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1——专业术语解释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的相关知识,大纲如下:
一、专业术语解释
二、项目边界的确定
三、土地合格性
四、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
五、项目期和计入期
六、基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
七、碳层划分
八、基线碳汇量
九、项目碳汇量
十、泄漏、项目减排量
十一、基线碳汇量、项目活动、项目边界的监测
十二、事后项目分层
十三、 抽样设计
十四、样地设置
十五、监测频率
十六、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
十七、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
十八、项目边界内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碳库、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监测
十九、 精度控制与矫正
二十、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一部分:专业术语解释
碳汇造林:为区别于其它一般定义上的造林活动,本方法学特指以增加森林碳汇为主要目标之一,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活动。
土壤扰动:是指如整地、松土、翻耕、挖除树桩(根)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导致土 壤有机碳的降低。
湿地:湿地包括全年(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如泥炭土)被水淹没或土壤水分处于饱和 状态的土地,且不属于森林、农田、草地和居住用地的范畴。
有机土: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和(2),或同时符合条件(1)和(3)的土壤:
(1) 有机土层厚度≥10cm。如果有机土层厚度不足 20cm,则 20cm 深度土层内混合 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或等于 12%;
(2) 对于极少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一年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不超过数天)的土壤,其 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 20%;
(3) 对于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的土壤,则:
a) 不含粘粒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低于 12%;
b) 粘粒含量≥6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低于 18%;
c) 0<粘粒含量<6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低于 12%~18%。
基线情景:指在没有碳汇造林项目活动时,最能合理地代表项目边界内土地利用和管理 的未来情景。
项目情景:指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下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
项目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活动可以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都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
计入期:指项目情景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
基线碳汇量:基线情景下项目边界内各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之和。
项目碳汇量:项目情景下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由拟议的碳汇造 林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泄漏:指由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之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量。
项目减排量:指由于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净碳汇量。项目减排量等于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再减去泄漏量。
额外性:指项目碳汇量高于基线碳汇量的情形。这种额外的碳汇量在没有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碳库。
地上生物量: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木本植被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 种子、花、果和叶等。
地下生物量:所有木本植被活根的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 中区分出来的细根(直径≤2.0mm)。
枯落物: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5.0cm、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 落物、腐殖质,以及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枯死木: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5.0cm 的枯枝、 死根和树桩。
土壤有机质:一定深度内(通常为 1.0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质, 包括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的内容:项目边界的确定
快车通道:
碳排放管理员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碳排放系列汇总
碳资产系列汇总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林业碳汇
碳排放
绿色金融
C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