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有些人吃啥都不胖?有些人喝一杯水都胖?真相在这里

2023-09-15 15:57 作者:善式健康  | 我要投稿


很多人会不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在我们周围,会有这样两类人——有些人每天挥汗如雨地运动着,难得吃顿大餐,但稍一多吃就胖了,甚至喝杯水都胖;还有些人则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从早到晚嘴巴不停,但无论怎么吃也吃不胖,非常令人羡慕。


如今,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正确认识肥胖,合理控制体重非常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吃啥都不胖?有些人喝一杯水都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实到底是怎样,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讲讲这个易胖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你将清楚的明白:

#1你是真的胖吗?

#2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有人吃不胖?

#3多吃不胖,也可能是疾病征兆

#4瘦真的不等于健康

#5如何做好体重健康管理?


你是真的胖吗?


判断自己到底胖不胖,除了体重,还应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判断:


01 以体重指数(BMI)诊断肥胖


BMI=体重(kg)/身高²(m²)


临床上采用 BMI 作为判断肥胖的常用简易指标,计算公式是体重/身高平方(kg/m2)。


目前中国成人BMI 标准
18.5≤BMI<24kg/m²为正常体重范围
24≤BMI<28kg/m²为超重
BMI≥28kg/m²为肥胖


02 以腰围诊断中心型肥胖


腰围的大小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最简单、实用的指标。当男性≥90cm,女性≥85cm,称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


03 以体脂率诊断肥胖




体脂率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可以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若男性体脂率>20%,女性体脂率>30%,就需要减肥了。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有人吃不胖?


基因

长不长胖,基因确实很重要。


在医学上这种基因的名字叫做 FTO 基因,全称是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其专门管理人们的食欲。




FTO基因有两种基因型(AA或TT),不同的人可能会携带不同的基因型,而携带其中某一种基因型的人,进食后常常没有饱腹感,因而越吃越多,无形中热量摄入超标,更容易发胖。


简单来说,有这种基因的人从童年开始,就会养成“吃饱了就一口也不多吃的”习惯,也就比较难吃胖了。


而缺少此基因的人则会有“吃饱了还继续吃两口”的习惯,就相对更容易胖了。


基础代谢


“管住嘴迈开腿”,绝对是维持体重、减重最有效的法则。而在这条黄金法则背后,其实是营造的是——热量差。


人体每天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就是基础代谢。


简单来说,就是人坐着不动时,人体维持血液循环、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一天吃同等分量的食物,基础代谢高的人热量消耗也多,不易长胖。而基础代谢低的人,消耗的热量也会少,容易长胖。


人体主要是通过消化食物、基础代谢、身体活动这三个部分来消耗热量的。这其中基础代谢消耗的热量占到65%左右,而身体活动消耗的热量,只占到整体的10~30%。


由此可见,与运动相比,基础代谢才是“耗能大户”,也就是基础代谢越高,越不容易长胖。基础代谢越低,越容易胖。


肠道菌群失调


2006年《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瘦的人相比,肥胖的人都有典型的肠道细菌失衡现象,这是在参与实验者的生活习惯进行一致性控制,并排除了所有其他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




2013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体型偏瘦与肠道中的克里斯滕氏菌含量较高有关,而肠道中缺乏这种细菌与体重增加有关。


在这两项研究中都发现,当超重的人改变饮食时(没有限制热量摄入),就能够减轻体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改变了饮食,而不同的饮食又改变了他们的肠道菌群,从而使他们体重有减轻。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能够帮助消化分解食物,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肥胖的风险也会更高,比如当人体内的多形拟杆菌减少,艰难梭菌增多时,就会使代谢物在人体停留时间延长,更容易出现脂肪堆积,诱发肥胖。


多吃不胖,也可能是疾病征兆


还有一些人突然出现怎么吃都不胖,体重还直降的,则要当心疾病来袭:


甲亢


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是高于正常的,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分解。


换句话说,甲状腺激素增多,人体代谢就变快,明明吃得多却会不断变瘦。


此类人群还会出现怕热出汗、心动过速、失眠、焦虑等不适。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体内的糖代谢紊乱,血糖并没有提供能量给细胞,进而加重了脂肪和蛋白的分解,所以患者经常会产生饥饿感,却日渐消瘦。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这“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要注意识别。


