状,但最后发现费了半天劲完全是徒劳,就算是吃了很长时间的药,有的患者也只是吃的时候有用,停药就不行,还有很多人吃药也没有,非常痛苦,而且长时间的延误,使心理疾病发展严重。 对于疾病的治疗,中西医思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西医认为只要把症状消除了就算治好了,但其实这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症状是信号,是告诉我们身心出问题了,就如同我们开车,仪表盘上面的故障灯亮了,正常我们肯定是要去检查哪里出了问题,去修理故障,肯定没有人傻到拿一块胶布把故障灯贴上。再比如,某个地方着火了,浓烟滚滚的,正常肯定是去找到火源去灭火,谁也不会傻到去消除那些烟,火灭了烟自然就会消散。 人的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比如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有一些诸如心慌、胸闷、浑身紧张、失眠等一些躯体症状,西医一般就会去用药物缓解控制这些症状,所以就长期服药,但是总是不能解决问题,正常做法是找到患者焦虑的根源,例如有一位50岁的中年男士得了焦虑症,找我咨询,我询问他具体情况,他说自己干了半辈子厨师,非常辛苦,早就不想干了,现在终于孩子也成家了,自己的任务算完成了,就想歇一歇,因此就辞了工作在家休息。但是因为他毕竟没到退休年龄,所以每天他一出去左邻右舍都难免会问他怎么没上班,别人一这样问他,他心里就有压力,就觉得好像自己不上班就是犯了多大的错误似的,久而久之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就焦虑了。按说,上不上班是自己的自由,自己赚的钱够活着了,不上班无可厚非,可是他为何会在意别人怎么说呢?这其实是一种自卑心理,也就是自己不会接纳认可自己,所以就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再继续挖掘,原来他从小就经常被母亲指责,稍微犯点错误或者没有按照母亲的要求做事就要经受母亲不断地指责,久而久之导致他非常害怕犯错,性格自卑敏感,直到现在,对于自己上班累了想休息这样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行为,邻居其实只是问一下,并没有指责,何况也没有权利指责,而这位男士的内心都会感觉好像自己犯了错,会被别人指责,内心害怕、不安,变成了焦虑症。所以其实只要把他的自卑心理疗愈了,他不再自卑了,不再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了,不害怕被指责了,他的焦虑自然就会好,而且不会复发,如果只是用药物去控制焦虑,他这个病是没办法好的。 再比如口吃,有一位初中生在我直播的时候连麦,刚开始口吃非常严重,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整个人非常痛苦,着急都哭出来了,我就安慰他别着急,做几次深呼吸,他稍微有了缓解,我就问他具体情况,原来他的口吃是从小学时候,一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那位老师不知道说了什么话说错了,这个学生没忍住笑了一下,结果那个老师就恼羞成怒,照着这个学生就一顿踹,用这个学生的话说叫“夺命连环踢”,当时他都被吓傻了,从那以后只要见到这个老师就异常恐惧,被这个老师上课提问就开始口吃,后来越发展越严重,一说话就口吃。然后我就引导他回忆那个被老师踢打的场景,回到那个记忆中,引导他把那种恐惧转变为一种愤怒和攻击行为,去模拟回击那个老师,重复做了一会后,明显感觉他说话流畅了,最后我告诉他可以自己再继续去练习一下。 对于这种情况,可能一般的医疗行为就会去搞口吃矫正,但其实根本没有用,因为“口吃”是症状,这位男生口吃的根源是过去受到惊吓,导致内心巨大的恐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即人说出来的话是大脑思维的结果,如果人处于恐惧中,思维是会被抑制的,那么自然没办法流畅的说话,因此根源在恐惧,所以要解决这种口吃,是要化解其内心的恐惧。 所以,面对心理疾病,千万别在症状上纠缠,不要妄图去直接消除症状,那是徒劳,而且长时间解决不了会导致心理疾病加重,必须要找到心理疾病的根源,在根源上去化解,最后症状自然就会消失,而且不会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