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普洱茶江湖的认知

2021-11-09 01:04 作者:韵仧记  | 我要投稿



  普洱茶江湖,流派圈子众多,信息认知差无时无刻在发挥着偏见的效果。也许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认知差。毕竟不知道某些信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并不会有啥影响。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处在平台个性化推荐算法的信息茧房时代。信息获取渠道不宽的话很容易造成认知偏差。而我意识到对于普洱茶江湖认知偏差是从去年开始,在前些年,这些普洱茶江湖人士或者普洱茶品牌多在论坛上活跃。而到了微信、微博之后就很少看见,随着推荐算法相应产品的出现,那些信息又不经意间出现了。

  早年间普洱茶的论坛:晚甘园、茶语清心、三醉斋、普洱茶吧、中普论坛、台湾T4U茶艺等等里面的站长和版主几乎都是大佬。以前常逛这些论坛,在昆明这几家的以前现实中也常喝茶聊天(常去蹭好茶喝)。而茶语清心的以前人气最旺,一个新帖立马有人来跟着互动。印象中的漂流壶活动,老茶样跟帖盖楼中奖活动参与过几次。有次中了半个96年的临沧健身沱(广西仓),中奖了挺开心的,收到后喝下来口感并不怎么好。印象中普洱茶版主九月超严厉。

  慢慢地这些论坛人气随着微信、微博和对于论坛的监管越来越严,到目前还能坚持运作的没几个了。

  而以前踊跃发帖分享的那些茶友们也各奔东西了。在那些年间,对于大厂大牌和小厂小品牌以及网络品牌、山头村寨古树品牌的茶品争议就很大了。但一些大佬的文章还是被各方的支持认可,其中香港浮云的大益茶贴,还有一些下关迷的贴。茶山贴的都布、木木、猿抱子、百濮子、雨婷等等大佬。

  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平台转换氛围不在,很多人还在一步步走这些前辈的老路,但信息发达的今天,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只不过上茶山也好,品鉴茶品也好,谈不上谁更厉害,只是没了那个氛围。

  去年,突然之间知道昆明有家做了好多年临沧熟茶的茶企,好像是叫百茶堂,堂主叫艾田。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有人提及这个品牌,但在流通品牌中却不见。另一个则是洪海古树,云南打山头古树的品牌数不胜数,但这个品牌好像在外省卖得挺好。

  普洱茶商企中,这些小众品牌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巅茶,尤其是它以前的广告语——“在乎品味”。b格满满,价格高高。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普洱茶品牌中的奢侈品定位还是受众较小。

  而近些年,这些普洱茶江湖中的老前辈人好像归于幕后了一样,把舞台留给了年轻人或者那些大师。

  现在的普洱茶江湖已经没有当年那么聚人了,新茶品的外号也是很少听见了,当年“男人喝的茶”、“屌丝砖、“土鸡沱”、“大白菜”、“红丝带”等等也不在是价格便宜的口粮茶了。现在的人也不像以前那样“甲沱在手,天下我有”的喊口号了。


  现在都是一折停(茶品预售200,上架2000,上架既卖光的名山古树销售套路),讲克价,涨1%叫起飞,跌20%叫波动,50%叫回调,90%叫洗盘。山头和村寨也不在叫了,范围扩大的到村委会级,缩小的到小片区地块具体名。“x天期”、“高香”、“多空”、“跑路”、“放漏”、“天花板”、“高杆”、“单株”等等已经成了普洱茶现今江湖的日常。

浅谈普洱茶江湖的认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