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行经持续时间、经量、色、质等方面的变化,如是经期前后出现某

2022-09-09 06:24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行经持续时间、经量、色、质等方面的变化,如是经期前后出现某些症状,也可以属于月经不调。

月经周期的变化,不外乎“超前”或“延后”两种。

“超前”一般说来,不是气虚不摄血、脾虚不统血,就是血热者居多,但气虚、脾虚总要出现某些虚的症象,所以我以为除外虚证,大部分属血热引起。

“延后”,一般来说,总是气血虚和胞宫有寒。

如前所述,气血虚者,总至少也要出现某些虚的症状或体征,所以除虚证外,大部分也属于胞宫寒。

因此,将月经周期的变化“先”、“后”就概括为“虚”、“寒”、“热”三种病理属性。

行经期前后的自觉症状,主要就是下腹及/或乳房的“胀”、“痛”。古人说“不通则痛”。

气滞和血瘀都会引起疼痛,但血瘀引起的疼痛,往往剧烈,部位固定于下腹部;而气滞引起的,却是胀多痛轻,部位可能不固定于下腹部,而反移于乳房。

这就将“胀”和“痛”概括为“气滞”、“血瘀”两个病理属性。

当然气血病变可以互相影响,气滞可以引起血瘀,血瘀必然气滞,正如临床用药,活血方中必用理气药,而理气方中往往也兼用活血药。

至于“虚证”这类型,月经不调这个病证本身的症状、体征并不很突出,而其兼有的一些全身性症状变化,却是八纲、脏腑、气血辨证中常涉及的一些气、血、心、脾、肝、肾虚性的证候群,因此,辨证也并不很繁复。

再说,月经不调一症,除了“寒”、“热”、“气滞”、“血瘀”四种类型以外,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虚”证了。

当然,临床上遇到的病例,往往都是两种类型、或三种类型同时出现病症,那就同时用药。

特别是气滞型和血瘀型往往同见,但只要掌握住“胀”和“痛”孰轻孰重,分清气滞和血瘀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主次兼顾,对症下药。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行经持续时间、经量、色、质等方面的变化,如是经期前后出现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