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影之外——构建你的心灵信标

2018-06-05 00:46 作者:祈祷之月  | 我要投稿


如果迷失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做好迷失之后的打算。


说起心灵信标我首先想到的是这玩意。


但今天我们聊的不是这玩意,只是恰好在命名的时候重复了而已。

而且要是从功能上定义的话,将信标换成灯塔,甚至救生圈都可以。

在你茫然无措的时候给予你力量的一种东西,在你陷入迷途的时候指引你方向的一种东西,在你沉入深海的时候带你浮出水面的东西。


 


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倾向于不赋予事物过多的意义,不要太过于注重事物的形式亦或者是仪式感。最为典型就是我不提倡过生日,因而连带所谓生日礼物生日派对都一同否定,因为在我的观点看来,生日只不过是平常的一天又一天之中的同一天而已,无论是否庆祝,无论做什么样的仪式,这一天都会一如往常地过去,然后迎来的新的一天。

这种心态可能源自于对消费主义的矫枉过正——一直以来都非常讨厌淘宝开设各种节日的行为,正是这种为原本无意义的事物赋予特殊含义的行为产生了双十一,但他们赋予事物意义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而已。这使得我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因此开始审视所谓的节日,所谓的意义对于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他们什么都不是,只是资本家所带来的一个消费的理由而已。资本家绑架人们用消费这一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人们开始感到痛苦。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共产党宣言》

为什么要过生日?为什么要用钻石戒指来证明爱情?看的营销越多,就越开始怀疑这些已经融入到普世价值中的所谓“有意义”的事物究竟是否真的有意义。我曾经批判过人们非理性地去追求“自由、不被欺骗、不受控制、不受蒙蔽”这种心态,但实际上我自己也很讨厌这种被操纵的感觉——钻石营销带给我的震撼过于庞大,在我的解读中资本家通过营销操纵了所谓的普世价值,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却浑然不知。

这种被愚弄的感觉让我感觉非常非常不爽,也让我对人的想法产生了新的思考:原来人的思考可以被操纵的吗?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思维没有被操纵?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是对的?人存在一个不被影响不被操纵的状态吗?人有灵魂吗?——其实我是期待着的,我期待着灵魂这种浪漫的事物,能够作为人类内心不变的力量,但这是后话了。

但这种试图挣脱一切被赋予的意义的行为似乎又会招致新的问题,如果生日没有意义,那自己究竟多大呢?如果主义没有意义,那自己究竟是谁呢?从往日的教育中所接受的一切生活中的事物——美好的、肮脏的、精美的、丑陋的,都要由自己重新赋予其含义的话,就要经历一段非常漫长而又暗淡无光的旅途,一路重新去会见过往所认知的一切,然后重新给他们上色。

最可怕的不是这一旅途的枯燥与乏味,相反,一旦决定要以自己的思考去定义事物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加豁然开朗的一面,以前所见不到的角度,以前所从未思考过的事情都能在这个旅途之中得到展现;在过往幽暗的角落中也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而以往光鲜的外衣之下也能目见挥之不去的黑暗,新奇的探索中总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在这旅途中最大的挫折大概就是那种失重感吧——如果思维世界的重量也没有意义,那又该如何判断什么是上,什么是下,什么是前,什么又是后呢?自己有在前进吗?亦或者自己一直在后退?究竟哪里是终点,又为什么要抵达终点呢?

比较安逸的处理办法,是让自己更加快乐一些,让自己的负担少一点,有点像“拿来主义”,旧有的世界定义下使自己充满力量的事物,就先保留着,默认他们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效果,去购物,去吃好吃的,去消费,亦或者是收到一件好看的夏装,就暂且先活到夏天吧。

但这也仅仅只是权宜之策,因为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真实想法与过往思维的矛盾。而安逸的用法越用就越不舍——既然有轻松的方式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与满足,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再去探索那无穷无尽的幽深之境呢?在黯淡无光的旅途中的无助与触手可及的满足感会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是阴冷的淤泥能够抽干骨髓里的每一分热情,名为自我怀疑的泥沼在拖拽你进入名为安逸的温床,像极了我们现在正蹒跚通过着的卡夫丁峡谷。

