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要有正确的认识(上)高估了对劳动的物质鼓励的重要性,忽...

2022-10-30 05:23 作者:人民胜利今何在  | 我要投稿


对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要有正确的认识

金日成



1967年6月13日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科学教育部干部的谈话


社会科学工作者清除教条主义地对待早先理论和外国经验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确立主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据反映,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独创地阐明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以后,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早先理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是很好的事。可是,人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不是在一-两天之内就能改变的。在社会科学工作者中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事大主义和教条主义。社会科学部门要不断深化克服事大主义和教条主义、树立主体的斗争。对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早先理论和外国经验,也要站在主体立场上全面地重新分析和研究。不大力开展树立主体的斗争,就不能用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牢固地武装社会科学工作者,就不能使社会科学很好地为我国革命和建设服务。


用我们党的革命思想彻底武装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确立主体,这在今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出现左右倾机会主义,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下,就成为更加迫切的问题了。目前,国际上就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问题、对劳动的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问题、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平衡问题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争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向。对这些问题,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在广泛议论。因此,今天我想就学者们议论的几个问题同你们交换意见。


首先谈谈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相互关系问题。关于劳动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问题,把现在争论的内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估了对劳动的物质鼓励的重要性,低估了精神鼓励的作用;另--类是忽视物质鼓励的意义,片面强调精神鼓励。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这两种见解都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问题,也同过渡时期问题-样,只有依据我们党的主体思想,才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社会主义社会新提出来的。因而,要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首先就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否定了旧的阶级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是同资本主义社会有本质区别的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是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关系的基础的社会。相反,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劳动者之间同志式的团结和合作成为社会关系的基础。劳动群众做了国家政权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人们由于社会地位、目的和利害关系的共同性,因而在思想意志上团结一致,同志式地互相合作,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社会既具有这种共产主义性质,又具有过渡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是同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思想、技术、文化的落后状况有关系的。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以后,依然存在着旧的思想、文化的残余,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足以实行共产主义分配的程度,还存在着工农阶级差别、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和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差别等各种差别。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兼有共产主,义性质和过渡性质,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既区别于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区别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考察社会主义 社会,只看共产主义性质,不看过渡性质是不对的;只看过渡性质, 不看共产主义性质也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性质和过渡性质反映在劳动者的劳动生活中,使他们既从政治上、道义上关心劳动成果,又从物质上关心劳动成果。在政治上、道义上提高对劳动的关心的精神鼓励,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性质有关;而激发劳动者对物质利益的关心的物质鼓励,则同过渡性质有关。


只重视对劳动的物质鼓励的见解,是由于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性质、主要看到过渡性质而产生的。重视物质鼓励的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以后,人的头脑里仍然存在着阶级社会的许多旧思想残余,所以,物质鼓励是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迅速发展经济的最有效的方法,并要求在经济管理中全面建立物质鼓励体系。他们甚至主张,为了增加收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应该把利润、奖金、价格等经济杠杆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允许企业自由定价,随意生产利润大的产品。这是企图使社会主义经济倒退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的谬论。假若按照这种修正主义“理论”经营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差别就会逐渐消失,社会主义经济就会蜕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了。这样的话,在人们中间“只认得钱”的利己主义就会滋长起来,最后落到腐蚀和瓦解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危险境地。


另一方面,只主张精神鼓励的人则无视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片面强调共产主义性质。他们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所有劳动者都是为社会和集体,为祖国和人民发挥高度的政治热情自觉地工作,所以,不需要对劳动成果给予物质评价,应当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还不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国家事业和共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达到足以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实行平均分配,归根到底,是想跳过社会发展阶段,-下子实现共产主义的左倾理论。在苏联,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公社的经验已经证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能实行平均分配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应当从公社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倘若脱离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并无视历史经验,不考虑劳动成果,而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就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助长好逸恶劳、想少劳多得的现象,给社会主义建设设置很大的障碍。


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如果问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服从哪个,那么就应该说,精神鼓励是主要的,同时应以物质鼓励与之配合。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共产主义性质和过渡性质,这两种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就是一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毕竟是共产主义性质。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性质不断得到加强、过渡性质逐渐被克服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越进展,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性质的精神鼓励的作用就越大,而体现过渡性质的物质鼓励的作用就要逐渐削弱。


以精神鼓励为主,正确地配合以物质鼓励,这是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正确的途径。劳动群众为祖国和人民,为自己的幸福,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工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只有在加强精神鼓励的基础上才能高度地发挥出来。只有坚持精神鼓励先行,使全体劳动者都以主人翁的立场和态度认真参加劳动,才能搞好生产,搞好经济管理,才能搞好各项工作。


对劳动者的精神鼓励,最重要的是加强政治工作。对劳动者做好政治工作,使他们认清自己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他们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发挥革命热情,认真负责地执行所担负的革命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清楚地说明,教育党员和劳动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就能发挥多么大的力量。在那艰苦的战后恢复建设时期,我国人民勒紧腰带,在废墟上重建了工厂和农村;降仙的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创造了奇迹,使用被认为-年只能生 产6万吨钢材的初轧机轧制了12 万吨钢材。这都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报酬或补偿而做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最艰苦时期,我们掀起了使世界人民惊叹不已的千里马大高潮,其主要秘诀就是做好政治工作,高度发挥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如果不加强政治工作,使劳动者自觉地进行工作,而使他们为钱而工作,那就发挥不了群众的创造性,发扬不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


