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4.5.4 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4、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时代,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生产放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人们能够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消费和积累,日用必需品生产和居民收入等等,规定出有科学根据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把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里,这就使社会有可能实行计划经济,从而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人们自觉地利用社会规律,并不取消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质,而是使社会能自由地判明情况,并且考虑到客观条件,有计划地向依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预先规定的目的前进。在原则上,这里和利用自然界的规律是同样的。人不能够取消万有引力定律。但是,气体力学的规律的知识使人们能够制造飞机升上空中,克服地心引力。社会也是这样的。人们不能随意确定国民经济的各主要部门发展的比例,但是,这些客观比例的知识帮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地计划今后的发展,而不怕危机和比例失调。这样,社会现象本身所固有的必然性,就变成了被认识了的必然性。
由于自觉地掌握规律而引起的社会后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人们不再是规律的奴隶。人们掌握了科学理论,就可以预计到规律的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并且事先做好准备,把它引导到人们所需要的轨道上等等。一句话,人们成了自己的关系以及调整这些关系的规律的主人。结果是社会意识和整个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长了。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掌握客观规律首先具体地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经济生活的活动当中。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是深刻,党和国家就越是信心百倍地规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国民经济的领导水平就越高,社会生产过程中比例失调和偶然性就越少,国民经济计划就越符合实际。
第二,认识客观规律使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运动的最后目的,看到它是怎样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中显现出来。很明显,明确了目的,就可以通过更直接的道路来达到目的,节省力量和查金。人们不能跳过这些或那些阶段,但可以加速通过这些阶段,避免无谓的牺牲、浪费力气和物资。
第三,社会发展的客观路线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相一致,就能激发起他们的创造的热情,唤起他们为达到所向往的目的发挥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精神,这样就会加速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