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4.5.3 社会发展中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3、社会发展中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社会主义以前的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都是这样的:客观规律作为盲目的必然性自发地起作用,这种必然性通过个人的偶然的、分散的行动为自己开辟道路。客观规律统治着人们,人们感到它是一种异己的、不可理解的、不得不服从的力量。
这当然不单是由于人们不了解社会规律。社会发展的自发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 物质生产 是不受社会控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不允许人们自觉地指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下,每一个人冒着风险,在个别的企业里,自己私人的作坊里,自己的小块土地上独立地行动着,而整个社会则自发地发展着,脱离人的自觉的控制。分裂为敌对的阶级的社会,没有能够指导社会按照客观规律所要的方向发展的共同意志。
盲目的社会力量的统治深深地浸透人们的心理。这一点只要我们回想到这样一些神秘观念,如相信命运,相信天命,仿佛这些东西支配着人们和民族的生死,就不难理解了。宗教当然也是这样的观念。
但是,还在剥削社会里,人们的自觉的活动就已开始起巨大的作用。这里首先指的是社会革命时期,社会革命的先决条件是革命的阶级,至少是它的先锋队觉悟到(即使是笼统地)自己的主要历史任务。尽管18世纪法国的革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还不了解决定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所代替的经济规律的实质,但他们仍然比较正确地规定了一些由这种规律而产生的实际要求(取消农民的人身依附和行会的限制,消灭贵族特权,等等),因为,这些步骤符合资产阶级的切身利益。但是,甚至在这样的时候,正确的口号也是和幻想交织在一起的。法国启蒙主义者如果看到代替他们曾经诚心诚意为之奋斗的“理性王国”的,原来是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的胜利,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奇和失望。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第一个摆脱了一切幻想的阶级。它不需要自我欺骗,因为历史的客观进程同它的利益和目的不矛盾而且将来也不会发生矛盾,相反地,历史的客观进程将引导到实现这些利益和目的:它不需要欺骗别人,因为它不追求什么损害其他劳动者的特权 工人阶级如果不解放全人类,不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自身就不能解放。
当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找到科学的理论,建立起政党,把人民中一切劳动阶层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按照资本主义本身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方向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向而进行斗争时,它就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历史的规律。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这样一种革命,在这个革命中,劳动群众的革命先锋队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行动的客观意义,并自觉地领导广大群众用革命手段改变现存制度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