如果以为用提二工资、发奖金的方法就能实现生产的不断增长,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在社会主义社会,想用金钱来发动人,是对社会的主人即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侮辱。今天,我们的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创造力,进行革新,其目的决不是挣更多的钱。有个时期,在我国也曾有一些沾染了修正主义的经济部门干部到黄海钢铁厂,造出“代金券”用以每天对工人的劳动进行计酬,说是要利用价值规律。当时该厂的工人说,我们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什么价值规律、(朝语“价值”与“喜鹊”谐音-译注)“乌鸦规律”的,去你的吧!你们立即返回去。使人为了金钱被迫劳动,这是资本主义的方法,这样是决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我们要加强政治工作,用集体主义精神牢固地武装所有劳动者,使他们认清在集体的利益中有自己的一份这一道理,为社会和集体贡献出一切。


教育劳动者热爱劳动,是很重要的。劳动者并不因为做了生产的主,人自然而然就具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我们要加强劳动教育,使所有的人都把劳动看成是最神圣、最光荣的事情,把为祖国和人民、为社会和集体进行工作,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和智慧,当作崇高的义务。


要激发劳动者的革命热情,就必须搞好对劳动的政治评价。我们的劳动者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力为党和革命做出贡献,为此而感到极大的自豪和光荣,并认为劳动成果得到政治评价比得到物质评价更好。我们要从政治.上高度评价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社会.上积极推崇革新者,使所有劳动者都怀着高昂的热情和自豪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树丰功伟绩。


对劳动的精神鼓励,必须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劳动的差别,在人的头脑里存在着旧思想残余,所以,对劳动的物质鼓励是必要的。我们所反对的并不是物质鼓励本身,而是不搞政治工作,把物质鼓励放在首位,在人们心中助长利己主义。


社会义社会的物质鼓励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刺激根本不同。在剥削和压迫所支配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的物质刺激,是践踏工人的自主性、强化对他们的剥削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鼓励则起着通过对劳动成果的物质上的评价,推动劳动者以主人翁的自觉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工作的作用。我们对劳动繁重部门的工人,给予比其他部门高的物质待遇,这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对劳动给予物质刺激。对劳动繁重部门的工人给予高于其他部门工人的待遇,并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纯粹为了对人进行物质刺激,而是因为他们无论在体力上或精神上都比其他部门的人消耗更多的缘故,是为了让他们的消耗得到弥补,把工作做得更好。


要正确实行对劳动的物质鼓励,就要切实贯彻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不仅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是反对好逸恶劳的旧思想的重要监督手段。如果不遵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搞平均主义,不管活重活轻,干多干少,也不分技术水平高低,都得到同样的报酬,人们就会不去努力增加生产和提高技术水平,游手好闲的现象就会滋长起来。因此,要搞好劳动定额工作和评薪工作,合理利用奖金等附加计酬形式,正确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下面简单地谈谈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平衡问题。


目前在一些社会主 义国家的经济学者中, 有些人说,发展经济,平衡比速度更重要,并主张为保持平衡应当调整速度。


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平衡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应该首先重视并当作主要方面的是速度。当然,经济发展速度是以平衡为前提的,只有在正确实现平衡的基础上,经济才能高速度地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保持平衡,其目的并不在于保持平衡本身,而在于保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经济平衡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手段,应当服从于速度。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必须把速度放在中心地位,在保证速度的原则下保持平衡。换句话说,要根据党的政策要求规定经济发展速度,积极挖掘和利用潜力和可能性,来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以便保证发展速度。


现在有些人说,经济发展,经济规模扩大,增加生产的潜力就相应地减少,所以生产不能持续地以高速度发展,于是要求把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定得低一些。这是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修正主义理论,是一种企图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倒退的极其有害的投降主义倾 向。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国家的统一领导 下合理地使用劳动力和原材料,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与分配、积累与消费,所以,经济越发展,增加生产的潜力和可能性也越大。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有着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巨大的思想、政治因素。那些视平衡重于速度的人把原材料、生产工具等物质条件看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错误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决定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根本因素不是客观条件,而是主体因素。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做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劳动群众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创造性不断发展的。因此,在经济的经营管理中,在看设备和原材料之前首先要看人;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就必须在考虑物质条件之前首先考虑生产者对党和领袖的无限忠诚和他们的革命热情。


我国用4年时间超额完成了五年计划,在完成了五年计划以后的时期里,经济继续以高速度发展。这些事实清楚地证明,只要党和国家提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并有力地动员群众去贯彻执行,周密细致地做经济组织工作,积极挖掘潜力,就能不断地迅速发展经济。


在速度与平衡的相互关系方面,强调速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平衡或无视它的作用。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是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并保持的积极的平衡得到保证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点和优越性。现在有些人竟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保持平衡是暂时的现象,因而经济是波浪式地、马鞍式地发展的。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经济由于暂时的比例协调和持久的比例失调,有起有伏地向前发展。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比例协调是暂时的现象,而比例失调是普遍的现象,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就不存在本质差别了。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进行激烈的竞争,致使平衡不.断遭到破坏,造成经济混乱和无政府状态。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 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由国家统- -经营管理国家的经济,原则上经济不会出现比例失调。只要党和国家及时正确地了解不断变化的现实的要求,采取正确措施,便能经常保障比例协调,高速度发展经济。


在我国,国民经济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这正是因为按照计划的一元化和细部化方针实现了能保证高速度的正确的积极平衡的缘故。相反,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徘徊不前或不能持续高速度地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决不是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有关的缺点。今天在外国议论的有关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平衡的错误理论都是极其有害的,它损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给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和混乱。归根到底,它只不过是为经济建设中的失策和缺点作辩护的一种诡辩。


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清并坚决反对国际上传播的机会主义理论,坚决拥护和贯彻我们党的经济建设理论。


对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要有正确的认识(上)高估了对劳动的物质鼓励的重要性,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