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顾我的成长与英语学习的驱动力

2022-01-01 15:45 作者:向杨Alan君  | 我要投稿

        记得我从小喜欢模仿。小学看长沙方言相声《奇志大兵》,DVD买回来反复看,反复琢磨。拉邻里做观众,拉小伙伴演双簧。不会说长沙话的我,最后成了身边人眼中的方言表演艺术家。我现在还是说不好长沙话,什么叫艺术高于生活?


90年代的流金岁月



        初中学校的戏剧节,自编自导自演《长坂坡救阿斗》。当时青春期刚变声的我,说学逗唱竟脸不红心不跳,一个并不专业的戏剧拿了全年级第一。记得当时赵云的龙胆枪是我拿家里的扫帚改装的,打斗场面现在想起来有点滑稽。


        每逢寒暑假课外英语培训班,我都很期待。培训学校离家太远,只能在亲戚家寄宿。某天清晨上课,路过小巷,竟被几个毛孩子打劫,抢走了左手里的两元钱,右手紧握的五十元没有被发现。当时有点想哭,因为要赶着上课,没有对那几幅狰狞的面孔给以还击。我是个记仇的人。

远行


        记得培训班不教新概念,用的是《走遍美国》。回想起来不就是一部有课后练习的美剧。平时的练习就是上台表演,背好台词前不忘加一两个梗,能把老师那能兑换礼品的贴纸赚得盆满。期末一等奖一般发文曲星电子辞典,记得那段时间至少拿了三个,最后一个还是厚实的卡西欧。

熟悉的《走遍美国》



        那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了,当时没有多少应试压力,家人报班只是偶尔过问。没有奥数,没有在回家路上做不完的作业;有的是无拘无束的自我驱动,以及表达欲被充分释放的空间。



        到了高中,来到雅礼,学业压力山大,但走上舞台的动力不减。高二第一次参加2005年的希望之星风采大赛,杀进高中组全省前十强。那是第一次演讲视频被CCTV刻录到光盘里,看到其他选手的表现就像回到比赛现场。记得高中指导老师还写了一篇选手介绍。当时他的英文还被众人赞许,文风洒脱、颇有推荐信的不拘一格。那时,我还没能理解什么叫留学。同年级有大神考完GRE,全奖去了威廉姆斯学院。而我后知后觉,托福词汇都没背完,家里也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岁月蹉跎,我放弃了浙大小语种保送,却也经历了两次高考。高考后才知道幸福来之不易,三个月的暑假把托福、SAT、GRE词汇一次性拿下。记得当时感冒发烧,手不释卷;下水游泳,岸边放着泛黄起皱的GRE逆序词典。



        来到四川大学生物技术基地班,头两年把时间投入到研究哲学和演讲比赛。我把哲学系的老师都聊了个遍,邮件一发就是字数好几千。我还受益于外国语学院院长和老师的挑灯指导,代表川大征战。大二,我拿到了希望之星四川省大学组冠军;经历三年鏖战在2010年外研社杯演讲大赛获得全国季军,代表外研社出征首尔亚洲辩论赛。我开始教授演讲辩论和原版阅读,我12年的教学生涯开启。

2010年外研社杯



        后来自筹学费以及家人支持,来到芝加哥大学MAPSS硕士项目求学,现在社会学博士第五年。不光是上台讲论文,给本科生上课,还会写公众号,做短视频,参与各个平台的政论时评,采访各界人士。在芝加哥,奥巴马和今年拜登的内阁成员,能采访的基本都问了个遍。表达的激情还在,只是方式变了,质地更紧密了,听众更严格了。


拜登的国务卿Tony Blinken在2017年指导我们小组做模拟安全会议


        我是幸运的。从小到大都有人在台前幕后给予关注,在重要的人生关口总有名师指点迷津。回想当时的生活世界,能读自己喜欢的书,完成自己的小目标。还有不拘小节的亲人好友,对我的迷之自信没有任何抱怨。如今,阅读和演讲成为了我的刚需。不读不行,脑子会“饿”、心会慌。这么多年一路用过来,教学相长,不亦乐乎。


        我的自驱力,不能离开身边人营造的宽松环境。我也希望把自我激励的心境通过教学传递给更多人。





关注up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羊说】:xy88chicago


回顾我的成长与英语学习的驱动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