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之师II】青出于蓝:教导,维京,与德装的命运

(本文只谈及部分游戏中的理论,不涉及具体卡组构筑,讨论的游戏环境为2v2~4v4,不涉及1v1,希望能够对这款游戏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们在战术思路与阵容取舍上有一定帮助)
先对一些正文中可能出现的简称与术语做小小的说明~
SD2:指《钢铁之师2》
SD44:指前作《钢铁之师:诺曼底44》
德装:指游戏中出现的所有德军标准装甲师,即国防军第五装甲师(5PZ),国防军第116装甲师(116PZ),国防军装甲教导师(教导),国防军第21装甲师(21PZ)以及本文的主角党卫军第五装甲师(SS5或称“维京”)【国防军第20装甲师与和SS5一起推出的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因其体系的特殊性不纳入讨论】
穿甲衰减:游戏中所有武器的面板穿甲数值为最大穿甲值,即与目标距离为0时该武器的穿甲能力,随着距离增加,所有动能穿甲武器(游戏中属性为AP或APCR)的穿甲威力都会有所衰减,衰减率随武器不同而不同,正文中将酌情举出特例
穿甲概率:穿甲威力与目标护甲经过特殊公式计算得出击穿判定的概率
后效:穿甲武器在判定击穿后对目标造成的伤害数额
部分出场率会很高的苏军部队简称:近卫坦克第二军(2近坦),近卫坦克第三军(3近坦),坦克第29军(29坦)
写在前面:IS2主导着德装的命运。
那么,正文开始~
神用篱笆拦住我的路,使我不得经过;他又使我的路径黑暗。——《约伯记》第19章第8节
从SD2的第一次公开测试开始,德军的强度在经历了5PZ碾压2近坦的巅峰之后开始急转直下,直到在虎式被连续削弱,而苏军又出现了近卫第26军和29坦之后落入谷底,那时作为德军唯一正规装甲师的5pz没有可以正面抗衡IS2的坦克,从而被迫另辟蹊径,寻求别的解决方案,例如依赖火炮反甲,又或者求助于队友的空中支援,但一个装甲师如果连完成“正面打赢”这样一个淳朴的目标都不得不求助队友的话,那这样一来这个装甲师也未免显得太过失职,所以在那个时候可以算是扭曲的炮兵,就变成了5PZ唯一的希望,无数的榴弹炮代替德装本该引以为傲的坦克群,在苏军面前架起了一道死亡之墙,而本该冲锋陷阵的重型坦克却因为苏军IS2与Yak9B的双重威慑,战战兢兢的缩在防空炮与炮兵撑起的保护伞下,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在对方毅然决然的不选29坦,而掏出2近坦妄图用T34的钢铁洪流淹没德军时,这些虎豹们才会一拥而上,把钢铁洪流变成废铁处理厂,之后再轻描淡写的说一句:还是年轻。但是总指望遇到靠爱发电而不在乎强度的对手总是不靠谱的,因为无论如何,你的对手有选择,你没有,作为游戏首发时整个东线德军唯一的装甲师,5PZ不得不肩负这屈辱的命运,用自己的脸接下对方的老拳,不求能打赢,但能拖多久是多久,直到自己的队友靠着步兵火力与炮兵优势将对方步兵师打死,再拉自己一把,用铺天盖地的攻击机给鼻青脸肿的自己打一针吗啡。
……看呐,我(神)要在你面前差遣我(神)的使者,在你面前为你预备道路……《马太福音》第11章第10节
这个状况随着游戏发售时西线DLC的到来有了一丝缓解,dlc中德军的四个师,有三个是标准的德军装甲师,而21PZ更是带来了虎王这种IS2的天敌,在开阔地,火力的天平开始向着德军倾斜了,一个人就出尽了所有的风头,S2就像一堵墙拦在所有的德装面前,只有21PZ一头撞了出去,而其他想效仿的人,都撞死在了墙上。