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宁人说】糖籽儿
【看前声明】文中出现人名地名设定均为游戏剧情,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外打工十几年,快有二十年了吧。这次回来,让大伙都觉得挺意外的。平坊镇三年前就完成了全村搬迁,大家都去了闵宁,住进小区了。认不得回家的路,理解,理解!” 环看四周,唯独熟悉的可能就只剩这故乡的云了吧?张罗家是平坊镇最早搬出村外的一家,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早在地铁2号线修建时,阳城轨道交通给7万多(折合448万emd)的补偿,搬到了文宝小区。好巧不巧,又遇上了平闵开发区建设,这里成了繁华的市中心。从平坊镇到文宝路,一路过来,变化太大了,张罗一时难以接受。 老焦和十几年前一样,还在干着拉客人的活儿,只不过现在不开村巴士了,做起了网约车。喜欢重复说话的习惯也还在,而且不管生人熟人,只要是见到,脸上的笑容不自觉的就挂上了。“见到孩子们从外地回来,高兴,高兴!” “糖籽儿哟~”张罗脑子里浮现的是那个声音,是那个遥远时光里的吆喝,在张罗脑海里叫个不停。糖籽儿?那是以前在平坊镇流行的一种游戏,来源于平坊糖籽儿的传说。传闻平坊在很久以前经历过极为严重的旱灾,数月无雨,谷物颗粒无收。而一位叫糖籽儿的神灵经由此地,见到孩子们正在数稻米,心生怜悯,为其中一位喂下一颗水稻种子。而后的第一年开春,平坊镇终于迎来降雨,润泽大地。而那个小孩的家的土地最为肥沃,迎来了大丰收。 这段神话颇为滑稽,流传至今,已经发展为一个有趣的传统。每年腊月第一天,平坊镇各村的孩子们都会来到镇上,由当地最有威望的老人扮演糖籽儿,把几颗糖果往桌子上一撒。糖果落下淅淅沥沥的声音,不管多远的孩子都会循声而来,糖籽儿还时不时吆喝两声,直到孩子们围成一圈,糖籽儿再把糖果弹到孩子们的嘴里。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在已经没有糖籽儿了。”老焦一句没有重叠的话,不像是在说谎, “为什么?” “糖籽儿不合法了。不合法了。” 张罗很难想象,一个传统野蛮生长了几百年,流传了几千年,却终结在了一个文明的时代。 “糖籽儿哟~”张罗脑子里仍然是那个声音,但是这一生更像是糖籽儿求助的呻吟,软弱且乏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糖籽儿不再是糖籽儿了。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是年轻女孩的普通网名,亦或是女网红博取流量的密码。人们利用他成就自己,却没有人知道糖籽儿的身份来历。 现在,走上闵宁热闹的街头,随便问问一个市民吧。糖籽儿是什么? “我知道,是游戏里的角色!他是神话级的,要氪金才能买哦...”孩子揣着手机的平板电脑说。 “我知道,是网红女主播!我羡慕她,每天打开手机,在手机面前秀弄身才就能赚达不溜...” “我...不是很知道哎。听说是一个鬼故事里的角色名字吗?抱歉,我真的不是很懂。” 触目惊心。张罗的脸色变得十分的苍白。 “不必气馁。你回到家问问邻居就知道了。文宝小区不就是文保局的大院嘛。上那问去,问去。” 问了,但是并没有让张罗的脸色稍有润泽。比起前面的问题,张罗心里有些更大的疑惑。 “这和非法有什么关系呢?” “糖籽儿哟~”在张罗的脑海里,只剩下了回音。好像是那糖籽儿翻过了几座山头,若隐若现。 不只是闵宁,整个阳城市都在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发言。不幸的是,糖籽儿是一句脏话的谐音,成了污言秽语的代名词。再后来闵宁的扫黄行动中,发现了大量以糖籽儿及其谐音的名字作为自己招揽客人的招牌。可能是在那时,城里开始用糖籽儿一词,象征着不检点的女性。 难道我们一点行动也没有吗?并不是。 老焦拍了拍胸脯,自信的说道。“我很容易我有参与行动,行动了。” 平坊人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并反映给到闵宁区民宗局。随后,闵宁一方面开展一系列走访调研,对“糖籽儿”的神话进行考证。另一方面鼓励平坊人利用报刊,宣讲,互联网等途径,对“糖籽儿”的神话故事进行传播。在平坊镇跑村巴士这么多年,谁不认识老焦呢?老焦能被村民们选上,能当上这个“糖籽儿”的“宣传大使”,颇为荣幸。 “(没有声音了)”糖籽儿已经远去,期待下一个腊月吧。 事实证明,老焦这一“宣传大使”十分称职。但毕竟树大招风。这位就叫“唐梓兒”的“网红”把老焦告上了法庭,认为老焦侵犯了唐某某的姓名权。 另外一边,平坊镇也出现了麻烦。“唐梓兒”的大多数粉丝,把平坊镇当成了攻击对象。粉丝有组织地“拜访”平坊镇,把平坊镇当成蹭热度的地方,恶意破坏平坊镇上的一些设施。不少媒体跟风报道平坊镇近期的“盛况”,一个废弃的小镇,好不热闹。 “那件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咱就不再提了。乐呵呵的,多好啊。是不是?官司不管输赢,我都笑着面对,笑着。”尽管老焦胜诉,老焦好像还是有些难言之隐。 因为这件事情,老焦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也不再是什么“宣传大使”了。当初那些攻击平坊镇的粉丝,开始围攻闵宁区民宗局。他们认为,区民宗局损害了唐某某的“网红”形象。 让张罗感受到毛骨悚然的是,网上仍有许多娱乐媒体,扭曲唐某某网红案的判决结果,塑造吹唐某某赢得官司的形象。 “糖籽儿”已经不再被需要了。 娱乐媒体在吹捧唐某某的同时,仍不忘记把“糖籽儿”踩在脚下。做起所谓的“科普”“辟谣”。“糖籽儿”终于在历史长河中沉眠。 “科普?科普不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嘛。这我知道。我老焦刚开始开村巴士的时候,就有大学生来给我们科普。你们现在的大学生,怎么做个科普,把传统文化给科普没了,还辟谣咧?哎呀,那个年代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