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一下高考作文吧

2017-11-01 16:53 作者:马沙阿姨-夏亚巴吉纳  | 我要投稿

        关于西游,这里不提“原著 ”二字,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敏感;也不提“解读”二字,免得犯了“治学不严谨”的规,这里只提“脑补”。首先呢,我想推荐大家看一下《十二怒汉》(1957年版)这部电影,它涵盖了很多思辨,不过我觉得有一条是值得用在这篇文章的,那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博弈。电影里面提出了一大堆证据,证据都是客观的,然而不同的人对同一样的证据却出现了不同的解du……厄,理解!嗯,重要的是,里面提到的“合理怀疑(reasonable doubt)”,12个人的辩论都是围绕从客观证据进行的,这些证据可以推导出被告是凶手的,也可以从这堆证据里提出合理怀疑,至于哪一个是真相,似乎不是讨论的重点,正如片中所说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罪,也许有,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合理的怀疑,我们不能忽视”。那我们也不知道吴承恩老人家写西游的时候,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态,或许他受了官场的欺压,看尽世态炎凉,所以想写本讽刺小说呢?或许他也正因为看透了这些,所以想写本教人修心养性别这么多欲望的书呢?甚至,也许他就是看尽了人生百态,只是想在晚年写写神话小说自娱自乐呢?

        顺便也说说我对原文陈述的看法吧。 我觉得,原文陈述是始终按照说书人的角度进行的,就好比一个新闻报道的记者,他始终在讲述着自己所“看到”的素材,也可以理解为旁述,或者解说。就好像十二怒汉里面,检察官(没有出场)会罗列一些列的证据,这些证据都是客观的,至于你如何去分析,那就看你自己了。而况西游记的陈述立场是会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 第七回,如来压悟空那一部分,前文还是一口一个 “大圣 ”,一首诗后,主语变成如来,悟空就变成“妖猴 ”了。

        好,接着,接 回到第 一段的结尾处吧。                          

        那这篇文章我到底想说什么?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提出我一时脑洞大开想到的一些疑问而已。我就不大段大段引用原文了,不过我会注明章回的出处。重申一下,如果你想看对西游记“原著的解读”,这里不是,所以您也可以放心关掉这个页面了

        第一回,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重点是后面两句,造化即生长变化;会元即时间,文中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一会一万八百岁;功即过程;释厄,就是解除苦难。所以,这两句就直接点明了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它是通过描写西游释厄的故事,来告诉你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而开头四句很好理解,就是描述世界的起源,而“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这两句,我是这样理解的:隐藏的角色“天地”或者说世界(这里不妨把天地看作一个角色),所认同的道德标准,滋养生灵就是仁,让万物生长发展就是善。反之,扼杀生灵便是不仁,不善,便是恶 。于是乎,万物群生本没有善恶,或者说本来都是善的,恶是造出来的。可是天地对万物的设定本就有生灭啊,那岂不是天地本身也不仁?非也,因为天地本生就有生灭,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原文“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把世界比作十二时辰,所以最后的一刻便是戌会),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所以,生灭是定数,就算天地也无法超脱,这是西游世界的基本设定之一 。

        然而,西游世界并不悲观,因为它是一个循环的世界,是生灭相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在第一回开篇就有解释,总结出来,可以归纳为下面这个表(这只是个大概,因为时间是不断流转,万物是逐渐变化形成的,不能说某一年某一个时刻就突然生出个什么来了,书中也是这样):

从中可以看出几点:

  1. 西游的世界是环形的,生而灭,灭而生,周而复始;                                    

  2. 人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而且是先有万物而后有人;

  3.  万物,乃至天地都 是有生灭的, 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万物随天地灭亡而灭亡,那么, 可以把生灭看作是世界的基本法则;    

