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为何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终极问题 | 公开课


为期一年 | 每周一课 | 名师教学
为你提供理解科幻、创作科幻、使用科幻的完整工具系统
文末扫码报名
本周课程笔记
科幻完型手册15期
主题:终极问题的魅力:黑暗森林和其他
科幻小说的基本功能是让读者能学到新理论、新知识。这种认知的愉悦感,可能是科幻小说独一无二的乐趣之一。
那么,创作者让一个概念被读者认知、理解,甚至在读者之间不断被讨论,就成了科幻作品的重要指标。
一
《三体》里的“黑暗森林”在这一点上非常成功。具体的做法之一,是将科学概念或科学假设藏进了三个童话中。在读者看来,这样的阅读体验正如破解谜语一样令人愉悦。
第一个童话《国王的新画师》,写了一个伊索寓言式的故事,并跟三体里的概念相对应,与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对应。在读者辨认这些隐藏在童话故事里的概念时,就有一种简单的寻宝似的快乐。
第二个童话《饕鬄海》,公主为了寻找哥哥,一路探索未知,最终跨越那片“饕鬄海”。这其实是个探险故事,读者可以基于现实获得阅读的愉悦感。
第三个童话《深水王子》,主要描述了深水王子不符合透视原理的特征——从一个视角看他是一个巨人,但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他又不是。科幻小说带给读者快乐的方法,最基本的就是让读者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预期,是有局限性的。
这三个童话故事既独立于《三体》,具有童话的特征,又在隐喻其中的“黑暗森林”设定,同时还让读者了解新的可能性、新的认知角度、或者新的事实。这种模式非常值得创作者学习。
二
爱德华·布莱恩特的《粒子理论》(收录于《科幻之路》),讲的是“我们身处的浩瀚宇宙可能只是某种微观世界”这个设定。无论是在作者创作者片小说的年代,还是在今天,这个设定本身都并不新颖,关键是写法。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经历了两件事,一个是接受放射疗法,治疗自己的疾病,二是因为职业的关系,他了解到超新星爆发的现象。作者没有写自己治病与宇宙间的爆炸有什么必然关联,而只是写了主人公感觉这两件事有某种相似性。
三
我们都期待在科幻小说中获得对世界新的认知,并以此为乐,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这并不等于必须真的要以科学真相取胜,更不是去和科学家争论。科幻作品最重要的,仍然是让读者带入情绪、体会感受。
......
本文为课程片段摘录。想获得完整内容,请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647)入群,关注每周三晚8点的直播课程。
文字整理 | 思敏
封面 | Sija Hong六厘 (《三体插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