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凉水的人物维度与人物弧光


有两种职业代表了社会的良心,一个是时政记者;另一个是刑事律师。
今天讨论的新片,聚焦后者。
良心有名字,其中一个就是叫,林凉水。

虽然这部电影的导演、剧本并不出色,也存在剧情漏洞,但由于主要人物相当有趣、丰富、充沛,以至于掩盖了以上不足之处。
尤其是主人公林凉水的现身,甚至将电影带向“精彩行列”,慷慨激昂的庭审有如神级演讲,唇枪舌剑的辩论有如酣畅战场。
林凉水的人物维度。
黄子华饰演一名法律界人士林凉水。
做了20年大状(刑事律师)没有赚到大钱,当了10年法官没有升过职,他于是重出江湖又当起大状,打算赚大钱。

林凉水这个人物,至少有3个维度:
追求公义-攀附权贵、游戏法庭-以命相拼、正直-奸猾。
他重出江湖之时,到处结实达官贵人,跟他们学习炒楼、炒股票,钞票来得很快。
林凉水复出的第一单案,就是帮曾洁儿做辩护,她一开始被控疏忽照顾儿童、后来被改控误杀。
曾洁儿的男友,钟京颐的口供至关紧要。
钟京颐的身份也十分玩味,他一方面是香港大家族钟家的赘婿,另一方面又是曾洁儿女儿的生父,二人又是男女朋友的关系。

林凉水初见钟京颐非常兴奋,他认为自己竟然有机会攀附钟家,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
钟京颐第一次给出的关键信息是,他回到家的时候,发现门并没有上锁。
林凉水由于谄媚心切,一方面夸下海口说案子没有问题,一定能帮他女朋友脱罪;另一方面没有让钟京颐白字黑字写下关键信息。
钟京颐在庭上改口了,说回到家,看到大门紧闭,自己是用钥匙开的门。

这样的证人供词,就佐证了当时只有曾洁儿和女儿在屋里,女儿失救而亡,曾洁儿就脱不了干系。
曾洁儿因此被判有罪,要坐17年(冤)狱。
林凉水在小女孩去世之前,见过她一面,她摇头表示,不是妈妈造成她的伤势。
林凉水在得知真相的情况下,备受良心折磨,是他的疏忽直接导致了委托人的惨剧——
女儿去世、自己被冤枉是害死她的人、同时要坐牢,真凶逍遥法外。

林凉水决心要帮曾洁儿上诉,还她一个公道。
随着案情的展开,他很快就发现要害曾洁儿两母女的人正正是钟家大小姐钟念华,也就是钟京颐的合法妻子。

林凉水攀附权贵在前,追求公义在后,一开始要亲近钟家,后来要打倒钟家。
这两种相反的特质,都系在一个人身上,造就了这个人物的矛盾性。
林凉水最初接到这个案子,认为是小菜一碟,毫不重视庭审,第二天要开庭,前一晚还要极速风流。
等到了正式开庭,他甚至偷偷看股票机,还伺机跟助手交流股票经。

两年后,其中一名证人留下遗书,说当时在庭上给了假口供,冤枉了曾洁儿。
林凉水为了抓住这个唯一上诉的机会,他不惜得罪黑社会大佬,被砸到头破血流也不接其他案子。
林凉水游戏法庭在前,以命相拼在后,这两种相反的特质融入同一个人身上,凸显了这个人物的戏剧性。

无论钟家展示了他们多么强大的背景实力,林凉水也绝不退缩,在钟家眼中,林凉水是个过于正直的人。
与此同时,林凉水为了上诉得直,阴招全出,又是让曾洁儿约见名声在外的大状,好让他们无法成为律政司外聘的检控官。

又是以非法视频偷袭对方——先让陪审团知道真相,影响他们的判断,就算不能作为呈堂证据也无所谓。
林凉水行事作风正如他的座右铭,“做人当然要以德服人,暗算另计”。
两种相悖的特质系于同一个人身上,彰显了这个人物的丰富性,也就是有趣。
林凉水的人物弧光。
第一次是有偿追求公义。
林凉水初初当大状也好,当法官也好,是认为,只要追求正义就能挣来他应得的名誉、地位、金钱。

原理与“读书功利论”一样。
否则,什么“北大博士当杀猪佬”之类的新闻,就不会成为新闻。
背后的逻辑是,只要你认真学习,就会考高分;只要你考高分,就能上好大学、获得高学历;只要你学历高,就能获得高薪厚职。
且不论读书功利论是否正义,但肯定是错误的——读不读书,跟赚不赚得到大钱,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你信奉、并践行这种错误的“读书功利论”,如果你读书是为了赚大钱,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必定会遭遇这样的情形——
你读了很多年书,毕业了,忽然发现身边成绩没有你好的朋友,赚钱比你多、生活比你幸福。
没有人能够审判你有没有错,但是你自己来到人生的中场,才幡然醒悟这种真相,你能不能自洽,如何自处?
这种社会人与读书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大量学子浪费青春、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荒废。

林凉水第一次追求公义,也是这个情形,他发现追求公义不能给他带来重金、不能给他带来升职,他第一时间没有质疑自己,而是质疑社会,认为“天无眼”。
林凉水与好友在球场的一次对话,说出了非常微妙的跪舔心态。
第一次追求公义的路上,看不惯那些到处跪舔的人,但恰恰就是那些人赚得比自己多,升官比自己快,林凉水,动摇了。

他剖白着,根本就不是自己不屑于去跪舔,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跪舔。
结果重出江湖,一把年纪才开始学习到处跪舔,一舔就舔出事,害别人坐了冤狱。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成不了大奸大恶的普通人,我们也像林凉水一样,自诩自己是个清高的体面人,不屑于社会上、职场上那些潜规则。
不同的是,林凉水遇到了重大人生变故,能够撕破自己从前伪善的面具——我根本跟那些自己瞧不起的人,是一路货色。
第二次是无偿追求公义。
所谓“无偿追求”,讲的就是就算我林凉水追求公义没有大富大贵,或者因为追求公义横尸街头……
总之,什么结果都好,我林凉水都愿意受,都认为值得。

如果对应到读书的例子,就是——横亘古今、贯穿中西,读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追求无止境的真理。
从“有偿”到“无偿”,是从功利主义到信仰的一次回归,这个过程也完成了林凉水这个人物的弧光。
我们一开始选择做一个好人,是因为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
中间或有过迷失,到后来,即使发觉“没有好报”,也坚定地、清醒地、自愿地选择做一个好人。
如果我们也完成了这个过程,我们,也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物弧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逅」2023.2.20
作者:令希丰
编辑:令希丰
排版:令希丰
影逅评分:8.0
(以上评分全片,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请勿迷信任何评分系统。)
推 荐 关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