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整本完
今天我们讲最后一课,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前面我已经把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都讲完了。那么最后呢,就回到了他的绝对精神。为什么最后还要讲一个绝对精神,我们知道黑格尔的历史理性,最后把客观精神归结为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就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自由意识进展到哪种程度,历史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代表当时最高的自由概念的这样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占据历史的主导地位。在古代是古希腊,在中世纪是西欧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那么到了近代是英法意大利,在黑格尔的时代是由普鲁士王国所代表的,由德国人代表时代精神。所以,自由意识的进展,不是靠国家的国力啊,暴力,就能走在世界前列的,而是靠人的自由意识的发展的层次,发展的高度。你的自由意识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你这个国家必然会强盛,然后就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黑格尔的一个基本的史观。也就是说,那些代表历史的主导地位的那样一些民族,他们的自由意识必定是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所以他不反对战争,他觉得要把所有的民族放在历史的天平上称一称,最后由历史来审判。历史在这个时候,就表现为上帝,历史的审判就是上帝的审判,国与国之间都是丛林法则,但是历史自有公论。
绝对精神在每一个民族那里都有体现,它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纯精神生活。这个纯精神生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宗教,一个是哲学。我们说一个民族兴起了,一个民族衰亡了,当然可以以经济政治作为标准,但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发展出高度的文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一半,中东的石油使得一些国家富得流油,那都不算。艺术、宗教、哲学,这都是属于高度的文化,纯粹的精神生活。一个民族的国力虽然不强大,但是如果它的纯粹精神生活非常丰富,那它就是文明的曙光。比如说古希腊,那么一个小小的半岛上面,它所发挥出来的文明的影响力,至今还是无可比拟的。艺术、宗教和哲学,在不同的时代它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艺术是通过感性形象来表现绝对精神,宗教是通过表象,也就是象征和比喻的方式来表现绝对精神,那么哲学是通过概念的方式来表现绝对精神。所以绝对精神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艺术哲学,一个是宗教哲学,一个是哲学史。哲学史也就可以看作是有关哲学的哲学。(在这里我就只整理了关于哲学史的内容,因为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都是哲学里非常庞大的两个哲学系统,在《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这本书里面,各个哲学家的艺术和宗教的有关理论只是零零散散的出现,可能并不能有助于读者理解整个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的脉络,所以我在这里就不作整理了,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去查阅阅读)
哲学史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哲学。这是个非常深刻的观点,这个观点被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它表达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性。哲学是通过概念来把握绝对精神、把握上帝,那么哲学史就是在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哲学,大写的哲学。绝对精神以概念形式、以哲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个历史,那么这个历史就是哲学史。这个历史和逻辑是一致的。在哲学史中,不是随便乱来的,哲学史中的那些哲学家,每一个都代表一个哲学范畴。当然一个哲学家有很多范畴,但是其中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他独特的核心范畴。每个哲学家都有一个独特的概念,他能够把其他范畴概念都统摄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哲学史上的那些哲学体系,都代表着一个一个的范畴。这些范畴的发展,就表现为一个哲学家超过一个哲学家,你想当一个重复的哲学家,那别人是不承认的,你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新的东西,那你就是站不住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柏拉图没有的东西,那他就站住了。如果你能够提出一个新的范畴,把所有的以往的哲学家都包容在,统摄在你的这个范畴底下,那你就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哲学家了。当然你也要被别人取代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你至少成为了哲学史上的一环。
所以黑格尔讲,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哲学是死去了的,如果你把他们的哲学都看成是一个范畴,那这些范畴都是永恒的,而且在后来的哲学里面,那它就会把它包含在它的里面,给它一个正当的位置。以往的哲学体系在超越了的哲学体系里面不是消失了,而是成为一个环节,它在这个环节里面还有合理性,但是作为最高的范畴,就没有合理性了。所以以往的哲学史家把哲学史看作是一片死人的白骨,一个杀死一个,最后都死了。但是黑格尔让他们都复活了。他们没有死,你之所以能够超过他们,恰好是因为你熟悉了他们的范畴之后,你才能提出新的范畴。如果你不经过他们,是提不出新的范畴的。你想一步登天是没门的事情,哲学史上的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谁也不比谁傻,为什么他能够成为一个哲学家,就是因为他把那些绝顶聪明的人的观点都统摄在他之下了,那他就更上一层楼了。
所以,哲学史就是哲学。看起来好像历史上一个个哲学家不断的提出自己独创的观点,这些观点好像都是自己独创的灵感。但是你宏观地来看,你会发现,他们表达的实际上是范畴的演绎,是范畴本身的逻辑推演,这些范畴在黑格尔逻辑学里面都有,是一个范畴取代另一个范畴往前推演的。所以你会发现哲学史的各个阶段和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各个层次有一种对应关系。存在就对应巴门尼德 ,然后是赫拉克利特的非存在。所以都有一种对应关系,最后一个范畴当然是黑格尔的体系,是最高的。
但是这个进展到黑格尔那里就终结了,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同意的,黑格尔的哲学史观有很多很深刻的道理,但是唯独最后这个道理没有人能够接受。最后的哲学史发展到你这里就终结了,人家都不要搞哲学了,他这个体系,最后导致了非历史化,导致了一个封闭性。本来历史的进展不断地超越,不断地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但是到黑格尔这里打住了,这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从康德前的大陆理性派和怀疑论开始到黑格尔结束,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总算是告一段落了,从一月份至今也写了将近九个月的时间,看一遍书再整理成文字,比单纯的看书收获确实要高出不少,我本意是想继续写其他书的读书笔记的,但是后续也不清楚还有没有时间继续,但还是暂定下一本读书笔记写一本马克思的书或者庞巴维克的《资本与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