如果陷入这样的迷惑是必然的,那就接受他,在我们仍然清醒的时候,做点什么。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心灵信标,一个值得信任的指示,一个光芒万丈的方向,当你陷入迷茫与困惑之境的时候,看着它你就能再次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实。 这个心灵信标也不一定只应用在这种非常紧急的时刻,若是失去动力亦或者是一时间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心灵信标也可以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


心灵信标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它以很多种姿态存在于各种实例当中。例如说高考之前悬挂在床外的高考倒计时,亦或者挂在床头的偶像的照片,亦或者某一句印象深刻的电影台词或者歌词,甚至是一两个能够时刻记起的关键词。这些都是心灵信标的一种具体体现,看见他们的时候你总是能想起自己将要去往何方。

就我自己而言,我有很多不同的心灵信标。

我很喜欢一个游戏解说,他叫做sinbasara,他是一个看问题总是稍微透彻一点,又总能把道理讲明白,一边嘲弄着社会现实,又从不愿意从自己文中移除任何一点希望的人。在我看来,他是最好的杂谈视频制作者。于是我时常会去琢磨他所说的一些台词,他有一期的内容使我印象颇深,我也经常引述:

我一直都在反复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你的善良,别人没有公德心,污染环境乱闯马路,你也随地吐痰顶着红灯撒丫子跑。别人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你也唾沫星子横飞,跟人大谈名表。别人夜夜笙歌,左拥右抱,你也顶着洗剪吹往夜店跑,傻逼,这是一种堕落。你得有自己的坚持,要学一些好的品质。前路茫茫,别抛弃你的梦想。

——《重点不是游戏,那些杂谈背后的秘密》

于是乎每当自己看着别人玩乐而自己也产生了安逸的心情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会响起起sin的那句傻逼,便又能够振作起来,坚定自己的意志,会想起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然后接着战斗下去。

还曾经看过一个TED关于拖延症的视频。

在那个视频里面指出,人们拖延的往往不是那种有截止日期的工作,因为恐慌与会促使人们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工作,人们会拖延那种没有截止日期的事情,例如说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例如说学一门新的语言,去一个新的地方旅行,开始读一本书,因为拖延这些事情不需要付出任何的代价,而我们也更加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拖延这些事情,导致最终我们没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因此不断扼杀了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你可能会是一个很棒的写手,你可能会是一个很棒的视频作者,你可能会是一个很棒的游戏主播,但是如果你不断拖延它们,最终这些可能性都将会消逝。我以前就进行过类似的思考,我们所消耗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因而“可能性”这个词成为了我管理时间时常用的心灵信标,每当自己试图拖延的时候:最经典的场景就是早上赖床,就会想起自己可能同时谋害了一个写手、一个视频作者和一个主播的性命,这样比较容易让自己噌的一下就从床上弹起来,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从某种角度来说所谓心灵信标也很像是催眠术里面的关键词,它是灯塔,也是书签,也是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中的一个小房间。将某一个复杂概念用一个最简明的模式进行储存与激活,以便随时获取自身的动力源泉,不管自己在哪,都能够明白自己要去哪。

任何事情都没有固定的方法,尤其是涉及到心理与意志方面。正如盗梦空间里面,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图腾,只有自己知道如何去触发——当然,心灵信标的禁忌稍微少一点,你即使告诉了别人,也不会导致信标失效。

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因此我会使用关键词或者特定的外物作为心灵信标,例如说前文的“傻逼”,“可能性”,他们足够简短,在决策的时候能够快速记忆然后浏览一遍,接着触动相应的效果。

这些关键词可以是印象深刻的词汇,也可以是反复向自己暗示的结果,也可以是某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件。


其实我想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更像只是在陈述一件事实而已,可能很多人早就已经开始做了,只是不这样命名而已。

愿你我战斗的意志永远热烈如火。


个人公众号:没有词曲之歌  求个关注~搜Songofthevoid也可以搜到


电影之外——构建你的心灵信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