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2.10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0、《<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早期写的一篇渗透无产阶级革命批判精神的政治、哲学著作。写于1843年末至1844年初,同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本文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及其同封建势力妥协的政治法律观点,初步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文章分析和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根源,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因此,应当把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从而把对宗教的批判与对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文章第一次论述了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力量,是唯一能够解放全人类的阶级,并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文章还阐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即肯定了实践的决定作用,又指明了理论的指导作用,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文章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还对“异化”这一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从分析宗教异化进而分析社会异化,使异化问题获得了全新的内容。
本文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列宁指出:这篇文章和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其它论文表明,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地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i],表明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注:
[i] 《列宁选集》第2卷,第5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