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万能钥匙是“共享”还是“破解”,需要一个法律上的说法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WiFi几乎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如何获得WiFi,却不能任性。
针对WiFi万能钥匙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4月2日工信部在官网发布通报,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展开调查,并在核查的基础上,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此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称,WiFi万能钥匙等软件会将所有的WiFi信息放进它编织的后台程序里,只要消费者下载并使用,这个消费者的手机就自动成为了这个软件的一个流动间谍。
wifi万能钥匙查看密码_手机如何查看wifi密码 | 500宽×291高 | 查看原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aceblue@gmail.com
虽然一直被公众称为“蹭网神器”,但对此次的风波,WiFi万能钥匙的回应,却仍旧在回避“蹭网”和“破解密码”的说法,而是定义为“通过WiFi热点资源共享的方式,让用户便捷连接,安全上网。”
在回应中,WiFi万能钥匙方面称获取的用户信息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还须经过用户同意。
但这里有两点疑问:一,获取信息合法,并不等于共享的信息得到安全保护乃至不会被非法利用。这并非苛责,如果明知道共享出去的信息会被泄露,存在安全隐患,共享的必要性就应该重新审视。
第二,有不少用户反映,WiFi万能钥匙在连接上一般都是默认“同意共享wifi”,而万能共享这一模式,本就是建立在必须大多数人共享的基础上,否则就无法最大限度实现产品的“服务”功能。就这个角度说,所谓“经过用户同意”实质上就是个伪问题,具有“半强制”色彩。
到底是破解还是共享,说法其实并不重要,共享也并非可以豁免安全责任的挡箭牌。关键是,无论怎样定义“WiFi万能钥匙”的功能,一个事实都无法否认,那就是它直接突破或者说至少有能力轻松突破家庭、机构的WiFi网络密码设置,从而彻底削弱和架空密码的风险屏障作用。换言之,共享与泄露,可能在同时发生。
对于想蹭网的人而言,“WiFi万能钥匙”的破解能力当然越强越好,可你在共享他人网络时,也同时将自己的网络信息共享出去,暴露在风险之中。可以说,wifi万能钥匙对密码的“摧毁”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对信息安全的威胁越大。所以,有专家将安全问题称为其逃不开的原罪,应该不算夸张。
事实上,从这家已悄然成长为拥有9亿用户的独角兽企业异常“低调”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自身或许也未必不清楚自己“有风险”的一面。企业越大,责任越大,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不能因为其已成为独角兽企业,就对存在的安全风险睁只眼闭只眼。
“蹭网神器”的安全边界到底在哪,法律上该如何界定这种密码“分享”功能的互联网产品,希望各方能够秉承客观、扎实的调查,尽快作出厘清,划定红线,消除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安全和上网安全的焦虑。共享可以,但“安全”这一前提不能随意践踏。
近日,南宁地方论坛一帖子称,廖先生家中的无线wifi网速无故变慢,20M的网速监测下来只有100k,甚至都打不来网页,还时常掉线。后来,他打开路由器管理页面查看,竟发现有17个设备连接在自家路由器上。
为此,廖先生怀疑别人通过某些破解软件,上网一查,这样的wifi破解软件还真不少。这种不经过wifi主人同意偷网的暴力破解行为,令廖先生甚是生气。
我国的电信条例有明确规定,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属于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如果有人利用此类软件获取WiFi密码进行黑客行为,从而窥探隐私,甚至导致重大泄密,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站在wifi主人的角度,由于相关具体法律条文的规定模糊,还真是有理说不清。也有律师明确表示,此类行为属于非法。那么,wifi主人们该如何面对这种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