21PZ成为了天选之人,虎王与2卡Pak43在对阵IS2(尤其是以谢尔曼为主力的近3坦)时无与伦比的火力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21PZ中型坦克只有四号的劣势,而21PZ更是靠着自己特有的超高射速150mm榴弹炮与多管迫击炮车,在那个时候依旧扭曲的炮兵瞄准速度的加持下成为了德军的希望之光,比起依靠复杂的战术,虎王强大的非常纯粹,是重甲大炮的堆砌品,对比起IS2,虎王因为穿深,射速与命中率的多重优势在装甲战中的影响力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彼时所有型号的IS2还都是30%命中),但与此同时21PZ也有自己的弱点(抛开防空不谈),因为构成坦克主力的是四号,而四号面对T3485(尤其是1943型)有天然劣势,这导致对方一旦集中火力压制或摧毁虎王后,21PZ在面对29坦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但好在21PZ自身在炮兵火力上足够碾压苏军几乎所有装甲师,又有Pak43作为底牌,所以一般来说只要虎王在战损交换阶段赚到足够多的便宜,哪怕虎王损失殆尽,也足以靠炮火与AT维持优势战线直到游戏结束。
等到人们冷静下来去想同一个dlc出的116PZ和教导有什么问题时,发现这两个师有和5PZ一样的问题,那就是面对IS2的无力,不过比起5PZ,116和教导总归还是有一丝丝优势,那就是炮兵优势,116和教导有着质量颇高的炮兵(尤其是火箭炮),在用重炮反坦克这一点上,他们比5PZ更优秀,也更有效率,炮火优势让他们变得不再止步于用火炮阻挡IS2去前进,可以变得更加主动,用猛烈的炮火压住IS2来让自己的前线得以推进。
这一点上比起116,我是更喜欢把教导当特例的;教导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彻底,因为比起116PZ的骡子洗地再靠豹G的APCR抓侧甲,NW42火箭炮有着极高的HE伤害,有机会一次性直接炸掉IS2,自然因为大口径火箭炮有着极其漫长的装填时间,所以每一次炮击都是一场豪赌,为了提高稳定性,教导最终衍生出了依靠大量四号坦克与四号坦歼拉开宽大正面拖住IS2争取时间的战术,那时我们每每诟病火炮反甲实在太过破坏游戏规则,但事后仔细回想,又好像没有别的选择;当然建立在混沌之上的秩序总是不能维持太久的,随着IS2精度加强这个战术基本宣告破产,紧接着火炮瞄准速度和电台Buff的削弱,火炮反甲一去不复返,德装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除去21PZ之外的所有德装再次退居了幕后,而即使是21,也因为炮兵的削弱对后期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好消息是因为地面AA也有一定的加强,火炮削弱也抑制了敌人(尤其是西线盟军)用曲射火力限制虎王行动的能力。
彼时的游戏环境可以说是非常滑稽的,因为T3485面对虎豹坦克的弱势,苏军必须选择IS2,因为虎豹对IS2的弱势,德军必须选择21PZ,21PZ看似站在了环境的顶端,但实际上因为构成21PZ主要坦克力量的四号G面对T3485的弱势,导致21PZ在对抗苏军29坦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势,尤其是29坦在步兵上有一定优势(尽管这个优势在LMG42/34加强之后变的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
……我即是道路,我即是真理,我即是生命……《约翰福音》 第14章第6节
终于轮到主角出场了,时间来到十月中旬,随着2.0版本《血战维斯瓦》DLC的更新,为环境注入了新鲜血液,虽说盟军的2个波兰师因为反甲的弊端强度差强人意,但德军SS5与戈林两个师毫无疑问对德军的战术体系有着极大的增强。
SS5给人的初见印象是与教导非常相似,这两个师的坦克位都同时有豹D与豹A,且都没有豹G,某种程度上确实颇为相似,但是在细节上,他们又有着很多的不同,例如SS5的缴获苏制T3485/1943, 尽管T3485在装甲战中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单位,但因为85炮的高爆弹伤害出色以及可以碾压谢尔曼,T3476等盟军步兵支援车的穿甲能力加上T3485优秀的防护能力使他在德军体系下成为了出色步兵支援载具,除此之外SS5还装备有性价比非常出色的的四突,100mm的正甲与命中和穿深都非常好的kwk40主炮让四突可以在任何距离压制以往德军中价位坦克的大敌谢尔曼(包括76炮谢尔曼),甚至可以依靠射速优势与T3485对射;诚然豹D数量的不足以及没有Puma,250/9这样的高速战斗载具导致SS5在长距离追击和场上力量的转场上不如教导来的灵动,但豹A与T3485出色的越野机动能力依旧让SS5有着传统德装都具备的爆发推进能力,四歼和四突的加入也让SS5有比教导更出色的稳定正面的能力;如果说教导是跃动的野兔,时时刻刻不在移动,那SS5就是一匹老马,懂得缓进急战,昂首阔步的踏入战场,并在接敌的一刻用势不可挡的速度冲垮拦在自己路上的敌人——但无论多健壮的马也对拒马无可奈何,SS5终将面对每一个德装甚至是每一个德军师(神奇的21PZ与352步兵师并不在其列)终将面对的试炼,如何抗衡IS2。