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西郊发现汉代建筑遗址

2021-11-29 09:07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西安西郊发现汉代建筑遗址

《考古通讯》 1957年06期 雒忠如

1955年10月间,我们在西安西郊淸理古墓时,发现了大量的烧土和瓦砾,继而又发现了石子路及夯土。这些迹象都表明有古代建筑遗迹存在,当时曾作了一些记录,后来又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1956年7月至12月底,我们又以此遗址为起点,对西郊的遗址进行了普査,共探出建筑遗址九处。参加这次工作的有雒忠如、郭世元、俱怀玺、张瑞荃、张子波、杨正兴、王玉淸。现将九处遗址的情况报导如下:

一、D6F2在这遗址中共开三个坑(T1、T2、T3)。T1位在遗址东墙北部。发现的遗物、遗迹有瓦砾、烧土、灰屑层、夯土基、墙、石子路、石柱础和水井。离地表下0.7—1.2米处发现了遥砾、烧土、灰屑层,再往下便是原居住面,从剖面上看也有层次,不过硬度不及墙基下的夯土。墙基夯土宽4.5,深(指原居住面向下)1.2米,层厚6—9厘米,夯墙建筑在夯土基的中央部分,宽L8米。石子路共有两种:一种是两边砌砖(图版捌,5),中间稍隆起,便于散水;一种是边无砌砖。前者上面堆满茏砾,疑为房廊下的台阶,后者长直,近处无堆积,可能是小路。石子路宽0.9米。南边的石子路和瓦砾堆积在夯土基两侧,石柱础皆被弃置于洼地,出土时距地表1.5—3-4米(图版玖,1)。

井,共发现三口,按井中所出的无砾、烧土等遗物看来,与遗址同属一时期。T2位在遗址东南夯土基及夯土墙的转角处。这里的石柱础还在原位置,上面还留有未烧尽的柱灰。有砖边的石子路距墙3.2米,墙内外皆有无砾堆积,但墙外较少。这边墙上可能是有屋顶的,外面还有护墙,内边长坡下似为走廊,石子路可能就是廊檐下的台阶。从上面现象可知此处一定是建筑遗迹,于是我们又探了一下遗址的整个范围,知有每边长2V3米的边墙,呈正方形,并且,续开了T4o T4位在南墙基中部(图版玖,2、3)。离地表70厘米处就有在砾发现,比较零散。再下至0.9米处就有遅砾和整块的烧土出现,没有无砾的地方就是夯土(有的夯土不甚明显)。我们就留出没有无砾地方,继续向下淸理,至1.2米处发现原居住面,有的地方还保留有原用方砖对角铺地的砖面。顺着居住面向没有茏砾的地方淸理,便发现了墻面。墻面是用粗麦措泥作成,外再上细草泥(用谷糠拌的泥,现还可看出里边的稗子壳)一层,表面涂以朱红色,至今有些地方顔色还很鲜艶。一般的墻皮是直接抹在夯土上的,柱洞的两边用土坯砌。这说明在夯筑地基和墻时不预先留出柱础石和柱子的空隙,在筑好地基墻后再在需要的地方挖出柱础穴和柱槽,俟埋好柱础石和立起柱子以后,使用土坯塡塞空隙,外面用泥土把墻面抹平。柱身三面都在墻里,只一面露在外边,故仅柱础石是为承托柱子压力的,不带有装饰作用,只在承托柱的一面加工取平,向外的一面只下一直角的台阶如凸字形,其它面则不加修整。铺地砖可以直接铺至与柱子紧接连,铺地砖的上面和柱础面平行,当时的建筑物在地表面上是看不见柱础石的,这和后来的有覆盆、仰莲等雕饰的柱础的那种可加高柱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正门道处有四个圆柱础石,是不靠墻的柱子,即所谓"明柱”,柱石的作法是承柱面的周围凸起,中间凹下,柱础面也是和舗地砖的顶面相平。这个坑位可能就是此建筑遗址南面的出入口,因两边有对称的台阶,南北又都铺有石子路,门道中间又有一道似是门槛痕迹的横槽。其东20余米处尙发现一个角门,另外还发现有板茏片、筒瓦片(瓦面有绳纹,遅背则带布纹)和一些土坯残块。方砖(素面)多用于石子路的两边与铺整地面。还发现不同的瓦当有16种之多(图一),以及残甑片和陶盆口缘等遗物。(编者按,这遗址即文参57年5期57页的“曹家堡遗址”)。

二、 D8F5从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所挖的战壕断面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夯土墻,墻内堆满了烧土、遅砾。采集的草泥土墻皮厚约5厘米。它的作法是粗草泥土作底,中间一尝带砂质的素泥土(经火烧后变成黄色),外面是一层细草泥土(谷糠泥),三者厚度的比例是4:2:1,外面是朱红色。在战壕南边约60米处曾发现“朱雀”无当残片数块。钻探后知有墻基土货约5米)。夯土厚约1.2米,并知建筑遗址周围的边墻呈正方形,每边长280米。

三、 D6F4这是在挖水沟时发现的一段夯土断面,宽约5,厚1.2米,并在近处出有“靑龙”“白虎”(图版捌、2)兎当。夯土的两边堆有烧土、无砾层。探出遗址总范围是正方形的,每边长286米。遗址的中心被旧西兰公路所破坏,仅有残断的外璃。

四、 D6F6相距F4约56米,建筑遗址南墻全长314米,东西墻北部已有部分卢到破坏。北墻全部无存。遗址中心的建筑物被目前的基建工程所破坏。遗址的西部,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公路,建筑遗迹差不多已损毁殆尽。

五、 DGF9最初挖在遗址中心建筑的边缘,露出了石子路和大量烧红了的土坯残块,我们推测其外有墉,钻探后,果然在东边约80米处探出了建筑遗址的东墻。遗址南牝长280米。南墻外瓦砾分布较广,距墻约20米的断崖上瓦砾层中(距地表一米)发现了“朱雀”无当(图版捌,3)—块。此遗址略呈正方形。

六、 D6F8这是从老鄕取土时挖掘的土壕内发现了夯土断面而钻探出来的,边墻每边长272米,此一遗址除墉墻一部被压在阎庄下及少部被"土壕”挖破外,其余保存尙好,正心建筑地成一丘形。

七、 D6F11这和上述遗址的中心建筑物的堆积情况类似,并探出它的边墻,每边长260米,虽已被打破,但仍有淸理价値。

八、 D6F12和D6 F11并列的一处建筑遗址。边墙也是正方形的,保存不佳。每边长275米,但中心建筑却未遭受破坏。

九、 D8F3每边长280米,前在公路旁挖地下水道时淸理过一个汉代水井,井内出土有带字纹“上林”(图一,6)“玄武”无当(图版捌,4)多块。

以上九处遗址,从至面分布来看,可知是彼此相联的(图二),其工程作法上亦颇多共同之处(如墉墻夯土基皆宽约5米、只要夯土未受破坏其顶广又都为L8米、都有火焚痕迹等等),所以値得我们注意。详细情况,尙待发掘后才能知晓。

西安西郊发现汉代建筑遗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