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从小父母双亡与自己兄弟相依为命。元兴三年,檀道济随着自己两个兄长投入东晋北府军将刘裕手下,檀道济依靠军功不断爬升,刘裕看中他的才华留其成为身边的得力干将。
东晋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大军北伐后秦,他命檀道济为先锋从淮河、肥水出发,檀道济不负希望一路高歌猛进连克多城,俘获后秦大将姚坦、杨业等。
刘裕带主力到达洛阳,后秦大将姚洗倒戈归顺洛阳城破,破城后俘获后秦军士达四千余人,军中不少将军都建议将这四千人全部斩首与那些尸体堆积成大锥体筑成京观以耀军威!
对于此檀道济认为不妥,这样会使得百姓认为他们就是暴政,容易失去民心,不如将这些人放去。
听从檀道济的建议将这些俘虏全部放去,这使得东晋军大得民心,不少人来投奔,东晋军趁势进军攻灭后秦。檀道济被任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
东晋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定都建康改国号为宋。檀道济转官护军,加散骑常侍,兼领石头戍事。准许他直入殿省,又因他辅佐创业改封为永**公,食邑二千户,徙官为丹阳尹,护军不变。
刘裕在称帝几年后驾崩,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以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
在这段时间内檀道济在边境时不时抵御一下进犯的北魏,四大顾命大臣中的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却想着废除刘义符。
到不是这三人想篡位,而是这刘义符在太子时期就风评不怎么好,自己亲爹病了连表面功夫都没,该吃该玩都不耽搁。当了皇帝后更不行了,自己爹丧期都没完呢!就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如果只是品行问题还好些,问题是这位着实是厉害,对于军国大事就让四位顾命大臣管自己整个一甩手掌柜。
三人想着把刘义符一废拥护刘义真上位,然而刘义真与三人不和于是起了矛盾,三人一合计把刘义真贬为平民,对于贬刘义真一事檀道济是有意见不同意的,但是也没太大作用,不过在对于废除现在这位皇帝四人意见一致。
檀道济带兵到刘义符玩乐的龙舟上把还没缓过来的皇帝“护送”到太子宫,然后徐羡之把刘义符刘义真兄弟俩接到外地杀死。傅亮将刘义隆接到建康继承帝位称宋文帝,谢晦负责维护秩序。
虽说是这四人扶持了刘义隆上位,可是别忘了他们能杀一次皇帝就可能有第二次,谁敢保证他们哪一天会不会想着自己篡位当皇帝?于是刘义隆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二人,在外的谢晦听闻此事不想坐以待毙,直接举兵造反了。前来讨伐的到彦之被击败,令谢晦没想到的是檀道济居然没有被杀,居然也来讨伐自己,谢晦兵败身亡。谢晦事平定后,升为都督江州、荆州的江夏、豫州的西阳、新蔡、晋熙四郡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之司、江州刺史,持节、常侍不变。刘义隆不杀檀道济主要还是他要用檀道济这个老将。
元嘉八年,宋文帝遣到彦之北伐北魏,起先连克数地,后面又接连溃败,洛阳金墉、虎牢都被敌人占领,北魏军逼近滑台。朝廷加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北讨。两军于东平寿张县相遇,檀道济统率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起进击,大败北魏军。转战到高梁亭,鲜卑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前后迎战,檀道济分别派遣段宏及台队主沈虔之等设奇兵出击,当即斩杀悉颊库结。檀道济这边是接连获胜,就是到彦之一路又战败北魏又趁黄河结冰大举进攻,檀道济后方粮道被断军队剩余粮食不多人心惶惶。好在檀道济玩了出唱筹量沙蒙了北魏探子让他们以为自己这边粮食管够,北魏军也不敢妄动,檀道济得以全身而退。
这时的檀道济怎么也是三朝元老,在朝廷中的地位威望那是响当当的,檀道济是忠诚的,可是有人对他就十分忌惮,从元嘉九年开始彭城王刘义康就独掌政事,文帝又屡屡患病。刘义康有着想要自己登上帝位的想法,但是对于檀道济十分忌惮,毕竟檀道济因在前刘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别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有才气,就连朝中一些大臣都对他不放心。
刘义康不少提醒宋文帝檀道济当初也是参与废立皇帝的,万一哪天文帝一驾崩檀道济趁机作乱可就毁了。
宋文帝也害怕自己哪天要是走了,自己儿子压不住檀道济这个老臣可怎么办?元嘉十三年,宋文帝命人带诏书逮捕了檀道济,用的理由也是扯淡,说檀道济欺上瞒下怀不臣之心,不思报答皇恩。然后把檀道济连带儿子亲信全部斩首,令我迷惑的是斩完不算,还整的统一天下一样还大赦天下庆祝……
檀道济被斩首一事传到北魏,北魏也是大肆庆祝,少了这么个难缠的对手干嘛不高兴😠。到了元嘉二十七年河南重镇丢失,刘义隆直接表示这都怪檀道济养寇自重?元嘉十三年就叫你砍了,你这……人死了十四年都能怪人头上,合着阴兵在那养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