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化学复习指南第7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2023-11-28 08:31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第7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名词、符号、结构

  DIFP :二异丙基氟磷酸(DIPF)  

  Ks:亲和标记试剂。 ES的解离常数(底物常数)

  Km :是当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Vmax: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是的最大反应速率。

简答

1.举两个例子说明抑制剂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答: 抑制剂分为可逆抑制剂和不可逆抑制剂:

不可以抑制剂:青霉素是一种不可逆抑制剂,青霉素可以与糖肽转肽酶活性部位丝氨酸羟基共价结合,使酶失活,而糖肽转肽酶是细胞壁合成中使聚肽糖链交联。一旦酶失活,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细菌生长被损害,因此青霉素可以起到抗菌作用。

可逆抑制剂:磺胺药是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对磺胺类药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能直接从生长环境中利用外援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PABA)喋啶和谷氨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的,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为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嘌呤、嘧啶、氨基酸的合成,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的形成,或者形成以磺胺代替PABA的伪叶酸,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阻止细菌生长繁殖,高等动植物能够利用外源叶酸,所以代谢不影响。

2.可逆抑制作用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动力学特征有何不同?

答: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和底物结构极为相似,可和底物竞相与酶结合,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就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减少了酶的作用机会,因而降低了酶的活力。这种抑制作用叫竞争性抑制作用。

常见的竞争性抑制剂 如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药)

Vmax不变Km增大

非竞争性抑制

Km不变,Vmax减小

· 反竞争性抑制

Km    Vmax

3.什么是米氏方程,米氏常数,米氏常数与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关系,如何计算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米式方程

V:某一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  

[S]:底物浓度Km;  Km值是当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单位是底物浓度的单位,一般用mol/L或mmol/L表示。

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Km是酶的特征常数,它与酶反应性质有关,它是在特定的底物、pH、温度、离子强度等条件下,该酶反应速度常数kl,k﹣l,k2的函数。如果一种酶有几种底物时,则对每种底物各有一特定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因此Km可作为鉴别酶的一种手段。

(2)当酶促反应处于υ═ 1/2Vmax 时,Km ═[S]。可见,Km的物理意义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的单位与底物浓度一样,范围一般在10–7mol/L~10–1mol/L。

(3)由于ES →E + P的反应为限速步骤,kl 和 k-1>> k2,结果Km≈Ks,Km可看作是复合物ES的解离常数。因此1/Km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 Km值越大,表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强,因为1/ Km越大,Km越小,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所需要的底物浓度也就愈小。反之,1/ Km值越小,表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弱。

(4)Km是代谢物对多种代谢途径选择取向的决定因素之一。在生物体内,一个代谢物如果可以进入不同的代谢途径,哪一个代谢途径反应的第一个酶Km最小,那么该代谢物就优先进入那一个途径。

(5)对于Vmax= k2[ES]又可以表达为Vmax= kcat[Et]。kcat代表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将底物分子转换成产物的最大值,kcat称为转换数。对于大多数酶而言,转换数在每秒1~104范围内。如果一个酶有两个竞争性底物,kcat / Km比值可衡量酶对底物的专一性。比值越大,专一性越强。

(6)在已知Km值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即可计算任意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或任何反应速度下的底物浓度。

当 V=1/2 VMAX  Km=[S] Km单位为浓度单位。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一个酶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底物的Km为一定值,故通过测定Km的数值,可鉴别酶。

  如果一个酶可催化几个底物,对每个底物用一个Km。

  Km越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已然。Km可表征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米氏常数的求法:

最常用的是Lineweaver–Burk的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化学复习指南第7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