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暗流涌动,祸起萧墙——明朝四大权力组织

2020-12-25 02:05 作者:绝灭歌姬  | 我要投稿

       说到明朝,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崇祯、李自成、吴三桂或者海瑞、嘉靖、张居正···也或者是神秘的锦衣卫、无恶不作的东厂等。明朝自1368年到1644年灭亡,共计276年。这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王朝让我们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无论是对外战争、内部腐败还是皇帝的搞笑,整个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话题的王朝。前几天给朋友聊天时说到明朝,他突然问我,“这个明朝到底是锦衣卫权力大还是东厂权力大?”在一番解释之后,他豁然开朗而我也灵感爆发,虽然我是个游戏编辑但作为一个历史学生想了想还是写了这篇科普文。本人并非专业,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明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几个衙门···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其实还有个内行厂,受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这些政府部门深入人心。那么这些个衙门都是干什么的,他们中又是哪个最为厉害呢?这个则要分两方面来说,权力最大者无疑是存在最短的内行厂,而为祸时间最长的则毫无疑问是东厂。

六扇门:并不存在的衙门机构

       所谓六扇门,其实并非是指某个具体的衙门,而是明朝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泛指明朝的司法系统。源于古时特殊的衙门构造。彼时,衙门的唯一出入口便是位于中轴线正南方的大门,而大门皆为三开间,每间各有两扇漆黑门扇,总共六扇门,“六扇门”之称便是由此而来。但是真正的历史上是不存在“六扇门”这个组织的,它只是存在各种武侠小说和民间故事当中。比如《武林外传》中的老郭就是“六扇门”头子。而小说中的“六扇门”其真正的职能更像是现在的刑警,可以说是地位相对来说比较一般,但是在小说中地位却是非常高的。

       而所谓三法司,便是指明朝具体负责司法事务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其具体分工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明史·刑法志》)。也就是说,刑部为最高司法机关,主管天下刑政,审定和执行刑律,判案定罪,管理囚犯;大理寺为司法复核部门,主要掌管“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即对各地和刑部审理的案件进行复核;都察院则为最高监察机关,不仅负有“纠劾百官,辨明冤枉”之责,而且有权对刑部和大理寺审理过的案件进行纠察,还对各地司法衙门履职情况有监察之责。

锦衣卫:从高调到附庸

      锦衣卫是明朝设立最早的机构,而且它的存活期最长,影响最大。它的身影几乎贯穿了明朝的历史,并且也延续到了清朝。而且中国的好学生越南的后黎氏王朝和阮氏王朝也将它原封不动的抄了过去,锦衣卫在越南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945年。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叫花子出身的老朱终于坐上了的龙椅,一起创业的那帮子苦兄弟也一个个鸡犬升天。但好日子并没有过上多久,朱元璋隐约的觉得这帮子老兄弟们不是那么好掌控。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左帮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帮闹得不可开交。但在老乡朱元璋同志的默许之下,淮左帮还是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其实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心中已经开始有想法了。自己还能够压得住这帮功臣,但如果换成儿子、孙子当了皇帝,这帮人会如何?那还真不好说。也恰是此时,淮左帮也是膨胀到了极点,以胡惟庸为首的权臣们已经将权利玩弄的就好像手掌中的核桃一样。要么说朱元璋能当皇帝,眼看着相权就这么一点一点膨胀辖下去,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出手。其实他是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个一击致命的理由。这个时机出现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一封揭发检举信落到了龙书案上,灭门的屠刀迅速的落下,一万个人头滚滚落地。淮左帮的势力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胡惟庸案让朱元璋意识到了特务组织的重要性,必须大张旗鼓的搞下去,而且要在自己的绝对领导之下搞下去。于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御林军改组为12个亲兵卫,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锦衣卫。卫,是明朝的军队建制,每个卫辖士兵5000人,大约相当于现代三个团的编制。卫的下面设南、北镇抚司、千户所和百户所。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名叫指挥使,正三品。下面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和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各两位。南镇抚司负责内部执法执纪,北镇抚司则负责侦察、逮捕、审问。镇抚司的最高长官名叫镇抚使,从四品。所,是明朝军队的基层建制,长官分别为千户和百户,分别为正五品和正六品。基层军士们同一被称为“缇骑”。由于是锦衣卫还担负着随扈天子,宫廷近卫的职责,皇帝走到哪里,锦衣卫就跟到哪里。他们的制服是一种被称为“飞鱼服”的华丽礼服,佩刀是一种名叫“绣春刀”的名贵礼刀。锦衣卫之名也是由此而来。电影《绣春刀》在这一方面就很好的还原了这些细节。

       锦衣卫因为直接受皇帝管辖,所办的案子皆为“钦案”,办案人员的身份皆是“钦差”。他们有自己的指挥体系,有自己独立的审判权,也有自己的监狱(诏狱),这俨然是一种超然于法司衙门的存在,所以锦衣卫们一出道便是巅峰。在朱元璋晚年将内外刑狱的权利从锦衣卫拿出,只负责宫廷侍卫。但朱棣登基之后,很快就把那些丢失的职责还了回来。而且在东厂设立之后,锦衣卫的作用逐渐弱化,尤其是正德年间,锦衣卫完全攀附于当时的东厂厂公,宦官头子刘瑾。嘉靖年间,皇帝的哥们陆炳的上台,又让锦衣卫走向了巅峰,东厂又攀附于锦衣卫。从此之后,锦衣卫和东厂又手牵手,齐迈步,互利互惠,共商共赢。直到魏忠贤上了台,指挥使换成了他的干儿子田尔耕,锦衣卫又沦为东厂的附庸。