        这样的话,玉帝和老君不就是一种超脱上述规律的存在么? 第七回 如来说玉帝上尊位经历了1750劫,每一劫1296000年。先不论如来说这话的真假,假定是真的,那玉帝就经历了1750次世界的生成和毁灭。还有老君,86回,孙悟空说:“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这句话我觉得应该在开天辟地后面加一个“时”字去理解)。” 35回,银角说的,“混沌初分,开天辟地,有一位太上老祖…… ” 也就是说,如果这话都是真的,那至少玉帝和老君都是能超脱世界生灭的,他们是比天地更厉害的存在。可问题来了,万物是在丑寅交汇之时生成的,那紫金葫芦的仙藤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难道存在一个空间,是在世界之外的世界,就好像我们玩游戏那样,看着游戏的世界生成,再毁灭,而我们去操控着里面的世界?抑或这是老君从上一个世界得到这个宝物,然后带到现在的世界呢?这脑洞就大了。再深入的我就不讨论了,这里只 引出另外一个问题,那么神仙是什么?

        第三回,太白金星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那妖怪呢?按此推论,不难看出,修妖的种类要比修仙多,起码,后文有柏松枫桧竹杏成精的(六十四回 ),本身是树精,哪来的九窍?再看看别的,黑熊精,红孩儿,孙悟空本身是妖,后得正果,那么也就是说妖是可以成仙的,那如此说来,树精如果得正果也能成仙?是不是需要把所谓的正果和仙稍为区分,也就是把神和仙分开呢?还是天地早就有规定,树能成精,可不能成仙呢?问题是,孙悟空从菩提那里已经修得了仙体(第二回“原来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这猴王自从得了道…… ”  第六回 “一个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个是观音徒弟正元龙 ”)也就是说,孙悟空一开始修的就不是“妖道”(如果有所谓的妖道的话),而是仙道。大闹天宫时,他被称为妖猴,而后取完西经,他又得正果。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正果”和仙脱离出来,它其实是一个职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编制,它和妖的区别,只在于有编制和没编制呢?要知道,黑熊精和红孩儿几乎都是“一瞬得正果”的。这样看还真无奈,悟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正果,而黑熊精红孩儿只是被观音相中的就立刻成正果了,虽然这个正果是有级别的,悟空起码是佛。就好像科员和局长的区别吧。回到话题里,一句话,如果把神 ,仙,妖三区分开,神和妖是相对的概念,就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区别,然而神和妖本身都可以是仙,至于成妖可能有修妖之法那就另当别论 。这样视乎比较好理解整个架构 。

        说到修仙,那神仙是不是一定有三灾呢?三灾是出自菩提之口的。先回顾整个过程(第二回 ),悟空从一开始目的就很明确,要长生之术。祖师向悟空提了四种修炼方法:“术流静动 ”,然而在祖师眼中,纵能长,也不能久,都不是长生之道。悟空不学,于是乎,祖师教了悟空固守精气神的方法。而后又告诉悟空,你要躲三灾,悟空奇怪了“我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 ”祖师回答:“此乃非常之道…… ”奇怪的地方,菩提祖师的形象“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也就是说,菩提祖师是一个啥都会的角色,那倘若有另外一种长生之术,可以不用躲避三灾,为什么祖师不传授于他,而偏要传这“非常之道 ”?如果这种方法是非常之道,那岂不是正道不走走偏门?如果不是这样,那反过来想,是不是长生就只有固守精气神这一种方法呢?如果这样的话,那所有修仙长生的人岂不都要经历三灾? 抑或,祖师说的“此 ”字并非指这种方法,而是指长生本身就是有违自然呢?因为违反自然所以降下天罚,那岂不所有长生的人还是要经历三灾?说起来,这一段悟空和师父的对答,就好像如今某个毕业生对校长说:“不是说好的毕业包分配的吗?  ”然后,校长说:“我说的是你在我这读,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至于能不能找到还要经历几次面试。” 可如果这样的话,那玉帝和老君,还有其他完全躲过三灾的神仙呢?躲过了三次天罚,那长生就是自然了吗?抑或躲过三灾之后,他们就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再也不是万物生灵了呢?         

