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自格里芬的战舰指挥官]部分角色信息 3

2020-04-30 22:09 作者:轻巡洋舰埃姆登  | 我要投稿

老斯特林曾经是一位海航飞行员,在2027年参与了无间断飞跃大西洋挑战并取得成功,是本地为数不多的具有操作老式螺旋桨飞机经验的飞行员。同时,他也是比较早接触“心智魔方”的那批研究人员之一。他极力反对军方在未研究透彻的情况下直接将其用作军事用途。在察觉到军方的意图后,他通过伪造一场空难和自己的死亡将心智魔方藏匿起来,从此改名来规避追查。在那个老旧库房中的飞机是一架CA-12“回旋镖”,安装的是原装的普惠十四缸“双黄蜂”星型发动机。


里希特霍芬的座机为一架经过了少量气动优化的Me-262高速型,由于航空技术和无人机的不断发展,喷气发动机可以做得越来越小,推重比可以越来越高。因此其搭载了两台此类喷气引擎和全新的操作系统,这两具引擎原本是用作无人机的动力,和他们碰到的无人机上搭载的引擎大体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多增加了一些备用系统。

何为气动优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重新对飞机的气动外形进行细节上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飞行性能,例如Bf-109E和Bf-109F,两者的区别很好辨认。

这是一架Bf-109E
这是一架Bf-109F,可以看出机体气动外形上有较大的变化,整体更加流畅。在F系列换装了DB-605A引擎、修改若干细节之后就成了早期的G系列


哈拉与汉克所属的航空队并非唯一一个使用改装螺旋桨飞机的航空队。由于氢燃料发动机大多为液冷,因此接受改装的飞机多数是原本就使用液冷发动机的飞机,例如哈拉的PM-1和汉克的Bf-109。但即使使用同样的引擎,每架飞机的飞行性能都会因为原本机体性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该中队中的Ki-61“飞燕”和P-40“战鹰”,尽管安装了大体相同的引擎,但由于“飞燕”的气动优化做得比“战鹰”更好,所以在各自允许的飞行包线内,“飞燕”一般会拥有更好的飞行体验。


“零”驾驶的零战是这支航空队中为数不多的使用风冷氢燃料发动机的战斗机,就像之前提到了,氢燃料发动机最开始大多是液冷的。风冷小直径氢燃料(星型)发动机本身的起步较晚,因此细节和设计上有诸多不成熟。这也是“零”比其他飞行员更晚加入战斗的原因——她花了更多时间在地面上解决一些问题和故障。


为了能匹配上新引擎的动力,这些飞机的机体结构大多都经过翻新和加强,尤其是“零”的零战。大功率的引擎能带来高得多的飞行速度,因此加强部位大多是机翼前缘和翼梁。那架零战获得了几乎全方位的机体结构强化,无挂载全备重量直接从原来的2.8吨“飙升”到了现在的接近4吨,不过由于新发动机动力强劲(R-2800H-1A起飞功率2975匹马力),因此飞行手感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另外,为了匹配大马力发动机,大部分飞机都换装了四、五叶螺旋桨,甚至还有使用共轴反桨的。


由于Ta-154的发动机吊舱比P-40等的发动机安装空间要局促一些,因此Ta-154使用了略微紧凑一些的V-3050-7氢燃料发动机(起飞功率3200匹马力),比P-40的V-3150-9(起飞功率3400匹马力)更小。同时,其机体结构也通过增加金属部件进行强化,重量也涨到了11.5吨。通常,此类飞机都会着重强化为了执行多种任务而携带多种不同载荷的挂载能力。例如Ta-154安装的声呐浮标挂架,以及之前哈拉的PM-1和“零”的零战改装的火箭弹挂架。


关于超增压

由于氢燃料发动机通常有更高的转速(每分钟3000转),常规的加力不适用,为了榨取更高的功率输出,超增压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的加力的转速限制,超增压可以应用于转速更高的引擎,在启动后,引擎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到每分钟3500转左右的转速,同时由于大量氢气的燃烧产生大量水蒸气,发动机排气歧管将会拖出明显的凝雾。为了防止引擎报废,飞行员们一般会被告知使用超增压每次不得持续超过10秒。但考虑到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与可能性,超增压不设强制关闭。蓝本来自《对某飞行员的追忆》

[来自格里芬的战舰指挥官]部分角色信息 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