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平北抗战•臭水坑惨案与后续的战斗
老团长白乙化牺牲后,王亢继任团长。王亢心思缜密,骁勇善战,是“常胜将军”,深受百姓爱戴。延怀一带的老百姓,又送给王亢一个“老”字,亲切地称呼他“老王亢”。
老王亢带领着老十团,在无人区里克服困难,顽强生存。可是,战争是免不了有牺牲的,在八年抗战中,我们的根据地也蒙受过很多次损失,以下是王亢将军的口述回忆:抗战期间平北根据地规模最大的一次损失:臭水坑惨案的详细过程。
王亢将军
臭水坑惨案发生地:黄花顶山与牛盆峪之间山地
(口述史料完)
从1941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者先后进行了五次所谓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在伪蒙疆区域实施“施政跃进运动”。敌人集中冀、察、热、辽四省3个伪政权近2万人的兵力,对平北根据地反复“清剿”,纵横“扫荡”,平北抗日根据地天天有战斗,处处在流血,进入了最艰难、最残酷的斗争阶段。 仅1941年,敌人在平北共发动500人以上的大小扫荡32次,奔袭40次,零星清剿1540次。平北地区村干部、抗日积极分子被杀害约430人,被捕1100余人,被烧毁房屋约25580间,群众损失粮食3630余石(145万多斤)、牲畜2100余头。平北军民对敌主动作战414次,攻克据点13处,毙、伤、俘日伪军2500多人。 1942年,平北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这一年是日伪军对平北抗日根据地扫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也是平北军民反扫荡斗争环境最艰苦的一年,日伪共进犯平北根据地1554次之多。 1942年夏,日军独立混成第2、第15旅及伪治安军、伪满洲国军等部近万人对平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寻歼平北抗日主力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治委员段苏权,采取内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指挥部队在游击队、民兵配合下,反击日伪军的“扫荡”。5月2日,日伪军6000余人,由龙关、赤城、龙门所、怀来等地,向平北的前后孤山、石头堡子、大海坨等地合击。第12军分区以少数部队坚持在中心区与敌周旋;第40团一部转向龙关、崇礼、赤城地区;第8团与第40团一部相配合,进入怀来、龙关地区相机打击日伪军;第10团一部与骑兵大队相配合,在宝源、张北、昌平、延庆地区牵制日伪军;各县游击队、民兵袭扰日伪军后方,破坏交通补给线。12日,日伪军“扫荡”重点转向金家庄、砖楼一带。16日,第8团在砖楼地区与900余名日伪军激战7小时,歼其一部;17日又在马东山等地歼日伪军30余人。23日,日伪军1500余人由独石口、龙门所等地,向赤城东南胡山庄、四十里长嵯等地合击。第10团主力与其激战两日,突出包围圈。至26日,日伪军收缩兵力,转为向各据点增兵屯粮,修筑工事。7月9日,日伪军9000余人再次向大海坨等地区合围,形成“铁环包围”。第8团在内线进行阻击,军分区指挥机关一部率第10团主力和教导大队跳出合围圈向北转移,于23日到达崇礼县境,与第40团主力会合;日伪军合围大海坨地区扑空后,以4000余人的兵力分三路分别向独石口西南、韩春坝、松树堡以北,合击第12军分区北线部队。第40团主力、骑兵大队于独石口、狮子沟等地阻击日伪军。军分区指挥机关率第10团突破封锁线,返回到大海坨地区。8月3日,日伪军尾随南返,与延庆等地日伪军相配合,再次形成对军分区部队的合围。军分区部队在赤城、昌平等地,以连、排为单位分散作战。日伪军连遭打击后,于19日开始全线撤退。军分区部队乘胜追击。至8月底,反“扫荡”结束。这次反“扫荡”,共歼日伪军600余人,保卫了平北抗日根据地。
1942年,伪满、伪蒙疆、伪华北三个傀儡政权实行协调政策,在长城沿线集家并村“归围子”,在围子以外强迫村民拆毁房屋,制造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围子内严格限制进出,对粮食、日用品实行配给。因此,老百姓把围子称为“人圈”。延庆珍珠泉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归围子歌》。其中唱道: “四外划地点,里外围子圈, 延庆老百姓,全都往里赶。 屋子也不大,一住七八家, 外头下小雨,屋里拿蛤蟆。 鬼子把钱要,没有满洲票, 粜粮食,卖老婆,也得把款交。 黑夜不点灯,特务窗外听, 谁要说闲话,拉出就枪崩。” 