        说到 三灾,我就有问题了。第三回悟空被带到地府的时候,明写了他当时342岁,及阎王表奏,千里眼顺风耳查也说:“三百年前天产石猴。 ”第一次上天回花果山,猴子说他“上天十数年”(第四回 ),先不讨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是否有问题,先当它是真的,那这时候孙悟空顶多361岁,及偷了蟠桃仙丹回花果山,四健将说:“这百十年 ”(第五回),那算尽孙悟空现在就是471岁,算上七仙女定身法解除“一周天   ”  ,也就是1天,算472岁,及后便是大闹天宫,被老君所擒,然后困在丹炉里49天,也就是49年,也就是说,丹炉里悟空应该渡劫了,当然,如果是从修成仙体那一刻开始算500年,大闹天宫时 也许不到,可是这样的话,他就要必然是在五行山里渡劫。假若他在丹炉里渡劫,为什么没有相应的描写呢?假如他在五行山渡劫,他被压得死死的,只能呼吸和伸出一只手摇摇,而且还有人看管着, 那他是如何 渡劫的呢?更别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否真的存在,因为后文孙悟空可没少上天班救兵,如此一样,回去救唐僧的时候不已经被吃了?可无论是真是假,孙悟空至少也得在五行山中渡劫。 抑或孙悟空已经不用渡劫了呢?  

        假设孙悟空不用渡劫了,那是因为什么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蟠桃或者金丹。金丹对于长生的作用尚不知晓,蟠桃是土地说的:


简单来说就是,第一种吃了可以成仙,有了长生的资本;第二种吃了便可以长生,至于时间多久,就没说了;第三种吃了就可以与天地同寿。先不论蟠桃的功效是不是如此厉害,至少土地的宣传是这样的。从剧情来看,如果说悟空已经不用渡劫,唯一的可能就是吃了蟠桃。反过来说,蟠桃就是能让还没躲过三灾的神仙完全避开三灾。然而,这种蟠桃要9000年才熟,500年第一灾,三灾共1500年,谁能等这么长时间?不过,对于近500年内才修仙的人,倒是有这个机会,因为现在已经有9000年熟的了;又或者有些人,在3000年前,吃了如今9000年熟的蟠桃树上 ,也就是当时6000年的蟠桃,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能力,而这种长生不老一直维持到了现在,可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所以他希望能在这次的蟠桃会再吃到现在才熟的9000年蟠桃呢?

        除了蟠桃,悟空还做了什么有可能让他不死呢?很快就想到是生死簿。然而,生死簿的功能是不是就是替天地掌管万物生死呢?第十回,崔判官替李世民改了生死簿。假如生死簿是天地生成,规定所有生灵生死之日的,那岂能说改就改,那岂不逆天而行?更何况,从西游世界的运行来看,地府的官员乃至地府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那生死簿是什么?它更像是记录什么时候该去弄死这个凡人或者生灵的记录本本。也就是说生死簿上没有名字的不一定就不会死,只是说不会被地府勾去而已。最明显的是,悟空把生死簿上猴属凡有名者都勾上,所以山猴都有不老者(第三回 ),而 28回悟空被赶回花果山,悟空问为啥当年四万七千群妖都不见了,猴子回答说是二郎神烧杀了大半,剩下的又被打猎的抢了一半。别告诉我着死掉的四分之三群妖都是其他妖精,而不是猴子。这就说明了,生死簿管的不是真正意义的生死,而是会不会被弄死。而况天地本仁善,不忍见生灵死亡,然而生死自有定数,天地也无能为力。所以生死簿不是天地所生,所以不见得勾了生死簿,就能避过三灾。对吗?

        至于为什么取经一路赶尽杀绝,既然炼妖降魔是功,那为什么神仙的座骑都放跑,而小的尽皆杀死,为什么阿傩伽叶佛前索贿,佛祖还帮口等等等等的问题,自古有之,我就不刻意提出来了。我只提“突然脑洞 ”想到的这些罢,如果您有答案,也请不吝回答。至于说西游是一本什么书,我都说了,这里不是“原著解读”,就 不发表任何评论了。有缘再见。         

写一下高考作文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