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本概况》翻译(1)
新日本概况
作者:大森和夫 大森弘子
日本国际交流研究所发行
译者:青海水师提督
第一章 日本的近况
为东日本大震灾的灾后复兴到核电事故的善后工作而全力以赴的日本,在“经济再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在2012年12月的总选举中,自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开始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自公联立政权”,也诞生了安倍晋三内阁。安倍内阁除了肩负着政治、经济、财政、外交、老龄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任务,也有着放射性污染水的处理与废炉工作(核电机解体工作)这样的问题。此外,安倍内阁决定的“解禁集体自卫权”也引起了纷纷议论。
2011年(平成23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震灾,使得岩手、宫城、福岛三县遭受了未曾有过的损害。尤其是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能发电站的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核辐射的可怕伤疤。由于震灾而罹难的人数达到1万5884人,2633人处于失踪状态。(截止2014年3月)
然而日本以“日本加油!”为口号,借助“社会的羁绊”与“忍耐的力量”,向着复兴大步前行。2020年,时隔五十六年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举办。日本,正力求成为一个“安全富裕的日本”。
第一节 政治历程与任务
日本当下所面临的政治任务是,由于东日本大震灾所造成的放射性废物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等工作为主的“原发事故”的善后工作,以及“经济再生”工作的实现。
安倍于就任后的2013年1月在所信表明演说中提出:“我国最大且最紧迫的任务是经济的再生。”
针对经济再生的问题,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由“三支箭”组成。①大胆的“金融缓和”,即日银(日本银行)增加向市场流入的资金。②核心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公共事业刺激经济的发展。③民企的“成长战略”,即利用放宽限制与企业减税来唤醒民间投资。以上三条政策被共称为“安倍经济学”。
安倍内阁以“出口增加带动企业业绩的上升,职员薪资增加带动消费促成经济的发展。”的“经济良性循环”为目标。2014年(平成26年)年度政府预算(一般会计的当初预算)为九十五兆八千亿日元,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
2014年6月,安倍内阁推出了作为“第三支箭”的“新成长战略”。“几年内将法人税率降到20%左右”、“引入根据劳动时间,重视成果的雇佣制度”、“扩大接受外国劳动者”、“促进女性积极性”是其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安倍内阁于2013年12月为惩罚泄露国家安全情报的公务员或民间个人,制定了特定秘密保护法。2014年七月,安倍政府决定了因他国原因而使用武力的“解禁集体自卫权”。
除了维持和亚洲近邻的友好关系之外,日本还肩负着财政健全化,伴随着少子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等不少任务。
从“民主党政权”到“自民党政权”
在2012年12月的总选举(众院议员选举)中,由于在野党自民党的大获全胜,日本的政治状况也有所改变。12月26日的特别国会中,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58岁)成为第九十六代首相。安倍在2006年9月到2007年6月就曾是第九十代首相,时隔五年再次担任首相一职。同日,持续了三年零三个月的自民党政权,被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自公连立政权”的“第二次安倍内阁”所取代。
2009年8月的总选举中,当时的在野党民主党以对“变革”的诉求,获得压倒性的优势,掌握了政权。也由于这次通过选举的政权交接,结束了1955年以来除一段时期外,一直持续着的自民党政权。然而,民主党政权仅在三年零三个月之后便匆匆谢幕。
所谓“民主党政权”是由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三党组成“联立内阁”为开端,可由于民主党党内抗争与首相指导不力,首相一职,由鸠山由纪夫到菅直人,再由野田佳彦接手。鸠山由纪夫由于将母亲赠与其的大量资金伪装成他人名义的献金,也就是所谓的“虚伪献金”问题而饱受批评,菅直人由于应对东日本大地震与核电事故迟缓而失势,野田佳彦则由于大量党员出走等党内分裂问题,离开了首相的宝座。
日本的首相的政治生命,就像美国新闻以“旋转门首相”为题所讽刺的那样,从安倍最初就任首相的2006年九月以来,大约八个月到一年零三个月便短命而终。这便是日本首相无法发挥领导力的最大原因。
2012年12月16日的第四十六回众院总选举(定数480议席)中,自民党获得了大幅超过单独过半数(241席)的294个席位。算上组成“连立”的公明党的31个席位,合席共325个席位,确保了使得参院否决案众院再可决的席位在三分之二以上(320以上)。
此外,曾任执政党的民主党在大量党员出走的情况下,由于未能兑现“政权公约”,失去了国民的信任,从公示前的议席(230席)剧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57席)。“截止到初中生为止的全部儿童1人每个月两万一千日元的津贴”的公约,以“自三岁到初中生截止,每月一万元津贴”告终,由于没有资金来源证明,“公约违反”的现象层出不穷。
总选举中,以时任大阪府知事桥下彻(大阪市长)领导核心的“大版维新会”为主体,作为“政界第三极”登场的“日本维新会”(代表:前东京知事石原慎太郎,大阪市长桥下彻)获得了54个席位,成为了紧跟民主党的第二大在野党。“大家的党”也增加了十八个议席。
总选举的选举结构,实行在全国三百个选区中,每一人选择一个小选区(300议席),由政党相互争夺分割为11个比例区(180议席)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小选举区战后最低的投票率为59.32%。
2013年7月举行参议院议员选举,自民党在总选举中继续保持胜利。与组成“连立”的公明党合席达到了135个席位,超过了总席位定数242人的一半,这样一来“自公连立政权”更加稳固了。
“第二次安倍内阁“的诞生
时隔五年再次登上首相宝座的安倍首相,为第二次安倍内阁冠以“危机突破内阁”之名,向内阁全体(18人)发出指示:“全力致力于经济再生,东日本大震灾灾后复兴,危机管理这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去通缩”的“经济再生”政策为最优先课题。所谓“通缩“就是指由于物价的下跌,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企业的破产而导致的经济萧条。
曾任首相的麻生太郎(72岁),作为副首相、财务大臣和金融大臣,从财政和金融这两方面负责“去通缩与货币升值的对策”。此外,甘利明作为经济财政政策的司令塔被任命为经济再生大臣。
除上述二位之外,总务大臣负责“地方分权”改革,环境大臣负责“核能防灾”,冲绳与北方担当大臣负责“海洋与领土”问题,经济产业大臣负责“社会保障与税务一体化改革”,国家公安委员长负责“国土强韧化与防灾工作”,少子化与消费者担当大臣则负责“男女平等”等问题。
由于2014年内阁改组,新设了安保法制担当大臣、地方创生担当大臣与女性积极性促进担当大臣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