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款 FOX CTD BOOSTVALVE避震器维护(+滑阀阻尼原理说明)

前情提要: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几个月都没有碰车了。回家之后带着一个没怎么骑过车的朋友去玩了一会,为了安全把行程更大的StumpJumper EVO借给了他,但是在过一个小包的时候他的屁股被弹起的车轮踢了一脚。我这才想起来,虽然没怎么骑,但是上次维护这车的避震器已经是一年前了。回家后遂拆下。
我们就得到了最新款的SJ,Lower,Slaker。:P

这是一只2014年款的FOX float CTD,ID: CJS5。通过这个ID可以在FOX的官网查询到避震器的各项数据搭,包括IFP深度,气压,初始阻尼设定等。


阻尼方面,在CTD的基础上搭载了FOX曾短暂使用的BOOSTVALVE滑阀阻尼,增加小震动响应度及中后段的支撑性,通过调节IFP气压的大小,也给了用户更多调整的范围。(具体原理在下文有涉及。)

由于是闪电整车的缘故,还装备了独家的AUTOSAG技术,通过充气后按压红色气嘴放气阀,可以快速的设置到越25%的SAG位置。(在保养时发现还有其他用处)

将避震器外面的尘土清理干净,把气嘴盖等附件拆下放好。把主气室内的气放掉。并将所有阻尼调制最小。

用手拧开气室外壳,并向后拔出。这里由于负气室内为负压会有一些阻力。通过不断按动AUTOSAG的按钮,却可以平衡这个气压将外壳顺利拔出。

我们就得到了仅有阻尼的避震器。如果只是做气室的维护,那么到这里清洁,或更换密封,换油装回去就好。

下面的操作需要有两个特殊的工具给IFP气室充气:一支很细的气针,以及一支打孔了的5/32英寸内六角。(这两个工具都是很久之前做好的,过程像没什么记录,如果有幸能找到或者大家需要可以后面再出个教程什么的。)

这里我的内六角是在一面开了槽,这样用起来更方便一些,不需要预先套入气针。

用扳手拧开避震器尾部的内六角螺丝,放出IFP气室内的高压气。(原厂内六角孔内会塞有一颗塑料珠需要撬出。)

将避震器尾部固定(最好在下面殿一些吸油的纸),用扳手拧开阻尼室的盖子。注意施力位置避开机米螺丝。

混着气泡的阻尼油已经溢出来了...

小心移出阻尼后发现阻尼油内部已经进了比较多气体,这些阻尼油内的空泡也是后避震阻尼失效的常见原因。阻尼油两侧IFP气室和主气室的压力都比较高,滑动过程中有少许气体穿过O圈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阻尼维持的时间过短就要考虑更换密封件了。

将阻尼油倒出。把气针拧在气筒上,刺穿过避震器尾部带孔的内六角螺丝下压着的橡胶垫。

一只手挡住阻尼筒开口处,一只手打气直到把IFP活塞推出。(由于前叉气筒的进气量比较少,不太用担心会冲飞活塞。但是还是要用手挡住以防万一。)

取出IFP活塞后清洁放在一边。

把避震器的头部固定,用9mm扳手拧开顶部螺丝。

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我并没有把阻尼拆开,而是直接把整个阻尼模块拧下来了....

下面有一个正常应该只拆开顶部螺母,而剩下底部的另外一个8mm的六角部件,而阻尼和阀片应该套在上面。

不过由于不影响后续的操作,就直接继续了,正好偷个懒。
这里插着说一下滑阀阻尼的原理。滑阀阻尼在普通阻尼阀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滑阀装置。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个滑阀的气室。结构剖面如图:

滑阀的法兰盖住了阻尼活塞的油孔,内部与滑阀气室组件组成了环形的滑阀气室,而顶部一圈顶住了上部的阀片。
当在静止状态下时,滑阀外部为阻尼油,其压力约等于IFP气室的压力,一般为250Psi~400Psi。而滑阀气室的压力大约为大气压15Psi左右。这两部分的压力差值加上阀片的预紧力把滑阀压在主活塞上,封住活塞上的孔。