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八路军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坚持战斗在千里无人区,不断出其不意打击敌人,让根据地人民看到胜利的希望。 在平北百姓记忆中,老十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们。老十团,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步兵第十团。在平北老百姓的口中,前面冠一个“老”字,透出的是敬重、信任和亲近。 这三年里,老王亢带领着老十团,在无人区里避实就虚,屡战屡捷。双营诱敌战,速战速决杀鬼子;古城打伏击,智破日伪讨伐战;巧杀回马枪,痛打蒙疆骑兵队;布阵玉皇山,围点打援斗日伪;激战太子沟,活捉汉奸赵海臣;大战十三陵,一昼夜三战三捷.….…
夜袭琉璃庙战斗:1940年5月30日,王亢率领十团一营从平西来到平北开辟,刚一进入怀柔就在琉璃庙打了第一仗,战斗打响前,王亢率领连排干部在当地群众指引下趁黑夜爬上琉璃庙南山,用一整天时间,观察敌人据点周围地形地貌和准备进攻路线,在山上制定了战斗部署,向各连排下达了作战路线和任务,决定了突击点和开战时间。当夜,各连排进入战斗指定地点。凌晨王亢一声令下,各连排一齐把数十枚手榴弹投进伪军据点,强烈的爆炸声震醒了睡梦中的敌人。战斗仅用10多分钟,就干净利落地拔除了敌据点的炮楼,毙俘伪军、伪警察200多人,而10团1营则无一伤亡。 设伏康名庄战斗(即白道峪之战):1941年4月,大水峪东5里,康名庄伪大乡(时属怀柔县)乡长认贼做父,暗中给日军传送情报,破坏抗日工作。王亢决定设计利用汉奸消灭敌人。4月15日,王亢派人通知康各庄伪大乡长,明天佛晓抗日政府各区领导到白道峪召集各乡保长开会,布置工作,又特别嘱咐一定要注意保密,千万不能让日军知道。伪大乡长接到通知,认为是效忠日军的好机会,急忙跑到西康各庄据点向日军告密。次日拂晓前,23名日军,30多名伪军,果然包围了白道峪村。敌人正中了王亢设下的计策,已进入了10团的包围圈。战斗打响后不到20分钟,除几个伪军溜得早逃跑外,余者全部被击毙或被俘,10团无一伤亡。康各庄一战,消灭了日伪军,清除了汉奸,以后康各庄、大水峪一带抗日工作迅速发展起来了。
捕捉汉奸赵海臣战斗:1943年11月26日,活捉铁杆汉奸赵海臣。延庆四海驻伪满州军35团2营,营长赵海臣,辽宁黑山县人,原为土匪,后投靠日军,当上了伪满州军驻四海营长,是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铁杆汉奸,仅在四海、永宁一带,不到一年就杀害八路军、抗日干部和革命群众数十人。曾出狂言:“要像拣芝麻一样,一个一个地拣10团,最后把王亢拣到手。”四海距怀柔的庙上、二道关、黄花城仅10几里地。黄花城及黄坎、沙峪、渤海所、慕田峪、三渡河等地经常受到赵海臣率部搜剿、袭扰。一次赵海臣率部在渤海所连驻10天,搜捕滦昌怀顺县长、区长肖尊一、李芳伶、卢化民及其他抗日军民。10天就出发10次,进行扫荡,每到一处搜刮抢掠、杀人放火,老百姓恨之入骨。一天苇店村将一批军鞋送到北沟村坚壁清野。赵海臣得知消息,派兵将北沟村农会主任曹进祥抓到渤海所严刑拷打,逼问军鞋藏到何处,抗日干部藏在什么地方等等。为消灭汉奸赵海臣,为民除害,王亢寻机率1、2、4连,在四海南10多里太子沟围歼赵海臣及其部队。此役毙敌百余人,俘70余人,活捉赵海臣及日本指挥官田岱。不久,昌延县召开千人大会,公审大会在昌延二区莲花滩举行,周围几十里包括庙上、二道关、杏树台、黄花镇等村的群众代表参加了控诉赵海臣罪恶的大会。县长郭韫、团长王亢在大会上讲话,县公安科长宣布经平北专署批准判处赵海臣死刑,十团10名战士将赵拖到树林中,一阵枪声传来,铁杆汉奸赵海臣结束了罪恶的一声。四海太子沟战斗,是反蚕食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从此老百姓的抗日热情更为高涨。 九渡河端炮楼:日本侵略军于1940年秋进驻九渡河,次年7月开始动工修炮楼,到1942年3月建成。炮楼高3层,墙厚5尺,下层按着大铁门。四周挖了7、8尺宽、一丈深的壕沟,沟外围了一道铁丝网,楼顶架有机关枪。修炮楼强用附近23个村的民工财力和物资,砍树木、拆民房、拉夫抽丁、牵驴赶马,干活的人天不亮必须到齐,天黑才能回家,繁重的劳动,时常还要遭到毒打。1943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驻九渡河日军换来了一个新队长——小村,老百姓送他外号“王八小村”,此人阴险毒辣,上任伊始,便把全村200多人赶到炮楼前,每个人必须手指脚尖着地,上下肢撑直,屁股蹶高,胸下放葛针,有的人背上还放上石板。