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写作基本功
怎样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本课告诉同学们,只要平时经常阅读优秀的作品,熟读背诵,借鉴仿写,从中吸取营养;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挖掘写作的素材,坚持练笔,不断锤炼自己的写作技巧,你的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一)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知识
1、熟读背诵
我们知道,毛泽东、鲁迅都能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曾经说过,他可以背诵一大段一大段的《静静的顿河》。可见,熟读、精读以至背诵对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材料既可以使中外名著,还可以是同时代人的作品。读经典著作能提高写作能力,读当代人的作品以及学生习作可以启发文思,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勇气。
2、模仿美文
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模仿是能够使同学们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从仿词到仿句,仿段到仿篇,不短地模仿我们一旦掌握了某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突破创新,那么就学会了写作。
3、借鉴构思
写作是以笔写我,写我的生活、我的空间、我的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些是值得写的呢?通过对范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从选材立意、构思手法等方面得到启发。在写作时注意借鉴和运用。通过不断第练习我们就能够培养自己的“火眼金睛”。
(二)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
1、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就是留心看,仔细听,认真想,用心记。我们立志要当小记者,就更得学会有意识地发现和捕捉新鲜有趣、能引起大家关注的材料。
2、提炼中心
作文是由老师出题目、定中心,而小记者是在没有固定题目的情况下,要自己进行采访,根据记录加工成文字材料,并赋予文章明确的中心。一要清楚写的是什么,二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并命好恰当的题目,使读者获得准确的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练就布局谋篇的本领
布局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文章分几个段落,每段分几层,段落之间用什么连接,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动笔之前你就要设计好,否则你难免要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比如,你想写一件事情,却不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那能行吗?你想写一个人却不交代清楚他姓甚名谁,读者怎么知道你在写谁呢?
1、锤炼标题,画龙点睛
俗话说“好题一半文”,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精心锤炼一个赏心悦目的标题,能够让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1)拟定标题需要贴切简洁。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标题判断出文章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简言意骇。
(2)拟定标题要求新颖。读书看报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标题,如果标题不吸引人就不吸引起人就不能引起读者兴趣,因此,我们写新闻时要尽可能拟定新颖的标题,以求读者的第一印象。类似《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标题就很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当然,为了标新立异,题目脱离文章也是不可取的。
2、文章首段,精心设计
“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小记者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第一段话。精心设计好开头就会有引人入胜的动人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头最常用的方法有:设置悬念法、开篇点题法、巧用修辞法等。
(1)设置悬念:摆出一个悬而未解决的问题,既能总起下文,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又能增加文章的曲折性,显现出文章的结构美、布局美。
(2)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既不拐弯抹角,直接点名与题目相关的人、事、物,揭示主题的方法。这种开头简单明快,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到文章的中心。
(3)巧用修辞法: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来点题。开篇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容易把读者带入到文章的意境中,使文章开端新颖,富有文采。
3、整理材料,明确中心,如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或说明什么道理,抒发什么感情,让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比如《我的家庭》一文,小记者通过每日放学回家,晚饭后温习功课,深夜躺在小屋中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小记者对家庭的依恋这一主题。
写作文三分在写作,七分在选材。我们在确定好中心思想后,就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凡是跟中心关系密切的,重点表达中心的材料,就要详写,但又有关的材料就要略写;跟中心无关的材料,就要大胆地舍去。
4、调整顺序,搭好骨架
拟定标题,确立中心,选好材料后,就需要我们有序地组织材料,架构文章了。在动笔之前,小记者们一定要给文章安排好一个骨架,即文章的结构,使这个“骨架”能够树立整体形象,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常见的几种方法有:
(1)顺叙
按照事情的前后过程,即按照时间、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记叙,这种叙述的方法就叫“顺叙”。这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按顺叙来写的。一方面是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所需要的爱进行依次排列;另外在父爱与母爱的方式的介绍中,也是以从前到后的顺序展开的。
(2)倒叙
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按时间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和情况。如:《宇宙的边疆》中,开头直接点名了宇宙的性质,再接着根据各种细节说明宇宙的不同性质。从整体到个体,利用了这种总分形式的分支,从而把整篇文章做好了铺垫。
(3)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情过程中,暂时中途中断线索,插入一件从前的事,或者另一件事,这就叫插叙。插叙在全文中只是一个片段,插叙内容结束,文章仍要回到事情上来,把中断的线索重新连接上。例如《小狗包弟》中,作者开头交代了另一件事——我从我的邻居家得到了一个小狗,名叫“斯包弟”,后续交待了作者养小狗包弟——小狗包弟送到医院时作者的心理——自己后悔养自己养小狗没养好的整个过程。
(4)分类记叙
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记叙,这种方法常常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例如《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前4个自然段根据按地理位置分开反问各种动物是否在做某种游戏,第5个自然段开始,先介绍了更多动物做的不同类型的游戏及其原因和意义,后介绍了这些游戏行为在科学家们的看法,结尾直接点明了这篇文章为什么起《动物游戏之谜》。
5、结尾有力,韵味无穷
我国古代作家对写文章的结尾很有讲究,因此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也就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那样漂亮、优美,中间要像猪的肚子一样充实饱满,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很有力量。
常见的方式有: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抒发情怀等。
(1)首尾呼应
一般是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把梦想带给花季》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2)画龙点睛
在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事物、事件加以评论。
例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一文的结尾段兼勇用议论和抒情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
(3)抒发情怀
在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发情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
《老师,只有您站着》其字里行间饱含赞美之情,歌颂老师是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它以“情”显旨,撼人心扉。
(四)坚持练习写出好文章
1、坚持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认真学习,特别是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写作技巧,增强书面表达能力,胜任小记者的工作,必须有付出巨大努力的勇气与恒心。
2、练习写作有方法、门道
有想写好文章的决心,要是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1)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当你听别人谈话时对只言片语而有所顿悟时,或是看到一篇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把他们记录下来。灵感总是转瞬而逝,及时地记录下来,便可以称为写作的素材。
(2)阅读优秀的作品事能立竿见影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地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3)尽可能多地写:学习写作和学习其他学科是一样的,熟能生巧。你写得多了,也就自然写得好了。先写出来,然后读一下看看是否把内心的语言都转化成文字了。如此反复,相信会有进步。
要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就要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开拓为自己学习写作、练习表达的机会和场所。这样才能提高得快、收获得多。如果把动笔练习变成一种兴趣和习惯,在你面前,道路就开阔多了。像面对天气的变化,别人可能会觉得是一场痛苦的遭遇,而你求感觉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体验,找到了一个练笔的素材;一个偶遇的突发事件,别人可能会绕道而过,生怕沾上,而你可能就会认为有了一个难得的观察目标,多了一个练习写作的题目;遇到一个一面之交的人物,别人可能会擦肩而过,而你就可能将其当作一个有相貌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模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