 东厂:权力最高的不正常人类聚集地     

        东厂,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成立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当时的朱棣通过造反虽然当了皇帝,但是难免会招来一些背后的非议,也有些暗流在四下里涌动不止。为了镇压这些不同的声音,朱老四先恢复了锦衣卫,但锦衣卫毕竟能常驻在宫中,召见进宫需要一系列程序,多有不便。于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身边的太监身上,决定让这帮刑余之人去充当自己的狗。不得不说,这个家伙在用那帮残废当狗绝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选择,忠诚度没的说,而且用起来特别的方便。永乐十八年,朱棣在东安门北边设了一个叫东缉事厂的内衙,派了自己的亲信太监担任“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当时给东厂的职权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也就是说,刚起步的东厂只有监视、刺探的职责,并没有审办的权利,他们抓到人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朱棣又规定了,无论是法司还是锦衣卫凡是审理重大案件时,东厂都要派人旁听,而且东厂还要在各个衙门坐班。这也是朱棣对东厂权利的制衡。但随着明朝皇帝一个赛一个奇葩时,东厂才逐渐成为凌驾于一切衙门的特务组织。

       东厂的首领正式的官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民间俗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东厂提督、厂督或厂公”(没有厂长一说),一般由内宫排名第二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属官有“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起先一般有锦衣卫千户和百户兼任,后来自行招募。下层官员为“掌班、领班、司房”起先都是从锦衣卫中划转而来,后来也是自行招募。东厂的行动力量名叫“番役”,民间称之为“番子”,多为招募的江湖市井无赖之徒。明朝中晚期,太监干政非常频繁,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不正常人类轮流坐庄,东厂的权利也随之渐渐放大。在魏忠贤干政时期,东厂的权利达到了顶峰,锦衣卫的一二把手田尔耕和许显纯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西厂:巅峰过后即死亡

       明宪宗成化年间,由于“妖狐夜出”神秘案件和李子龙意欲刺驾等事件的发生,明宪宗担惊受怕之下,觉得锦衣卫和东厂都已经靠不住了,于是命御马监掌印太监汪直在紫禁城西边的灵境胡同灵济宫附近开办了西缉事厂——史称“西厂”(当时感觉再来个南厂和北厂,皇宫就成了麻将馆)。

       西厂的建制跟东厂完全一致,中下层军官也是从锦衣卫中选调,负责行动的“番子”同样招募自市井无赖。但在皇帝大哥的信赖和支持之下,西厂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几个月就超越了老大哥,成为当时权力最大的特务机构。当时的西厂有句名言,“东厂办不了的案子他们能办、东厂杀不了的人他们能杀、东厂审不了的罪犯他们能审,东厂管不了的事他们能管”,气焰非常嚣张。由于膨胀的太厉害,西厂遭到了来自东厂、文官还有锦衣卫和其他各种部门的集体抵制,在内阁首辅商辂的强力弹劾之下,成化皇帝只能将仅成立五个月的西厂暂时撤销,抽点人员全部暂时回归。在没有西厂的日子,成化皇帝觉得十分没有安全感,一个月之后,又让西厂重新开了张,商辂也被迫辞了职。在之后的日子里,汪直的风光可谓是一时无两,不光让西厂屡兴大狱,大陷忠良,大敛其财,手段极其残忍。当然人膨胀到极致自然就会爆炸,汪直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幕后老板也看不下去了。得此机会,东厂厂督万安,领着一大帮奸臣跑到成化帝旁边痛陈汪直之过,朱见深也顺水推舟将汪直调离了北京,成化西厂在存在了五年之后宣告灭亡。

       到了成化皇帝的孙子,明朝首席昏君正德皇帝即位后,大太监刘瑾、谷大用、马永成因争宠而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平息二人的纷争,正德皇帝只能和稀泥一般让谷大用重开了西厂,让刘瑾开办了内行厂,当时三厂并立,你监视我,我举报你,天天杀的你死我活,一时间缇骑四处,天下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正德五年,刘瑾在太监张永和三边总制杨一清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被正德皇帝凌迟,西厂和内行厂也就永远的关门大吉。西厂历经两朝,前前后后总共存在了10年,但就在这短短的10年里,西厂确实是在实力上碾压了东厂,是当时首席特务机构。

内行厂:不为人知的权力顶峰

       明朝正德初年,大太监刘瑾等八虎深受皇帝朱厚照重用,其中尤以刘瑾为甚,彼时八虎之二马永成、谷大用分别提督东厂、西厂,而东厂、西厂又皆归刘瑾指挥,然而随着刘瑾与谷大用、马永成之间矛盾加深,遂设立内行厂。

       内行厂又称“内厂”、“内办事厂”,其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列,权势远在东、西厂之上,且用刑尤为酷烈。虽然权力鼎盛但是存在时间极短,而且在西厂倒台之后他也跟着倒闭了。所以在知名度上跟其他三个相比可能并不是那么出名,但是权力却是高的吓人。

       综合来说,西厂、内行厂都是短暂的顶峰。而真正永恒不倒的还得是老字号的东厂,而锦衣卫那也只能用世态炎凉来形容了。但是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东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大的加深明朝的内斗和内耗。朝廷得不到人才的补充,而百姓也是被剥削的苦不堪言,可以说明朝就在这种闹剧一般的内斗中慢慢的走向了灭亡。

       话说···难得的圣诞夜我竟然还是一个人在这写历史科普文···从某种角度上说我好像也蛮可怜的。


暗流涌动,祸起萧墙——明朝四大权力组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