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千字作文 真一般
这部剧在前三十分钟还没什么问题,但到了巫山神女第二次出场的时候剧情就开始稀碎了。
杨戬国祀称号郎君神,我们常叫他二郎神。而这部剧的杨戬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担山赶日”、“显圣真君”、“焦恩俊”。以往的杨戬潇洒英俊如焦恩俊,心思深沉,智计百出,是心比天高的杨二郎,如果你印象里的杨戬是这样的人,那这部剧无疑会让你失望。
电影嘛,重在剧情,重在表演,重在特效。表演不说了,动漫电影只要人物灵动,多少不会出错。特效,这部剧特效最为精彩的大概有三个,一个是魔家两兄弟与杨戬的第一次斗法,魔家兄弟法术频出,送给杨戬监狱一日游的体验。第二次是杨戬与巫山神女之间的战斗,导演是懂男人的,懂不懂女人我就不知道了。第三次就是小说中经典的boss战,虽然我觉得对杨戬的塑造不成功,但这一战还是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挺帅的。其余地方的特效就在情理之中吧。
好了,重点说下剧情。说到剧情那真的是千人千味,个人感受不知所云。剧中的杨戬想给人的应该是一种浪子的感觉,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有些本领有点小帅但轻佻略显蠢笨的人。
根据电影中长安沦陷的镜头,而且有晋朝的标注,大概率是永嘉之乱之后,建兴四年左右。故事也就发生在这样一个人间动荡,天界暗流涌动的时候。我们的主角杨戬化名木二郎,以赏金捕手为生。然后给了一个追捕的故事,给观众最为直观的感受。等到巫山神女出场,剧情正式开始了,找到沉香。说来好笑,亲舅舅不知道自己外甥的名字,十几年来竟然也没有问过。以此为主线,进行铺垫。剧中用了一些拽了几句古文,不伦不类的,也就洛神赋用的稍微好一点,说回主线,故事讲究一个草蛇灰线,而杨戬的故事那叫一个离谱,也不知道编剧在想什么。
巫山神女看着断壁残垣说了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人们怪在女人的头上。嘿,我敏锐的察觉到这里面会有故事,果不其然幕后大Boss玉鼎真人出场就把这里圆上了:“你们杨家这一脉,女子为母亲注定要镇山,男子注定要劈山救母,镇山是为了天下苍生,劈山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嗯,他在说什么?这一段我看了三遍,我都不知道玉鼎在说什么。桃姬当年镇桃山是为了天下生生不息,根据玉鼎不让沉香劈开华山,那杨戬劈开这个桃山不就是毁了这生生不息嘛,那不就会有大劫降临嘛。可在杨戬劈山之前已经有大劫了,劈山过后大劫也就慢慢消失了。再到沉香劈山,剧中表达的是劈开华山,金霞洞不保。劈开华山,生灵涂炭。与玉鼎说的内容,以及杨戬的表现都是前后不一,这是设定前后不一啊,代入到人身上那就是人设崩塌啊。合着劈开的好坏就在一张嘴,我需要他好的时候,就可以拯救苍生,我需要他不好的时候,那就是为祸世间?
抛开设定不谈,这个故事无非讲的是一个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害得别人家破人亡。这不就和银格里面那个屁大点阴谋一样嘛,看似云里雾里,花里胡哨,实际就是个银枪腊头。我越写越气,写的什么啊。
再说剧中形象,杨戬。头巾、深衣,拖鞋,头巾用来遮挡天眼,深衣嘛,剧中表现看应该是说他落魄了,至于拖鞋大概是想体现他浪子的形象。不知道为什么,塞博可拖鞋有什么关系,修仙和拖鞋有什么关系,浪子又和拖鞋有什么关系,近年的角色都喜欢穿拖鞋,是因为学校禁止上课期间穿拖鞋,来电影中报复吗?至于杨戬的形象,看到最后我也不能给他一个定义,人是复杂的,他是前后不一的,我觉得他轻佻,就有人觉得他潇洒。在我这他的形象都没立住,挺失败的。
沉香,心狠手辣。剧中和我的评价。他大概比杨戬的形象更有特点,只不过90分钟后剧情崩坏,杨戬和沉香的描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太行。
算了,快十点了,懒得说了。总结一下,这部剧优点在于……我觉得没什么优点,特效,现在的国漫有几个缺少特效的,这部剧顶多就是大场面多点。内涵也比较空,剧情很是稀碎,但我还是看完了。怎么说,对我而言就是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