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车看制度与人事

年前得洗车,想起了之前购买了一种手动打气的洗车工具,设想自己也可以像洗车行里的伙计一样,看着水流和车身冲击出的水雾,听着悦耳的水声,

然后,车子就洁白如新了。
事实是,自己的清洗习惯,和自己对清洗结果-干净,定位的不准确,导致了整个事情的发展就是,使用两次之后,因为显而易见的繁琐,无法达到就随时就近清洁车辆的目的,也就闲置了。
今天购买了一个小桶,停在活动室的水房门口,一小桶水很少也很轻,不过全部擦下来也就用了四桶水,时间也并不长。如果平日里擦洗稍勤,恐怕也就十多分钟的事情。
此物如同衣服,郑州空气污浊,总不能日日着污衣见人,岂不笑话。何况自己的形象直接关系到自己商业上的可信程度。

想起了钱穆先生的著名分析。制度背后的人事-初唐测算田地的制度,在唐后期腐化成为了完全南辕北辙的另一套制度。如此来说,制度的设计 仍要以背后人事的弹性张力的边界为边界,甚至要迁就一些人事 因为太多的前提 看起来牢不可破 其实无非是建于沙塔之上 。
自己设计的制度要为考虑到个人最慵懒最笨拙时候的适用,同样,为别人设计的制度,也要以令人放松舒适,甚至慵懒笨拙来操作,如此一来,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凡事讨论制度的初衷,不考虑执行的成本,以及没有尚佳的退出机制,那么这个制度的设置就算半成品待完成吧。
不成熟的思考,欢迎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