“王八小村”追问,八路军藏在哪里,游击队在什么地方活动,抗日干部、救国会会员是谁等等。乡亲们不说,他们就用脚踢,鞭抽,身上踩,绑在梯子上灌凉水,灌满后再用杠子压出来,再灌,把老百姓折磨得死去活来。就这样在炮楼前,乡亲们一连蹶了3天。1944年5月王亢率领10团1、3、4连来到九渡河,一举拔掉并烧毁了九渡河炮楼,熊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小村也被八路军打死了,从此这个吃人的魔鬼宫殿消失了,九渡河及周围各村百姓知道十团为他们报了如天地之深仇,雪了江海之大恨,真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十三陵战斗,一日三战,三战三捷:1944年5月,拔除九渡河据点之后,十团部队驻在花木村和九渡河村。十三陵一带几个据点,距九渡河约有20里,常来袭扰。27日晚,十团下达命令拔除敌人据点。排长韩国梁(怀柔县离休干部,曾任宝山寺乡、城关镇党委书记,县衬衫厂党支部书记、厂长)是当地人,熟悉十三陵一带地形,该排被指定为尖刀排,走在队伍前面。过了黑山寨就开始爬大山,走的完全是羊肠小道,脚下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碎石,路边荆棘撕扯着衣裳,经过一夜奔波,于次日晨来到十三陵。一战景陵,巧拔伪军据点。王亢布置作战计划,一连智取警察所,四连奔向长陵前面担任警戒,团部和三连(连长梁岐,老红军,后担任怀顺支队长,1965年退休,选在怀柔县城定居,至去世)进入长陵宫内,准备策应。一连摸进敌据点,敌人正在吃饭,我战士大喝:“不许动,举起手来!”,没容伪军弄清怎么回事,就已乖乖地缴械了,我一枪未发干净利索地拔除了据点,捣毁了炮楼。二战昭陵,痛击来援之敌。景陵战事,被昭陵守敌察觉,11时左右,昭陵守备队40余人向景陵扑来,十团迅速调整布署,设下埋伏圈,等敌人一到,我冲锋号一响,枪声、手榴弹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掉头就跑。我战士穷追不舍,最终全部俘获敌人,并押至昭陵,将据点拔除。三战拼刺刀,狠杀日本侵略军。十团在半天时间,连拔景陵、昭陵两个敌据点,我军无一伤亡。十团预测,这里距昌平、南口不远,敌人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前来报复。果然,昌平之敌开来三辆汽车200多人增援,伪军打前,日军在后。十团已有准备,王亢团长率一连正面阻击,三连、四连埋伏在东西两侧。枪响后,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先是我将敌人队伍切成几段,后敌又将我四连分别隔开,形成犬牙交错的形势,双方展开肉搏战,连续拼杀15个回合,最后终于刹住了日军的凶恶气焰,敌人尸体横躺竖卧,麦田里、河槽边、坝阶上扔下几十具尸体。这一天,连续三仗,都取得了胜利,拔除了两个敌据点,痛击了日伪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此战除击毙击伤敌伪一部外,计俘日军两名,伪小队长以下40名,缴获机枪三挺,我伤连长以下55人,牺牲26人。三连一排排长、此战担任尖刀排排长韩国梁受重伤,子弹从右脸进去,从左脸出来,打掉8颗牙齿,因伤失血过多,晕倒路边。战斗结束后,连长梁岐没见韩排长,命令一排战士,“去找,他就是死了也要把他抬回来”。最后,找到了韩国梁排长,用担架将他送到后方医院。拔除了十三陵据点,九渡河和沙峪一带,少了许多日伪骚扰,滦昌怀顺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柏崖厂痛击讨伐队:1944年6月25日,伪满洲军200余人到柏崖厂“讨伐”,王亢团长得到消息后,率领7、8、9连立即出击,迅速包围了敌营,经过一阵激战,粉碎敌人讨伐计划,毙伤敌军七、八十名,缴获长枪数十支,余敌狼狈退逃。 1944年6月底,王亢团长离开十团,调到平北军区任参谋长兼热西支队支队长,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51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铁道兵顾问。196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2年病逝,骨灰埋葬在密云县河北村白乙化陵园内。 抗日的英雄部队——老十团、王亢团长和那句经典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王亢一咬牙”,在怀柔、延庆乃至整个平北地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