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考申论】必看的10个精彩开头和结尾!

2020-11-25 09:44 作者:公考余思君  | 我要投稿

01

观点罗列式

(1)写作思路:在(背景)的今天,关于(主题),在社会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围绕主题片面的观点—可以来源于材料也可以自己写);有人说(围绕主题片面的观点—可以来源于材料也可以自己写);还有人说(围绕主题片面的观点—可以来源于材料也可以自己写)。而我要说(总论点)。

(2)事例展示:在物质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在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能物价平稳心态就健康;有人说食品安全心态就健康;还有人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了心态就健康。而我要说,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贵在理性。



02

陈列问题式

(1)写作思路:君不见时下中国(问题1);君不见当前社会(问题2)。(主题)难题已经威胁国之根本,动摇社会之根基,突破(主题)困局已经时不待我,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破解(主题)难题?关键就在于(总论点)。

(2)事例展示:君不见时下中国,传统节日日渐凋零,节日缺少地气;君不见当前社会,盲目抵制外来节日,缺少学习和包容的心态。传统节日发展难题已经威胁国之根本,动摇社会之根基,突破传统节日发展困局已经时不我待,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破解传统节日发展难题?关键就在于加强文化自信,旗帜鲜明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富有浓郁的时代精神。



03

概括式

(1)写作思路:概括问题+分析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2)事例展示:回眸中国城镇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城乡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的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一样化”,带来的是生产萧条,人才流失、文化衰退、生态恶化……这不仅让我们失去了心底深出最美的家园,也让乡村振兴渐行渐远。城乡之间本应是互补并行发展,所以,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



04

转折递进式

(1)写作思路:概括好现象+转折问题+分析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2)事例展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应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放眼望去,我国城镇化可谓是普遍存在城市病和乡村病:城市建设一味“摊大饼”,只顾造景,忽视化人,甚至形成千城一面;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污染严重,生活单调等。这无疑浪费了宝贵的乡土资源,更不利于城市现代化。事实上,城乡关系,相辅相成,互补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



05

案例式

(1)写作思路:简述案例(主体+做法+结果)+分析案例(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2)事例展示:从苏武牧羊,严拒高管俸禄,忠贞不屈,以坚定信念捍卫国家利益;到文天祥被囚,面对酷刑逼供,始终不屈,以《过零丁洋》昭示忠心;再到陈然遇害,不畏威逼利诱,视死如归,以浩然正气书写铁骨人生。纵观古今,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正因他们信仰坚定,初心不改,具备英雄气概,传承了精神文明,才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2018年辽宁省考)



06

引言式

(1)写作思路:名言警句+分析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2)事例展示: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是指一间屋子,开凿门窗,修建四壁,只有形成空虚部分,才具有一间屋子的良好功能。即有是无的基础,无使有发挥作用。同样,一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注重打造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将有和无完美的融合,才是城市建设的高明之策。



07

排比案例式

(1)写作思路:案例排比+分析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2)事例展示:“最美教师”张玉液,如园丁勤勤恳恳浇灌,呵护留守儿童美好未来;“沙漠愚公”苏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用梭木林守护黑成遗址;“时代楷模”郭明义,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当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正是这些各行各业努力付出,如石榴籽一般包裹在一起,构成了时代的一砖一瓦。因此,坚守岗位,唯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魅力篇章!



08

排比名言

(1)写作思路:名言警句排比+分析过度+引出总论点

(2)事例展示:青春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屈;青春是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家国情怀;青春是毛主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 忘我胸襟。无论是救亡图存的旧中国,还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可见,青年人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拼搏奋斗、勇于开拓创新,才能助力梦想实现,传承民族复兴的火炬。



09

空间式

(1)写作思路:回首过去(好现象/不好现象)+把握现在(不好现象/好现象)+展望未来(总论点)

(2)事例展示: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礼仪、守规矩,道德高尚,是古人毕生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卧冰求鲤的感人孝道,还是曾子杀猪的信守承诺,或是孔融让梨的谦让美德,都彰显着传统礼仪的源远流长。但是反观当下,礼仪缺失的问题愈演愈烈,不禁让人们发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叹。这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立身行事,更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传承传统文化礼仪,树立文明大国形象。



10

模板式(建议考前使用)

他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盛勋在田园,佳句在中华”/作为文化领域的活跃因子,XX话题担当着增强……,满足……,树立……,推动……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文化话题发展方面还存在……(结合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因此,应持续全面推进……,不断激发XX话题的活力。

“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结尾是文章给阅卷者的最后印象,处理好最后一步很重要。因此,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考前必看的精彩结尾,供大家参考。

1.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任重道远;踏上新的奋斗征程,我们大有可为。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同舟共济勇于斗争,努力画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有着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激浊扬清的强大力量。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跋山涉水,中国经济是在经风历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壮志,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让中国号巨轮继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3.他曾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寥寥数语,展现出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寄托着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期许。今日大好春光,我们已经瞭望到民族复兴的壮丽前景,也规划好了通达胜利彼岸的恢弘航程。每个新时代的追梦人,都应抖擞精神、奋斗以行。未来定会像马克思所希冀的,“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4.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光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才华,也难以得到大家的尊敬。同样文化之于城市更像才华之于人。只有用文化不断丰富城市的内涵,才能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撬动城市治理杠杆、加速城市经济转轮,从而大大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5.“思危方能居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做出了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战略部署,更拿出了一系列务实措施。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到“培育壮大新动能”,再到“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桩桩件件改革措施、政策举措,致力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振市场信心。“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就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6.从事作用于灵魂的工作,艺术家、学问家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广。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凡是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陶冶情操、浸润人心的;学术研究也不是“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凡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是影响社会、引领思想的。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而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有理想、有担当、有家国天下的胸怀,也才能有一种刚健的气质,接地气、强底气、增生气。

7.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青春,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青年人只有把个体的奋斗、出彩,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潮中,才能赢得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8.“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全国上下一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神州处处就必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9.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犹如一滴雨露,滋润着民众的心田;文化犹如一股春风,促进着经济发展;文化犹如一个灯塔,指引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以传承为基础、创新为延续、才能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10.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国考申论】必看的10个精彩开头和结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