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平北抗战•前言
北京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坐落在京郊著名旅游景区龙庆峡入口处,总面积24000平方米,园内包括纪念碑、纪念馆、大型活动广场等,是中宣部、民政部、北京市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市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度分别被市、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单位、政法系统先进单位、被延庆县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的荣誉称号。 当年,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在平北工作和战斗过的老首长老同志的倡议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1989年建成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纪念碑同时落成,纪念馆于1997年7月开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展线达500延长米,分为序厅、影视厅、展厅三大部分,分别以大量的图片和抗战文物,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给平北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讴歌了平北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位于北京延庆龙庆峡入口处的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内。纪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和抗战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碑于1989年10月落成,是纪念园的地标性建筑,高耸挺拔、肃穆雄伟。碑座是花岗岩石墁地的瞻仰平台。碑身是由净高14.2米、宽6.3米的一块巨型碑心石组成,其设计造型为刺刀、步枪的象征形态,寓意平北广大军民和革命先烈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气概,象征着抗战民众用热血铸成抗战铜墙铁壁。碑体正面镌刻着聂荣臻题写的“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鎏金碑名,背面为彭真题写的“平北抗日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文为苗培石撰稿、刘炳森书写,全文如下: 巍巍海坨山,雄伟险峻,林密谷深。荡荡潮白河,源远流长,物产丰饶。乃当年平北军民,坚持八年抗战,赖以依托之地。平北抗日根据地,以赤城、延庆为中心,北至沽源、宝昌,南达昌平、顺义,西临张家口,东近承德市。境内崇山峻岭,横跨长城内外,地处满洲、蒙疆、华北伪行政区结合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敌我必争之地。 1938年夏,八路军第四纵队东征冀东,在平北沙塘沟播下抗日火种。1940年春,根据我党“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之战略部署,我平北游击大队挺进军第十团开进平北,抗日政权党群工作亦随之建立。平西、平北、冀东连成一体,将敌伪统治下之北平、承德、张家口皆置于我打击威胁之下。 云蒙山,山高林密,崖陡谷深;海坨山,层峦迭嶂,雄伟险峻,此乃挺进军第十团、丰滦密联合县政府驻地。1940年春,根据我党战略部署,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进入平北云蒙山区,发动群众,建立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建立村政权,发展党组织,在伪满与华北的交界处创建了以云蒙山为中心的平北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游击根据地。云蒙山乃至整个平北抗日斗争,异常残酷,尤以1942年前后最为艰难。日寇施行杀光、烧光、抢光之“三光”政策,“强化治安”、“集家并村”,把云蒙山划为“无人区”,反复“清剿”、“扫荡”,制造了小西天、孟思郎峪、臭水坑等一系列的血腥惨案。云蒙山军民,同仇敌忾,展开反“扫荡”斗争,仅在鹿皮关、冯家峪、古石峪、白道峪的四次战斗中,就歼灭日军334人。优秀指挥员,十团团长白乙化光荣殉国;丰滦密县长沈爽,身陷重围壮烈牺牲;丰滦密区队政委王波,战斗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白河游击队队长任永海,在保护云蒙山区的春耕生产战斗中不幸牺牲;当代佘太君邓玉芬,毁家纾难,献出丈夫、爱子7人;民兵英雄何金海大摆地雷阵,威破敌胆;昌延联合县长胡瑛、县委书记徐智甫,在工作中被敌人包围,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在庞家堡,日寇屡次制造血案,屠杀我矿工27000余人。平北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付出重大牺牲,仅龙关、赤城两县,每6人就有1人为国捐躯。凡此气壮山河之英雄业绩,不胜枚数。抚今追昔,慷慨悲歌,无愧于中华民族之魂。驱走严寒冬雪,迎来春暖花开。在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平北军民奉命攻克张家口、宣化、新保安塞上重镇,配合苏蒙联军,光复张北、多伦、察哈尔盟等沦陷国土,切断平绥铁路,解放延庆、怀来,为将来解放华北,进军东北,做出重要贡献。 际此建国40周年,原平北各县政府及原领导诸老共议,于海坨山下,龙庆峡前,树立抗日烈士之碑,以缅怀先烈,激励来者,海坨山精神永在,潮白河万古长流! ——— 一九八九年七月于延庆龙庆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