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受害者有罪论

2020-10-17 00:09 作者:砚白墨  | 我要投稿

  最近遇上了不少的烦心事……睡不着,所以由此出了深夜的唠叨。其实原本是想要写作小说的,但是我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智者的思想只能在智者间传播,而对于牛来说即使你贴在脸上朝它吐口水它也会当作赞美。那么就只能直说了,因为能实行并深信“受害者有罪论”且毫无知觉的笨家伙应该是没有脑容量去多想的。

  我并非说我是智者,只是说相比之下吧。如果于正常人来说的话,我也仅是一个正常人。我甚至不知道“受害者有罪论”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是我今夜还真就被这几个斜斜正正看不明白的字眼惹得睡不安稳。横看侧看,最终看出了满是“肮脏”二字的巧合。

  其实说不开窍,就是所谓“本末倒置”的一本正经。

  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什么有趣的大企业家们的言论:“你们应该感谢996,有多少人在疫情后失去了工作?你应该为你能在工厂里上班感到幸福。”

  然而现实如此吗?他们是一样的观而堂皇的将自己摆正于了一个高尚的施恩者的地位。其实他们才是受恩惠的,他们总觉得是自己提供了就业机会,实则是工人为他们带来了财富。他们会说“看啊,我们的祖国正在因我们的奋斗而变得富强。”

  “我们”,多么好的一个“我们”一词,就让我们以为他个人的财富就是国家的与我们个人的共同财富了,多么感恩戴德催人泪下啊。

  你可能会说我跑题了,但是没有。因为他们是同样的嘴脸,同样就同样在关于“矛盾”的处理。让我们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无懈可击,而真正从公理与人性来看就会破绽百出。

  大概就像是被我国的好家长们举报的各种动画及书籍,当我看到小学时被一整个班传来传去借着读的沈石溪著的《狼王梦》出现在了禁书列表里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是窝火还是震惊,老实说我是没有读过《狼王梦》这本书的。但是收录进课本中的《最后一头战象》都被禁掉了我就觉得不可理喻。

  而且我在新闻最终看到这样一句话,“以上作品有轻生的细节描写,谨慎选择故事书啊!”

  呵呵,好嘛!多么正确的一个说法啊!有轻生描写啊!这是多么一个令人可怖的行为啊!我们可以让我们稚嫩的孩子们去读这种书吗?

  这里就出现了矛盾的转移了,转移在何处?

  这些家长把自己教育的无能盲目地甩给创作者们的伟大作品。为何要用“伟大”一词?我想应当可以理解。不过先说矛盾,有些时候反向思考往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想到轻生?”

  这很不正常,是的,这真的很不正常。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正真的走到世界上呢,还没有认识到他所处的这个世界真正的是个什么样子,但是这个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轻生。那你觉得谁是负着主要责任的?

  是家长,是陪伴时间最长的也是最无可代替的家长。

  当他们在领导那里受了一肚子气,回家莫名其妙地朝着孩子撒气的时候;当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在他们逼迫着孩子们学习还讲着根本不存在的自由的时候;甚至是他们乐于懒惰而根本不管孩子的时候;或是孩子有着心事却视而不见当是“想多了”的时候。

  他们怎么不想想这是否合适呢?是啊,他们很累,他们身上有着成年人的苦楚与责任。但是这不代表你可以对孩子的苦楚与责任视而不见。你是被领导批得一肚子火,那孩子呢?他犯了什么错?他什么错都没有犯,那么错在谁呢?你兴许可以说错在你那脑回路都不正常的领导,那亲手施暴的你就正常了吗?

  这就是矛盾,这就是由轻生孩子家长所背负的矛盾。没有在矛盾出现的时候及时消除,甚至扮演起了矛盾创造者的角色。当真正出了事,所有人都在对他议论纷纷的时候。家长怎么办呢?他们居然厚颜无耻得开始推脱起了责任,推脱成了作品对于孩子的影响。

  是啊,作品对于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啊。但是你为什么会觉得经历了千锤百炼,层层筛选的作品会对孩子产生恶性影响呢?你不要说有轻生描写了,就是光头强提着枪追着两头熊跑我也没有听说哪个孩子提着玩具枪去追自己的小伙伴啊。事情是两面性的,应该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必然的,如果你嫌麻烦的话……

  那就请将四大名著禁掉吧,没有鬼神,也不能打打杀杀的,《红楼梦》谈情说爱影响早恋更不能看。还有您看得那些什么偶像剧啊,也不能了,也要禁掉。为什么?因为小孩子也有可能看到偶像剧啊。明显带有“只有成人才能看”的受众群体的动画都被禁掉了,那您说“只有成人才能看”的受众群体的偶像剧不让禁掉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其实综上所述,不过是畏惧着,不愿承认着,而将自己的过错嫁祸于人罢了。而这个的前提就是他们知道自己有错,所以才忙着赶紧找到一个可以冠冕堂皇得嫁祸成功的名正言顺的甚至猛地一听上去还想喝彩的替罪羊。

  这在幼稚的我看来大致就是“受害者有罪论”的本因。不过讲到这里还不明白的话我就再简洁一点,“有错,害怕错,所以把错推到了无辜者的身上,并以此【逃避】”

  那么就露骨一些吧,比如说,有一个孩子自杀了。露骨一些,当她的血还是温的时候,你觉得观众,对,这个观众就是你我,你会理所当然得怎么想?

  “这孩子怎么了?她一定是惹到了什么麻烦。”

  “惹到麻烦?能做到这一步看来她自己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啊。”

  这就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你会觉得有人什么都不做就会染上麻烦吗?惯性思维告诉我们是不会的,但是现实就是告诉我们这是很有可能会的。只是被就像你早晨起床的时候总以为枕头边有手机所以才摸着床单一样的惯性思维所蒙蔽了。站在受害者角度思索这个所谓的“受害者有罪论”就会不攻自破。

  其实相较于这个奇怪的词汇,我更想说的是【逃避】一词。

  资本家对工人索要的感谢,家长对于孩子教育责任的推脱,旁观者对于有罪者的辩护。这些无非都是逃避,难道逃避可以解决问题吗?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的确很舒服。它会让我们和和气气的然后继续腐败下去。我听一个朋友提出过一个问题,我印象很深刻。

  “如果一个房子里沉睡着一些人,大火围绕了房子。你将他们叫醒之后他们将会感受到被烈火灼烧的痛苦,但有极小极小的可能生还。但不将他们叫醒,他们就会安详死去。你是叫醒还是不叫醒呢?叫醒的话对于感知被火灼烧并不幸死去的人该如何交代呢?到底怎样为好?”

  怎样为好?大概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也便不需统一了。

【真正的勇士,敢于正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

受害者有罪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