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里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神农本草经疏》把大米奉为“五谷之长”,说“粳米,即常食之米也,感天地冲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苏东坡说:“夜饥甚,吴子野劝食折粥,云能推陈致新,利隔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在《诗经》《吕氏春秋》等书中,稷(小米)、黍(黄米)、麦,甚至大豆出现的次数都比稻多。但到了明代,据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估算,当时全国的粮食中,稻占十分之七,已高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本草纲目》说:“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张仲景说:“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尽而神去。” 《名医别录》提到大米可以补益人体正气,具有消除烦扰等功效。 《冯氏锦囊秘录》说大米“自上古圣人树艺至今,不可一日无此也。禀土德之正,其味甘、淡,性平、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固之而强健。” 《医药六书药性总义》赞道:“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 清代名医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 大米属于种子类的粮食。而一粒种子可以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既然如此,大米所含的营养成分是比较全面的,足以支持新生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