当避震器压缩时,阻尼油需要抵消滑阀两边的压力差及阀片的预紧力使滑阀法兰离开主活塞的孔使阻尼油可以流过活塞。由于避震器压缩时,IFP气室同时压缩,滑阀受到的压力将随着压缩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也让滑阀阻尼可以在行程初段较为柔和而中后段有着强硬的支撑性。

借官方阻尼拆解的图片,其中红色框内的就是滑阀和滑阀气室的组件。

图片来自FOX官方手册
阻尼杆内侧是用来控制踩踏平台的针阀,用来控制流过阻尼阀门中心的油量,从左到右就是FOX的CTD三个档。将针阀连同弹簧取下放好。

清理后在阻尼室盖的密封处涂上润滑脂,这里用的是ROCKSHOX的后避震密封脂。为了防止污染阻尼油尽量涂抹在气室一侧。

这款避震器使用的10WT黏度的阻尼油。

将阻尼室盖装好后在其内部装入少量阻尼油,并用注射器吸部分阻尼油后从阻尼杆内灌入直到不再产生气泡。

将针阀用油浸润并插入阻尼杆,并补充一些阻尼油。

将阻尼模块用油浸润手拧上阻尼杆,并同时补充阻尼油。

用一支小的内六角从中间按压针阀,并补充阻尼油,直到没有气泡排出。(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花时间,可以再准备一支有针头的注射器把气泡从油里吸出来。做完一次后可以静置一会,等气泡上浮。)完成后用扭力扳手拧紧到60in-lb,再将阻尼室盖推到最靠阻尼位置,补充阻尼油。

将避震器尾部螺丝拧出,小心挑出下方的塑胶垫。

将IFP活塞O圈处涂上润滑脂,并小心塞入。由于IFP气室压力比较高,这里选择了黏度更高的PM600。

将IFP推入到原来深度,这里我的做法是用一根旧的把横,量好位置,榜上扎带做标记,然后慢慢推到扎带位置就可以了,尺寸挺合适的。


活塞装到位后用阻尼油灌满腔体。并在阻尼室盖处再添加一些阻尼油。

快速的将阻尼室盖拧到阻尼室腔体上,拧2-3圈后,用1/4英寸(或6mm)内六角拧下阻尼室盖上的机米螺丝,用磁铁取出下面的小钢珠放好!!!

保持那个螺纹孔在高处,并用手拧紧,过程中会有气泡从洞里被挤出。确保最后被挤出的油里没有气泡。用扳手拧紧(同样避开螺纹孔位置)并装回钢珠和螺丝。

下面给IFP气室充气,之前取出的胶垫可以用7mm直径的O圈切成3mm厚小块代替。

将穿过内六角,带孔的内六角螺丝,并刺过O圈中心。(如果O圈太硬可以用针先戳一下)

将垫圈和螺丝塞回底部,稍微拧紧。并充气到规定气压(我这里为了更强一些支撑,充了260Psi,略高于工厂的250Psi)。再将螺丝稍微拧紧,并拔出气针。(这里可以把踩踏平台打开,如果用手基本按不动那么应该是充进去了。)
清理气室的油封和尘封并涂上润滑脂。(我会在螺纹上也抹一些)。

在气室活塞上涂上气室的润滑油,这里用的fox的float液。

将气室装回(此时同样可以用AUTOSAG按钮减小阻力),并在气室内加入5ml气室油。

用手拧上,当贴纸正对旋钮即可。

将避震器上的油清理干净,把附件装回即可!

结尾:Fox的滑阀阻尼不久后便被弃用,即便在售卖的那几年,国外论坛也有很多改回普通阀片阻尼的帖子。它可以很好的处理单次的大冲击,并且在初段与FSR结构一起给我充足的抓地力,但是连续的强冲击有时会让避震器略显生硬。闪电最后一款26英寸轮径的Stumpjumper,配上这个不久便成为历史滑阀CTD阻尼,想想,还真是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