消化系统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人群,虽说胃是正常的,甚至可以吃很多。


但由于营养在小肠的吸收利用率低,真正进入身体的热量很少,所以也不容易发胖。


此外,一些恶性肿瘤(如肝癌和胃癌)、结核病、慢性感染也会导致消瘦。


所以一旦出现体重下降快还伴有其它不适的,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切勿忽视。


瘦真的不等于健康


有些人,看着骨瘦如柴,无论吃啥,垃圾食品,包子、饼干、炒面,从来不注意饮食,一直大吃大喝,如开挂般存在,就是不胖,一直很瘦,让很多拼命减肥的人,怀疑人生。


但是,瘦真的不等于健康,恰恰相反,正因为如此,这类人在肆无忌惮的高碳水饮食下,在无声的影响着身体健康,导致很多疾病。


→瘦子也容易血糖高,糖尿病


瘦子糖尿病,在中国一点都不陌生,很多临床医生都知道,这类糖尿病人非常多。


别以为瘦就不会有高血糖,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让参与者佩戴可穿戴血糖检测设备。


他们发现:尽管你之前的血糖监测是正常的,但是吃完高碳水食物之后,80%的个体血糖水平都会升至糖尿病前期水平。


所以,不管你体型如何,吃了精制米面糖,在血糖飙升方面,都是平等的。


长期这样刺激血糖,胰岛素,就算你不会变胖,有一天你也会胰岛素抵抗,甚至得糖尿病。


→ 瘦子很有可能营养不良


很多瘦子吃很多,也很瘦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吸收,可能和 肠道菌群 有关系。


而且,我发现,很多瘦子经常上火,发炎,脱发,精神状态很不好,他们看着随便吃,还很瘦,实际上营养不良


他们大量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并非必需营养素,相比于蔬菜,蛋白质和脂肪,营养水平很低,还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



所以,这些瘦子有一个非常大的矛盾,他们想变胖,但是吃高碳水变胖,明显不健康。


碳水吃多了,肯定容易营养不良,还会制造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不吃高碳水,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瘦。


→瘦子吃太多,更容易胰岛素抵抗


有研究发现,吃不胖的瘦子,更容易得糖尿病。部分研究发现,吃不胖的瘦子脂肪堆积地点由皮下转向了内脏,特别是肝脏器官。




这种情况更糟,非常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所以,那些狂吃不胖的人,看着瘦,不是真的瘦,甚至比有些胖子还不健康。所以不要随便吃不健康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营养、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如何做好体重健康管理?


肥胖或消瘦都不利于身体健康,维持正常体重才是健康要道。为了控制体重,很多人会选择低碳饮食的方式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更有利于健康管理。


低碳饮食


从营养入手,一定要注意营养吸收,生物利用度,在日常饮食方面,减少碳化化合物的摄入,不吃精制的米面,补充足够的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动物产品富含丰富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猪油、牛油果、椰子油、橄榄油等),再通过蔬菜水果、动物内脏、海鲜补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


人体缺乏维生素很容易导致新陈代谢失调,体内能量转化过程受阻,从而导致脂肪堆积,身体变胖。其中,B族维生素 是推动体内新陈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为热量时必不可少的物质。如维生素B1能帮助葡萄糖转换成热量,加速肝糖的消耗利用;维生素B2能促进脂肪燃烧,还能清扫肠道,避免脂肪囤积。


日常可从奶制品、蛋黄、绿叶菜中获取B族维生素,若摄入不足,可选择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B的补充剂,各维生素B之间协同作用,促进脂肪消耗。


矿物质在人体所占比例虽然只有4%,却负担着人体正常运作的重大责任,不仅能活化酵素分泌、运作及代谢细胞,还能促进人体能量消耗。


针对性训练


肥胖人群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体重过大的肥胖者建议一次持续运动低于一小时,可以做迈开腿的坐位和卧位肢体运动。


想要改善心肺功能的人群可以进行 游泳、快走、跳舞 等运动,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血压,还能控制血糖。



老年人最好循序渐进做有氧运动,一次运动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进行3~5次。


写到最后


长胖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果发现身体过于消瘦或肥胖,一定要仔细找出原因,做好身体管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有用,不妨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意识到“胖”和“瘦”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些人喝水都胖,而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或经验。

为什么有些人吃啥都不胖?有些人喝一杯水都胖?真相在这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