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击命中:从科研为0,到麻省理工CS全奖offer

2023-07-14 10:31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国科大-计算机

MIT EECS PhD录取,

其他Offer:U Texas PhD,洛桑理工master、新加坡国立master,都是计算机专业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就坚定研究生阶段会出国,但很明确的是能够利用国科大出国访学的机会去体验一下。因此,我也很早就为此准备绩点。


因为没有很好的英语基础,我在大二上之前的暑假集中学了一个月托福。但其实,我并不觉得这种集训真的是我当时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之后,我发现最好的学英语方法是使用起来。最直接的使用就是阅读与专业课相关的英文文献、教材,或者在youtube/coursera找一些高质量网课做为学校课程的补充,另外学术会议的视频也能很好地让自己对科研有些感觉。我后来就是只在这些机会中学英语,最后没有准备地考了三次拿到102,并没有非常高,但也足够了


下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科研实践,但我其实在访学以前一直没有顺利地参与进科研。大二下之前、大三上之前、和大三下之前的假期我都在国科大找了不同的实验室待了一两周。但因为实验室没有直接能让本科生做的事情,我也没有能力自己找到什么能做的方向,我基本也就是看一看师兄师姐的工作。这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能够写到简历上的经历,当然自己也没有太多能力上的提高。


于是,到了大三上学期时,我有不错的绩点、未达标的托福,没什么成果的科研经历、科研交流的能力也很一般。这时我找到了世毕盟希望能够在各个方面有背景提升。在申请访学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准备了访学申请的所有材料,感觉像是一次小的申请,包括文书简历、推荐信以及网申等。最后我获得了访学机会,而且我也按照规划尽快找到了一个在MIT长期科研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世毕盟团队的帮助。



此外,为了准备访学,我在那两个月查了一些MIT老师的简历、吃力地看了他们的论文,但其实也没有太多深入的理解。但至少,我大概知道了MIT有哪些和我方向匹配教授,于是我在访学时候特意选到了他们开的课。世毕盟老师也帮我找学长打听了一些选课的政策和经验。最终,其实访学选课这一点对我最后的申请结果,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我当时知道选好课重要,并且和MIT的项目老师交涉了很多次才换到喜欢的课,但当时并没想到会那么重要。

 

在MIT的大三下学期,我上了他们在我的方向仅有的两门研究生课,上课的4位教授几乎是那里和我方向最匹配的教授。课上互动是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关键,因此我最开始的几周几乎是逼着自己去用简陋的口语去提问,保证每节课上能交流一次。但很快,我发现从那些交流中,我学到的东西其实非常多,这是让我后来坚定申请出国想法的第一个关键原因。我能在交流中学到很多的原因在于,教授很善于帮我理清我提问中最有意义的思考点,这样的分析就很容易让我产生认同与共鸣。同时,他们的考试内容没有简单地考概念,而是需要很多对问题深入的理解,并有丰富的往届考试题来复习。这也是我很喜欢的,4次考试分数也一直很


 我在几周的课堂交流中给教授留下了些印象后,很快就套磁申请加到了一个课题组中。因为他们急着为论文做实验,我直接就可以开始帮着做实验写代码。我觉得我找到这个项目是运气很好了,导师非常热情主动,并且经常鼓励我。在刚加入项目这段时间,我也有很明确的工作,又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识,直接就可以有贡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从组会的交流中学到的东西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那里的学术氛围,这也是我后来坚定申请出国的第二个关键原因。

 

大四上学期,是我最忙的一学期。我有两门课、MIT开始了新的项目、国内也有一个项目、我还要考GRE、准备申请,非常忙乱。GRE我是在暑假随便听了些网课,因为不是很重要,直到考试前两周才认真做了些题,有个153+170+3.5还行的分数,但其实美国大学都不太看,倒是瑞士新加坡要这个成绩。新的MIT项目每周都要开会,并且小一半时间是我在汇报。但因为我最开始能力不强,事情又很多,表现得并不好。



 因为这一学期很忙,我的申请季几乎全都是卡着ddl弄的,很匆忙,但世毕盟指导小组的帮助也让我减轻了不少负担。三封推荐信分别是一位MIT的科研导师和两位国内的导师。世毕盟帮忙改了推荐信和一些其他文书,但因为我初稿写得就很晚,没有像别人一样改了很多次。文书最后经过世毕盟native expert team润色后,我就提交了。因为MIT的导师热情地答应让我去她的课题组读PhD,我这段时间自然主要在保证MIT项目的效率。

 

我的申请学校是在美国挑了方向吻合的PhD,因为MIT把握很大,我也没有花精力联系其他老师,也不好意思去乱承诺。为了保险,我也申请了瑞士、香港、新加坡的master,主要是不用联系导师,并且我也觉得四处逛逛读个master也挺好。最终,我12.15ddl前几天提交了美国的申请,MIT官方offer一个多月后就到了,我大概是所有同学中最早放心下来的了。但确实因为我没有联系美国其他教授,也可能方向不是很match的原因,美国的很多PhD项目都拒了我。



 总之,我在大一大二保证了绩点,大三下MIT访学期间一下子喜欢上了国外的学术氛围,并且运气很好地加入了一个合适的课题组,开始提高学术能力。我从大三下开始,就在MIT的课题组就开始了紧密的科研,后来也参与了国内导师的项目,最终顺利被MIT录取。希望大家都能早点做好打算,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早点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都取得理想的offer。



一击命中:从科研为0,到麻省理工CS全奖offe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