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 21-2 先锋炮艇机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
21-2 先锋炮艇机

一.基本数据
价格: $3000
速度: 20(喷气机)
耐久度: 2000
护甲类型: 中型飞行器
使用前提: 先锋导航塔
作用: 地毯式轰炸
装备: 粒子撞击炮(x2)
射程: 18
二.基本介绍
现如今的先锋炮艇机作为重型空中支援单位在科洛尼亚侧翼服役。但若回顾一下它的研发历史,那它的研制历程不能说是艰辛,只能说是十分坎坷了。
最早提出这个项目的是在第一次红色战争(及C&C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获全胜的美利坚合众国。在尝到航空作战力量的甜头之后,美国近乎是全力发展自身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工作。在战后,美国人首先研发了第一种现代化的重型轰炸机,可以在较为安全的中高空对目标投放大量威力巨大的航空炸弹。
经过一到两代的发展, 美国研制出了(当时)轰炸机设计的巅峰之作: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这种大型飞行器机身横截面近乎矩形,并采用当时流行的后掠翼,翼下挂载发动机,弹舱安置在机身内部。在未来的发展,美国空军甚至还计划为其升级防区外打击能力和一定的指挥系统,作为真正的“空中堡垒”。

不过升级是升级,该有的技术革新还是不能停下。美国向几家航空公司都发送了新一代重型轰炸机招标要求。其中,波音、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在C&C世界尚未和马丁-玛丽埃塔合并)、北美等航空巨头均参与了招标。
波音和麦道的设计方案基本上就是同温层堡垒的高级现代化改型,优点是成本低研发周期快,装备性能也不错,但是并没有过于创新的地方。
北美则是推出了一种无尾三角翼飞机,能够在高空高速的情况下对敌人目标进行打击。这种设计拥有强大的突防能力,但是载弹量却差强人意。
洛克希德的方案则更有意思:他们直接在正在研发的涡扇运输机上进行修改,通过在机身安装几门大口径火炮,来满足其对地打击的能力。该型运输机首次采用了超临界翼型与宽型机身,并且使用了全电飞控传动(该型飞控技术也被美国其他型号战机采用)。此外,这种运输机的起降性能也是数一数二,只要是铺平的地方,距离足够就能起降。无论是后方的沥青混凝土跑道,还是前线的土质跑道都可以起降。得益于作为母本的运输机优秀的起降适应性和滞空能力,该型飞机可以长时间对一个区域进行打击。可是若无法牢牢掌握制空权,这种飞行器完全无法发挥实力——但是对美国而言,制空权不是伸手就来?
洛克希德被称为“炮艇机”的方案获得了美国空军的垂青,并且迅速获得了前五架原型机的生产合同与后续两百架生产型的合作备忘录。这种新飞机的研发代号被确定为“先锋”。并且在公司中的“高级开发项目”(即臭鼬工厂)展开研发工作。
但是,就在“先锋”如火如荼地展开工作时,苏俄连和拉丁同盟,对美国展开了全方位的进攻。美国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溃败,而“先锋”项目也被迫中断。这时候的美国情报保密工作就像烟盒上的禁烟标语一样,没一点用处。关于“先锋”的技术与情报大都被太平洋前线趁着战乱窃取,以完成其“先进对地轰炸机”的项目。
在获取了“先锋”的技术资料之后,金川工业迅速接手了臭鼬工厂的工作。由于原设计的完成度较高,只需要继续完成发动机的选型和航空电子系统的部分设计。同时,金川工业还打算进行“先锋”武器系统的升级。将其中安装在机身上的两门105毫米加农炮改为极其先进的粒子撞击炮,但是由于这种这种武器过于先进,对内部人员都难以展示(因为进展过慢连影子都没有),因此武器升级计划还仅仅是一个纸面上的方案。作为替代,金川工业将105毫米加农炮改为了200毫米加农炮。

最终,金川工业完成了“先锋”的剩余设计和研发工作,并进入试生产阶段。但此时正好在太平洋前线攻击苏俄失败,中国进攻韩国、日本,并向大洋洲挺进的时期,“先锋”在生产了数架原型机之后短暂的停止了继续研发,不过之后又在中国的指示下重启了研发工作。(主要是粒子撞击炮的研发工作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与帮助,“先锋”只是蹭着喝了一口汤)虽然中国和太平洋前线期间的关系磕磕绊绊,但“先锋”却从未中断开发。最终除了粒子撞击炮以外,“先锋”完成了所有的开发项目。

可是此时太平洋前线已经无力生产这些性能强大的装备,同苏俄的冲突、中国的干涉、主战派的外逃、厄普西隆的入侵等,已经让太平洋前线(日本分支)分身乏术。因此,剩下的“先锋”被编入了配合金川工业的航空大队中,并最终成为金川工业的私有装备。这批“先锋也随着金川工业同“大反抗军”的行动中,为攻克阿拉斯加希望角要塞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焚风根据”先锋”的设计资料,和从美国搜集来的技术碎片,重新设计了一款通用运输机。除了运载能力有所缩水以外,其他性能不减反升。

三.原型及其改型
美国研发时期
同温层堡垒 前一代轰炸机型号
XAH 原型机研发代号
XAH-1(太平洋前线成为AA1-1) 装备四门20毫米双联装机炮,机身两侧各两门
XAH-2(太平洋前线成为AA1-2) 装备两门105毫米加农炮,机身两侧各一门
太平洋前线研发时期
AA2-1增设火控雷达,换装新型发动机
AA2-2 装备六门逆温炮,机身两侧各三门
AA2-3 装备六具导弹发射器,机身两侧各各三具
AB3 换装反推发动机和弹射起落架
AA4 装备两门200毫米加农炮,机身两侧各一门(战役中版本)
中国研发时期
MK.1 基于AB3研究的成果,机腹增加EMP发射装置,机翼可以下挂副油箱
MK.2 撤销所有武器配置,改为大容积货舱,可以装载2辆女娲加农炮或者两辆麒麟坦克
焚风研发时期(沿用中国时期编号)
MK.3 取消武器操纵员,改为AI自主攻击
MK.3A 装备两门离子轨道炮,机身两侧各一门 MK.4 换装气旋引擎,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去除多余装甲
MK.4A 装备两门粒子撞击炮(科洛尼亚侧翼专属)(游戏中版本)
MK.4-2 电子侦察机型
MK.4-3 电子战机型
MK.4-4 预警机型
MK.4-5 反潜巡逻机
MK.2B 基于先锋炮艇机资料而设计的新一代通用运输机

看到这里了,不留下三连再走吗?
此为重制版,由于官设的更改(三轮飞马)故装备鉴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
此为官设修改说明:

此为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