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儒学要继续的,是粗鲁的浮夸,还是精致的优雅?

2019-11-30 09:07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儒学要继续的,是粗鲁的浮夸,还是精致的优雅?


    在时代的进步里,我们迎来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人们充足了口袋,那脑袋充足了吗。政府提倡文化的提升,人民响应实际的脚步,又走到了什么程度?当中,有没有人趁火打劫,有没有见缝插针,用一些拐瓜劣枣的东西来博取名声。或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雕虫小技来包装自己。这个问题存不存在呢?

  或者只是因为,人们在享受了快速的经济成长之余,也膨胀的自我信心而已。河东河西不停转换,潮来潮往自然循环,知道机转也就不必讶异。也正因为,有先前大量的储存,才会显得喷发时,好像有瓶颈。人们不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吗?这个瓶颈是因为,文化的积淀,没有快速可言,也没有简约的丰富可成。因为它,面对的是生命的成长,是良心古道的化现。在浮夸的情景当中,有浮躁的心情,看起来好像很合理。但是这只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我们所要追求呢?当然,我们需要清醒得去面对。因为,崇古的东西会续存,必定会经过筛选。创新的东西会成形,必定有融会的前提。融会不存在,筛选不执行,真假只会隐晦不明。这样子不会普及也不会光明,功夫不深的一定死去,崇古却不应世的,也一定被抛弃。人们在得失之间,若不清楚自己,那肯定是退步的。

  有人敲锣打鼓地四处张扬,发明了新的学问现象?也有人是在痛苦地享受自我承担。这两种是必须吗?还有另一种状况,是从商业角度来解读,倡说着怎样有用?怎样销售?这样说的,那便是商业运作,不是教育传续。所以,教育是国本还是民本,在这里有了分歧。


  教育在成就个人的渠道下,那教育必须是多元的。在教育宗旨的目标上,那必然是统一的。因为我们各自不同,所以才会团结。若是各自相同,那谁也可以取代谁!对于文化内容的解读,会导致行为的意识。所以只有读懂了经文,才能真正传承。虽然各行各业不相同,不一定要懂某项专业,但若人生没有见解,不能辨别是非?只是随波逐流的乡愿,就容易助纣为虐。若要实践健康的社会,就要从成熟思想,健全意识做起。而不是叨叨嚷嚷说,用不上、没赚钱的甭说。那是代表了层次的不相同,时空阶段也不连续的论述。试问,随波逐流的态度,对文化的虚心坚守没有害处?思想堵塞不能融会贯通,对文化堆动没有障碍吗?不是这一类人的不必勉强,不愿是这类人的也无需作样。或许有人看着红火,有赚头想参和,那来由是迷惑的、会作灾作殃、也会是过往。那后果的现象,自然不是核心需要,这种人不会是教育行为的主导,从善如流和虚心坚守的总是一眼能看透,我们能不能辨识呢?浑沌的世事总是这样,浅白的人以为自己很深厚,市侩的人以为自己很文化,从众的人觉得自己很孤独,高明的人以为自己很实在。


  文化通常在贪婪的社会中显得无力,在战争的时刻被湮灭殆尽。我们庆幸,现在没有战争,我们走向和平与强盛,所以有余力能作文化传承,明年还会继续!彼此加油,共同迈进。  洪南风 。

儒学要继续的,是粗鲁的浮夸,还是精致的优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