DLC让德军有了全新的对抗IS2的方式(尽管突击虎糊脸这种方式并不怎么正常)。
装备反甲火箭的FW190F8在实战中的出色表现也让SS5成为了第一个没有虎王与Pak43也敢挡在IS2面前的德装,尽管SS5并非第一个有反甲飞机的德军装甲师(21PZ拥有携带榴霰弹的Ju88S),但FW190F8的数量优势得以让SS5依赖这个单位去稳定的针对IS2,甚至更进一步,以这个单位为核心去构筑自己的卡组,来让整个体系为这个单位服务;空中反甲高效,稳定,当然会受各种外界因素干扰(诸如防空,视野etc),所以SS5在围绕空中单位构筑体系时,需要将这些看起来与“打掉IS2”无关的诸多因素考虑进去,例如侦察机的使用,还需要对敌方的防空火力做及时的压制,因此还需要考虑曲射的密度与分工,例如迫击炮主要压制前线对方AT或其他火力点以辅助己方的地面推进,同时空中侦查在提供对方坦克视野的同时还要负责为己方炮兵提供敌方防空的位置;切记在执行这个战术时要有耐心,在对方防空密度不明的情况下不可随意出动Fw190F8,并且在出动时要确保己方有AA拦截前来追击的敌方战斗机;整个流程很精密,也很漫长,这是使用这个单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自然昂贵(最昂贵的乃是耐心),但也比靠火箭炮来的实惠;这是非常公平的,因为考虑到在面对没有IS2的苏装体系时传统德装有主体单位上的天然优势,构成苏联装甲师主力的T3485和谢尔曼坦克在正常的装甲战中很难抗衡豹式,若没有IS2支援,在正面对拼中战斗非常容易一边倒(这也是2近坦的悲哀),所以只要解决掉IS2,苏装在后期想要阻止德军的地面推进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了这样一个大前提,为了针对IS2花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再加上豹式在近距离对IS2依旧有还手能力,这也是以四号为主力的21PZ所没有的优势。
最后,由于后期主要战斗力集中在空中,夺取制空权是非常关键的,当然因为FW190D9的加入让SS5的制空权争夺变的异常简单,极高的速度使得D9不需要一直停留在场内也可以及时赶到并在短暂交火后快速脱身,考虑到目前环境里几乎不存在纯粹的空战,双方空战本质上是在拼AA火力的强度,和敌机一旦被劝退时追杀的能力,中等的机体强度也让D9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AA火力,这在深入对方防空网内追杀敌机时显得至关重要,同时D9还可以有效的压制对方的对地攻击机,尤其是伊尔2等盟军各种重型轰炸机。
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第24章第13节
SS5本身我认为是Eugen设计比较成功的一个师,当然考虑到制作组一直以来的不谙世事,我并不确定他们是否清楚德装的敌人实际上只有一个IS2而已,但在SS5身上,他们给出了一个颇为圆滑的解决方案,不像教导,五装那般对IS2一筹莫展,也不同于352与21PZ那般简单暴力,德装的命运在SS5身上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这种改变我非常乐意称之为艺术性的;只要有细心的战术规划,SS5可以安然无恙的化解此前德装会遇到的几乎一切问题,但若规划失误或是一时冲动,也有可能变成被人平推的下场,所以说耐心是非常昂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