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
2023读完的第一本书
早上六点多莫名醒了于是一直看到快中午 在读书方面我确实可以算是贪读 非得一口气读完否则不快意或者就此放下了不再拿起也是有的。 这本书是这位著名作家最不出名的一本,甚至他的百度上连篇累牍介绍了哪些分别写于哪一年,都没有提到这一本。 但我觉得,写的也很精致,很入骨。 把淋漓的白骨和香软的荔枝放在一起写。 妃子笑了,为这一笑,多少人出力,多少人出钱,多少人出智谋,多少人出命。 中午读完本来也正好写些评价。我想找去年同时期差不多我写的那个荔枝香的广告。 但是我没找到。以前那个手机里存了最终版本和其他很多东西,自从它丢了我灵魂和精神似乎都少了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本书这么感兴趣, 一个偶然,把我跟荔枝牵扯上了关系。 而这本书的名字直接撞进了我的心。 于是,我跟着这本书去看了大唐官员眼里的荔枝。 荔枝的清甜不是重点,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小人物的苦与乐。 正史一句话,实际上,千万人脑筋在动,万万人跑断了腿。 人们太过于关注历史上两位著名情侣的爱情故事。 但是,他们的爱情远远不是最重点。人们喜欢关注历史上的爱情分分合合,就是爱八卦的人类天性。人们没关注的历史小人物才是大幕后的精密仪器,也是任何时代下的你我他她它。 中午思绪满满,现在倒是忘了不少。 当时太想找到之前写的关于荔枝的那篇。还浅浅排了版的。不知道为什么没发,我记得应该是发了。但是只找到了樱花的。写的很差。当时写了三版,还问大家更喜欢哪一版,真不知道怎么有脸问的。 当时就是为了写而写,没内核,没意义,没笔力就算了,辞藻都那么清浅寡淡,毫无美感和内涵。 现在想想,虽然写的荔枝那篇,立足点在贵妃吃荔枝当时,虽然有聚焦具体内容。不过写的也就是画面。虽说画面难得,但是意义和能引起人思考更难得。 所以,仍然是拙作,尽管我已经找不到了。 本书,书名为荔枝,求的是荔枝,为的是荔枝,可是写的却不只是荔枝。 重点不在荔枝究竟有多香甜。也不在于其中诸多算计。而在于人。 重点在于善良不懂为官之道但是贵在真诚的李德善,在于老道但是也义气的韩洄,在于悲悯多思有才的杜子美,在于单纯洒脱勇敢快意的阿潼,在于豪爽机敏处事周全的胡商苏谅…… 单纯写人也没意思,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写人,这人才立体,才可爱,才丰富,才饶有趣味,才值得读。 这对于作家的历史知识以及各种很杂的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很多语言也很新颖,古人也在说现在的一些语言,仿佛打破了时空的次元壁。有趣且也需要不断吸收现在的知识。 所以,我才发现,好的作家不仅仅要懂人性,这本身就很难,不仅要笔力见识,也要无数的知识,不断的学习。 只是后记,你就会发现作者到底读了多少书才能写出这么一篇不算长的文章。 有考究不简单的东西往往耗时。读者三四天读完了,但是意犹未尽才能体现出作者耗时的意义,读完也就完了的,就缺乏内里的支撑。 我倒是觉得,这本值得反复读。 虽然我不知道我会不会。但是之前我想这么做,因为它值得。 为博妃子一笑可能失个幽州,可能倾覆阿房宫,可能集举国之力送两壶荔枝。 与此相比,小人物的快乐不必如此大动干戈,读读书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